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 -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 ±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 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 +(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 +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 +库存商品盘亏损失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 -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理费 -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 ±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
1
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 =(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 +(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 -(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 +(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 -(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消费费+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 =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9、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及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现金股利及利息
2
1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现金-相关费用的净额(包括灾害造成固定资产及长期资产损失收到的保险赔偿)(如为负数,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11、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上述投资活动项目以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
12、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按实际办理该项事项支付的现金(不包括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资本化及融资租赁租赁费,其在筹资活动中反映)
13、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本期(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及手续费、佣金
14、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买时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购买时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及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5、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股票债券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不能减去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其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
16、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
17、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各项筹资活动以外的其他与筹资活动相关的现(如现金捐赠)
3
18、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借款本金+债券本金
19、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现金股利+利润+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20、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现金 =除上述筹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以外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赁租赁费)
二、实例解析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
(一)基本原理 或许你不知道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的加加减减是基于何种理由,这使得你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死背,但苦于项目太多,增减复杂,结果是越背越糊涂,仔细看看这篇解析,掌握其基本分析方法,将有助于你在短时间内掌握补充资料的编制方法。这印证那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假设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1000、贷:存货跌价准备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0-1000=-1000元。由于上述分录并未涉及任何现金资产,所以企业并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
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1000)企业也可能因资产价值回升而相应地结转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而结转资产减值准备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反,所以,对于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应作为减项调整,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
4
2、固定资产折旧假设企业行政部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0
贷:累计折旧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元,而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1000)由于期初的累计折旧不影响当期的净利润,所以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应按当期实际计提数填列。
3、无形资产摊销假设企业摊销无形资产1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0
贷:无形资产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元,而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无形资产摊销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无形资产摊销(1000)同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4、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假设企业新增一笔待摊费用5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5
借:待摊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0,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00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待摊费用的增加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00)=净利润(0)-待摊费用的增加(5000)又假设企业仅摊销待摊费用1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1000
贷:待摊费用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待摊费用的减少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待摊费用的减少(1000)若上述两种情形同时存在,则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待摊费用减少及待摊费用增加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00)=净利润(-1000)+待摊费用减少(1000)-待摊费用增加(5000)=净利润(-1000)-待摊费用净增加(4000)由此可见,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是指待摊费用净减少(减:净增加),一般情况可以通过该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与期初数相抵减获得。
5、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假设企业预提行政部门固定资产修理费5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5000
6
贷:预提费用5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5000元,而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预提费用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5000)+预提费用增加(5000)假设企业行政部门以存款支付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1000元,此外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借:预提费用1000、贷:银行存款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0元,而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元。
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预提费用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0)-预提费用减少(1000)若上述两种情形同时存在,不难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预提费用增加及预提费用减少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5000)+预提费用增加(5000)-预提费用减少(1000)=净利润(-5000)+预提费用净增加(4000)由此可见,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是指预提费用净增加(减:净减少),一般情况可以通过该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与期初数相抵减获得。
6、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假设企业处置一台设备,原价10000元,已提折旧4000元,售价5000元,无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此处只写简化分录):
借:银行存款5000
累计折旧4000
营业外支出1000
贷:固定资产10000
7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元。同时,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00元,但这5000元的现金流量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经营活动无关。因此,该笔业务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仍为0.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1000)若将上述固定资产的售价改为7000元,则不难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1000)若企业在同一期间既实现处置收益、又有处置损失,则应按收益与损失相抵后的净损益金额列示于该项目。另外,固定资产报废也是固定资产清理的范畴,其核算与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是一样的,因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固定资产处置损失
7、财务费用假设企业以存款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1000元,此外未发生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借:财务费用1000、贷:银行存款1000 显然,净利润=-1000元。由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用属于筹资活动的内容,故虽然企业发生现金流出1000元,但却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财务费用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财务费用(1000)财务费用可以从损益表中获得,但这里财务费用的内含是指因筹资活动而产生的财务费用。
8、投资损失(减:收益)假设企业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收到应确认为投资收益的现金股利1000元,此外无其他经济业务发生,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1000、贷:投资收益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1000元。虽然企业收到1000元的现金,但这笔现金流入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因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投资收益(1000)若是投资损失,则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所以,该项目的填列金额可从利润
8
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直接获得。
9、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假设企业本期产生应纳税的时间性差异为1000元,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0%,企业已于当期将所得税上缴,无其他经济事项发生,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递延税款300
贷:银行存款3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为0元。企业却因交纳所得税而产生现金流出300元,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元。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递延税款借项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净利润(0)-递延税款借项(300)若产生递延税款贷项则正好相反,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递延税款贷项。在具体编制该项目时,应将递延税款的借项与贷项相抵后按净额分析填列。
10、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假设企业本期销售的产品成本为1000元,此外无其他经济事项发生,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
贷:存货1000
若不考虑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应为-1000元。但该分录中并未出现现金资产,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存货减少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存货的减少(1000)假设企业本期以存款购入存货3000元,此外企业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事项,则企业应编制分录如下:
9
