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不具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特征的动物是( ) A.蚊
B.蚕
C.沙蚕
D.蜘蛛
2 .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图所示四种动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被外骨骼,丙覆羽,丁着甲,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B.乙的外骨骼可以随身体长大而增大
C.丙善于飞行是因为有气囊扩大了气体交换面积 D.乙不同于甲、丙、丁,是因为乙是无脊椎动物
3 .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 D.神经系统遭到破坏
4 . 人人痛恨老鼠,但从生物学角度分析,鼠也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B.鼠对人类有害,必须把它消灭尽
C.鼠在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D.鼠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占据一环,过多或过少对生态平衡都会产生影响
5 . 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彩,下列关于生物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8 页
A.生产者肯定是植物 B.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C.细菌和真菌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 D.观察霉菌的孢子要在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6 . 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娇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萤火虫雌雄个体间的( ) A.交配
B.运动
C.通讯
D.产卵
7 . (2015秋•安达市期末)下列组合中与仿生学的科研成果不相配的是( ) A.军用雷达与蛙眼 C.直升机与蜻蜒
B.冷光灯与萤火虫 D.薄壳建筑与乌龟背甲
8 . 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请分辨出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B.哺乳动物都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D.鱼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9 . 骨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A.支持作用 C.支点作用
10 . 水螅刺细胞较多的部位是( ) A.口和触手的外胚层
B.芽体
C.内胚层
D.消化腔
B.动力作用 D.杠杆作用
11 . 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B.动物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D.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第 2 页 共 8 页
12 . 下列不是鸟类的动物是( ) A.野鸭
B.褐马鸡
C.蝙蝠
D.家鸽
13 .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维持生态平衡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4 . 下列关于人类对动物利用的搭配错误的是( ) A.珍珠—装饰品 B.鲍壳(石决明)—入药 C.蜜蜂—传播花粉
D.苍蝇—经典的实验材料
15 . 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若将其所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此行为按其功能判定是(A.领域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繁殖行为
D.先天性行为
16 . 在猪的关节中,能把相邻的两块骨牢固地联系起来的是( ) A.关节面
B.关节囊
C.关节腔
D.关节软骨
17 .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时,肱三头肌的运动状态是( ) A.收缩
B.舒张
C.既舒张又收缩
D.没有变化
18 .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 ②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张口求食的金鱼
③小黑猩猩模仿成年猩猩用蘸水的树枝从蚁穴取食白蚁 ④蜘蛛结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 下列动物中最高等的是 A.鲨鱼
B.蝙蝠
C.扬子鳄
D.家鸽
20 . 下列对四种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 3 页 共 8 页
) A.家鸽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 B.青蛙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转动
C.蜥蜴产的卵有坚韧的卵壳,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 D.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犬齿发达,可撕咬猎物
21 . 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B.带鱼
C.墨鱼
D.鱿鱼
22 .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内外胚层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3 . 某地稻田里放养了一些青蛙,不用打农药,水稻就获得了丰收,这一现象说明青蛙的作用是( ) A.帮水稻传粉
B.促进水稻更好地吸收水分 C.促进了稻田的物质循环
D.能捕食大量的农业害虫,维持生态平衡
24 . 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意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提高了觅食的效率
C.单独个体得到食物的量有所减少
B.增强了防御敌害的能力
D.增强了个体存活和种族延续的概率
25 . 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分解消耗有机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充当分解者 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二、连线题
26 . 请将下列动物的各种行为与其属性进行合理配对。
D.觅食行为 E.攻击行为 F.繁殖行为
A.防御行为 B.节律行为 C.社群行为
第 4 页 共 8 页
大雁南飞________ 壁虎断尾逃生________ 老鹰捕捉小鸡________ 一山不容二虎________ 春燕衔泥筑巢________ 有等级制度的猴群________
27 . 将动物类群名称与其主要特征连接起来
三、判断题
28 . 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属于生物防治。(____) 29 .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_______)
30 . 家鸽的呼吸器官是气囊,家鸽利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_______) 31 . 只有两栖动物才具有变态发育的特点。(_______) 32 . 鱿鱼、鳄鱼、金鱼、章鱼、甲鱼、鲨鱼都属于鱼类。(___)
33 .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大量观察和实验,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判断下列对动物“尝试与错误”行为的说法是否正确
(1)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______) (2)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说明鸡与狗的学习能力相当(______) (3)小鼠走迷宫实验证明,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______) (4)动物越高等,形成某行为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少(______) 34 .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它们的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_____)
第 5 页 共 8 页
35 .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_____ 36 . 母鸡孵卵是一种学习行为。(_____) 37 . 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
四、综合题
38 . 生物圈中动物的种类繁多,它们给美丽的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请运用所学知识,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个观点在以下几种动物体的结构中都有所体现。A的身体呈_____对称,它的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以伸出口外,有助于捕食水中的小动物,而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_____排出体外。B的呼吸器官非常发达,在飞行时可进行_____,以提高_____,适应飞行生活。D的体表覆盖着_____,用_____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这是与其水生活环境相适应的。F的牙齿有了_____的分化,这是与其食草生活相适应的。
(2)上述动物中,肺和皮肤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是_____(请填写字母代号)。 (3)将上述动物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序:_____(请填写字母代号)。
39 . 小李同学在学习完《动物的运动》后,利用两片长方形木板、两条松紧带和一颗螺丝钉制作成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________,③、④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________。
(2)运动的实质是③、④产生的动力牵引着①、②绕着⑤模拟的________运动,此结构起支点作用。 (3)根据图中虚线箭头判断,④应处于________状态,③应处于________状态,可完成屈肘和屈膝等动作。
第 6 页 共 8 页
五、实验探究题
40 . (一)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后代中有的颈较长有的稍短,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现象,这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其是___________(定向/不定向)的。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环境对长颈鹿起了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环境与长颈鹿之间的___________实现的。具有短颈性状的个体不易存活,具有长颈性状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就是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____现象。
(二)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蚂蚁种群在觅食中的通讯情况。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3)根据以上实验方案,该组同学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___________行为的动物,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
第 7 页 共 8 页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