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3 实际问题与方程 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3 实际问题与方程 说课稿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学-数学-打印版

实际问题与方程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第五课时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教材给学生提供了“骑车”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2个问题:

①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信息进行估计,在哪个地方相遇。

②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4.教学目标

1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

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③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重点制定为: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制定为: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

通过情景教学,创设最佳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科学直观地演示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这样把数学问题转化成动态的数学模型展现出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逐层推进,分散难点,增强感性认识,建立表象、抽象规律。

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2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用手势理解关键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质疑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 模拟情景,探究新知

(三) 巩固新知,课外延伸。

(四) 反思学法,总结升华

第一个环节 ,首先出示3道复习题

1.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2.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20千米,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3.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行320千米要多少小时?

3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分别让学生列式并写出三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们所熟悉行程问题引出旧知,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1 .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引导学生读题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00m。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

2.你知道“相向而行”“何时”“相遇” 的含义吗 ?

学生回答“相向而行”就是面对面走来;“何时”就是什么时候;“相遇”就是碰到。

【设计意图:通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进一步理解题意 】

3.活动: 学生用手势模拟两人骑车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手势比划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所谓“相遇”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样一个过程,在学生脑袋里建立一个清晰的相遇问题的模型。】

4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4、画线段图,教师讲解线段图:

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全程,小林与小云分别从相对的方向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相遇,也就是行完了全程。追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设计意图:画线段图能让学生深入理解题题意,并找出相应的等量关系 】

5、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再思考:他们两个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也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设哪一个量为x】

6、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见板书设计):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板书: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总路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

5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7、对比两种不同的解法,评价学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互相合作与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乐趣,理解课堂质疑的必要性,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第三环节

1、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让学生巩固新知,从而达到课外延伸的目的。】

2、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经过 3小时两车相遇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仅体现在求相遇时间问题上,还可以求速度 】

第四环节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这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又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从知识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6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

(甲速+乙速)×相遇时间=总路程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反思如下:

1、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相向而行掌握的很好,是因为课前复习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比较到位, 使知识形成明显的链接。

2、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的,有足够时间理解题意,因此列方程解决此类行程问题中学生很好找出等量关系式,突出了难点

3、通过练习可以感觉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好,不足之处感觉最后拓展练习中个别学生解方程过程有点困难,这个问题准备个别辅导。

让学生学会求知,永远是我数学课堂的追求!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永远是我作为教师的人生目标!

7 -打印版 小学-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