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作者:王玉明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7年第06期
【摘要】传统建筑建设中由于施工周期长,施工环节多,能耗高等缺点已经饱受社会的诟病。因此为了迎合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理念,装配式建筑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开来,对传统建筑施工产生了性的改变。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成熟、配套建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工厂化生产虽然保证了建筑构件标准与统一化生产,但是在装配施工中也容易产生许多质量问题。面对蒸蒸日上的装配式建筑,如何通过技术开发来提高现场装配质量,成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既有建筑面积400亿㎡,每年新增建筑量约20亿㎡,几乎占全世界每年新增建筑总量的一半。但是建筑业现场施工作业方式导致“民工荒”问题越来越严重,施工中的成本费用不断攀升;另一方面,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资源、环境问题的不断倒逼,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向标准化和装配化的转变成为必然。
1、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问题
目前来说,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以及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建设施工中还存在些许问题,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成本较高,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来说,装配式建筑增加了构件制作和运输环节,在费用构成方面增加了二次税收和构件运输费用。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和现场施工方面也和现浇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就装配式建筑成本构成而言,包括构件制作、运输、吊装以及支撑等费用在内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安装费用增加十分明显。
其次是技术水平低且缺乏专业协作。装配式建筑适用于精细化的生产方式,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和机械化的施工建造,必须确保构件的精确性,同时建筑从头脑中的三维到图纸中的二维再到建筑实体中的三维的转换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然而,我国现在的构件生产工艺落后,管理及安装技术、检测手段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在生产中各个生产环节缺乏专业协作,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第三是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与构造图集不完善。现在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千篇一律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需求,但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能力低下,产品类型单一,设备工艺落后,构件标准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现在主要用于商品房、经济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住房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虽然很多省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标准体系及技术规程,然而大部分的技术规程多数只适用于特定的施工工法和结构,通用性不好,另一方面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通用的技术规程,这了装配式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开发与应用
在前文的论述中,主要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见问题主要出现在技术水平较低和相关标准建设不完善方面,因此本节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
2.1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
产业化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时,首先需要展开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施工,构件制作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促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达到设计标准,规避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发生,确保住宅建筑的质量。该项目在预制构件的制作商,采用了平躺结构磨具,严格的对模具的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模具的规格与工程的需求相符合。模具确定完成后,展开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时要精准的控制振捣时间和振捣次数,促使模板的质量能够达到使用标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构件进行养护和管理工作,养护过程中,需要定期的进行浇水,避免构件出现干缩变形,影响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2.2构件运输方法和组合
预制构件体形高大异型、重心不一,一般运输车辆不适宜装载,需改装成低平板车,设置运输专用固定架。为充分利用运输效能和节约资源,各种形式构件,运输采用组合技术和拼装方法。
2.3基于标准化保障建筑装配质量
装配式结构施工组织标准化就是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对预制装配结构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制定并执行在不同项目中可重复使用的标准。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项目施工组织的各个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产业化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施工运用中,需要严格的进行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标准和施工条件展开施工,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例如在楼板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项目需求进行规范化施工,以提高装配式建筑构建的契合度,进而保障施工质量。 2.4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施工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筑构建的工业化生产,即工业生产方式代替过去分散的、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达到装配式住宅的标准化设计,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系列化供应,装配现场机械化施工。预制构件在工厂式流水作业生产,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住宅质量,还能够缩短建设工期,同时降低成本和能耗,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建筑的生产方式。针对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特点,需建立信息化平台,在项目实施各个阶段形成集成管理环境,避免信息流失所导致的大量重复劳动,这样可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例如根据工业化住宅房型简单、模块化等特点,可以采用BIM技术实现模块化设计和构件的零件库,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 结语:
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是具有节省住宅建筑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完善的重要作用。在施工中强化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提高住宅建筑整体的质量、提高施工整体的技术水平;而且能够更有效的实现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文在分析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生产、运输和施工等角度提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策略。希望研究能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玉.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及其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2:87-.
[2]康顺年.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J].门窗,2016,08:121. [3]沈孝庭.产业化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与施工应用技术[J].住宅科技,2014,06:8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