借:存货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为0元。但企业因购货而支出现金3000元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故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存货增加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0)=净利润(0)-存货的增加(3000)若上述两项业务在同一期间发生,则企业的净利润仍为0元,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0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存货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00)=净利润(-1000)-存货的增加(3000)+存货的减少(1000)=净利润(-1000)-存货的净增加(2000)因此,在具体编制该项目时,存货的增加或存货的减少均指存货的净增加或净减少额。
1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假设企业收回客户以前期间的欠款1000元,引外企业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账款1000
显然,企业的净利润为0.但企业通过收回欠款而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000元,故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元。由此可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00)=净利润(0)+经营性应收款项的减少(1000)同理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在具体编制该项目时,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或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是指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减相抵后的净变化额。
10
1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假设企业计提本期所得税共计1000元,但并未上缴税款,此外企业未发生任何其他经济业务,则企业应做分录如下:借:所得税1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000 显然,企业的将利润为-1000元。但由于企业并未支付该所得税,企业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之间的关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净利润(-100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1000)同理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可见,在具体编制该项目时,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或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是指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减相抵后的净变化额。
现金流量表的简便编制及审阅
现金是企业机体的血液,是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首要因素,是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实质是将以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费用、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净利润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分别转换为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净流量,并据以考察企业当期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销项税)=(主营业务收入-当期发生的销售退回-现金折扣)+(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中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和租金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收回的代垫运费+(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视同销售而发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人-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当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不含租金-当期核销的坏帐(不含租金)-票据贴现利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初余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账款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账款中租金期初余额)
11
若以物业出租为主的企业,租金则为主营业务收入。
2、收到的租金=其他业务收人中的租金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初余额-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账款中租金期末余额-预收账款中租金期初余额)-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应收账款(租金)和应收票据(租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中的租金-当期核销的应收账款(租金)坏帐损失
3、收到退回的增值税款
=补贴收人中出口迟税款-用于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期末余额]
4、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
=补贴收入-出口退税款+[应收补贴款(不含出口退税)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不合出口退税)期末余额]
5、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财务费用中利息收入+资本公积中现金捐赠收入+营业外收入中的现金收入+其他应付款中的代收运杂费、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收取的押金或保证金+流动资产损失获得赔偿的现金
6、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中的折旧费、出租包装物的
12
摊 销费及技术转让成本)(含进项税)-(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未余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应付帐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当期接受非现金资产减少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劳动保险费、福利费+(制造费用-原材料消耗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中去的制造费用)-代垫运杂费
7、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管理费用(租金)+其他业务支出(租金)+[其他应付款(租金)期末余额-其他应付款(租金)期初余额]-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租金
8、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各种津贴和劳动保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应付工资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当期减少额+[其他应收款(代职工支付的费用)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代职工支付的费用)期初余额+住房周转金当期减少额]
9、支付的增值税款=应交税金中已交增值税
10、支付的所得税=应交税金中已交所得税
11、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应交税金中已交税款支付的增值税款-支付的所得税+未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支付的税款
12、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当期计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摊销、坏帐准备+[其他应付款(不含租金)期初余额 其他应付款(不含租金)期未余额]+代垫运杂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或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中未支付现金的费用。
13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现金等价物+长期投资贷方发生额-收回的非现金资产用于抵偿债务的有价证券-因处置长期投资而转销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
=(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润期初余额-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润期末余额]-股票股利
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中债券利息收入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净额-回收的残值-其他应收款中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但尚未收到的部分+其他业务收入中技术转让收入-其他业务支出中因技术转让而现金支出的相关费用、税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技术转让)期初余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技术转让)期末余额]+[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技术转让)-核销的坏帐损失(技术转让)-接受非现金资产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技术转让)]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借方发生+无形资产借方发生+固定资产借方发生数+递延资产借方发生数-未支付现金增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在建工程
6、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股票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长期投资
14
(股权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
7、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短期投资(债权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长期投资(债权投资)借方发生额中现金投资部分
(三)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
l、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实收资本增加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增加数-吸收的非现金资产投资部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部分企业支付的费用直接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部分
2、发行债券所收到的现金=应付债券贷方发生额
3、借款所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贷方发生额+长期借款贷方发生额,并与银行贷款证核对一致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借方发生额+应付债券借方发生额
5、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长期待摊费用(股票发行费用)借方发生额+在建工程(债券发行费用)借方发生额 财务费用(债券发行费用)借方发生额
6、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借方发生额-股票股利
15
7、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预提费用(利息支出)贷方发生额+[预提费用(利息支出)期初余额-预提费用(利息支出)期末余额]+在建工程(利息支出)借方发生额
8、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长期应付款中融资租赁费期初余额+当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中融资租赁费期末余额
9、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实收资本减少数-减资而不抽走资金的部分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填列,如果为汇兑损失,用负数表示,为汇兑损溢,用正数表示。
(五)补充资料
1、净利润=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所得税
2、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准备=(坏帐准各期末余额-坏帐准备期初余额)+当期核销的坏帐
3;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余额-累计折旧期初余额)+累计折旧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管理费用中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额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营业外支出的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16
6、财务费用=损益表中的财务费用(含汇兑损失)
7、投资损失=-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
8、存货的减少=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期初余额-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期末余额
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或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期末余额 -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或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的期初余额
1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货币资金期末余额-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短期投资期末余额-短期投资期初余额)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管理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17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
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取“管理费用”账户所属“计提的坏账准备”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收益”账户所属“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8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11.投资损失,取“投资收益”账户借方发生额,但不包括“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明细账户发生额。
12.递延税贷项,取“递延税款”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3.存货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所有存货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