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启示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已过去百年,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日益为各族人民所重视和借鉴,它作为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了,但又很快失败了,为什么?辛亥革命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我想结合辛亥革命的失败结局谈谈自己的看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君主制度,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虽然最终还是受统治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下,没有彻底的革命,但它最大的功绩应该在于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为后面的革命开辟了道路。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力量。但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指导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是软弱的,没有坚定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更没有意识到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因此只能见到短暂的胜利和最终的失败。

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能让我得到以下几点历史启示: 一、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这对拯救祖国的危亡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革命的历程里,我们要分析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形势和性质,更要看清清政府一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并将清楚的分析体现到实践革命之中,更坚持的将反对帝国主义

的斗争于反对清政府的斗争结合起来。然而最后的中心落在推翻清政府,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压迫的问题,而使胜利变的短暂。

二、由于中国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现实与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前存在着很大差异,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和文化上,而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忽视了中国现实的特殊面貌。可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不够成熟到足以驾驭局势的程度,没有能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反帝反封建、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任务。历史不是有智慧的领导人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而是需要根据现实既定的条件去继承的改变和创造出来的。

三 、孙中山民主共和国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国家要独立、社会要民主、民族要振兴和国家要富强的愿望,但由于方案本身蕴涵着矛盾,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坚实的基础,很难符合广大群众阶级的意愿,革命党人夺取了清政府的封建政权,但它的力量却不能强大到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匹敌的地步。历史表明了旧民主革命救不了中国。这就为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新的救国方案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人民的选择。

四、救中国要铲除旧思想,树立新思想陶冶我们民族的新气质,摆脱我们民族旧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处。辛亥革命后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倒退思想沉渣泛起,显示的民众还是存在着旧传统思想,因此“铲除旧思想,发展新思想”旧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思想观念的改变才能促进政治思想的变化。

我认为不能仅仅将辛亥革命看作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民国初期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新民主主义思潮汹涌澎湃的发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一次改朝换代的巨变,给人民大众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带来的大解放,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所以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承前启后的显著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中华民族从辛亥革命中觉醒,为之后的革命带来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才会有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2008 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2009

王丽丽编,《中国近代史纲要》,2008

李泽厚,“再议辛亥革命”,《今日民航》, 2012

李侃,《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1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