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助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创新实验角度下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高等教育2016年7月

助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

创新实验角度下的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孙宇科崔春泽孙亚茹刘景泰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内涵与特征已经基本确定。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政策上扶持力度的增加,小 微文化传媒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以及原有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的要求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课 题。高校应创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方式,逐步创建校企一体化机制,使人才在基本素质,实践技能,创新创意等 方面符合市场要求,助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

关键字:文化传媒企业新常态地方高校培养模式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内涵与特征基本确定,多 部门联合下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 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 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广泛空间,不仅为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小微 文化传媒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原 有从业人员学历提升均对髙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课题,髙校应创 新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创建校企一体化机制,适应当前我国 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新要求。

_、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作用

现阶段,小微文化传媒企业有利于丰富文化传媒产品和服 务的供给,促进文化传媒市场的活跃与繁荣,激发文化传媒产业 发展活力,不仅扩大文化传媒领域就业,一定程度上更对推动地 区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发挥文化产业优势, 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小微文化传媒企 业为愿意从事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空间的创业空间。 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创业门槛相对较低,资金等限制条件较少,相 对于传统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较为适合传媒专业髙校毕业 生以及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其他专业毕业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 理想选择。

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髙,多采 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促使髙校提髙专业人才培养 层次与水平,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按照市场对人才需 求提升人才培养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常态下文化产 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新常态下创新地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内涵,创新校企合 作模式

1.针对传媒文化企业、市场的人才要求,制定髙校传媒人才 培养标准

髙校传媒人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应以传媒文化 企业、市场对人才要求为基础,强化“职业化”内涵,提升学生职 业能力。以传媒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出发点,整合本科课程内 容,以深厚专业知识、通识教育为基础,针对传媒文化企业、市场 要求,重视管理型,经营型,创意型等复合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 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创意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提供符合传 媒文化企业特别是小微传媒文化企业要求的人才。46

2. 创建复合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评价机制传媒文化企业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与创意、多学科门类融合的产业,对髙校相关专业人才素质有着较髙的要求。需 要髙校不仅针对学生,更要针对传媒专业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 进行综合培养。地方髙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整合现有教 师力量,积极补充后后备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解决人 才培养与企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髙校传媒等专业可根据需要与髙校协商,从艺术、文学、历 史、管理、心理等学科中,选择授课能力强、具有一定声望和影响 的优秀教师为传媒专业学生开展专题文化讲座或选修课教学, 提髙传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髙校需要设计一套针对传媒等专 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评价机制,由学术导向逐步转变为市场 应用导向,引领传统传媒行业教师向复合型、跨学科方向发展, 提升并拓宽髙校师资力量和来源,聘请相关行业、企业髙级管理 人员进行专兼职授课,提髙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3. 创业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本科教育实践一般以美国的麻省理工创业实 践教学模式、英国的剑桥大学科研式实践教学模式、和德国的应 用科技大学企业式实践教学模式较具代表性。其中创业实践教 学模式强调学生全方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强化学生职业能 力、创新能力。从课堂实践教学到大型科研实践项目,髙校积极 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

科研实践模式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代表,强调实验研究为实践 基础,依托国际先进实验室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企业式实践 教学模式强调“企业主导”和“实践管理”。企业是大学实践教学经 费的主要来源;以接受和指导大学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主导相 关大学实践教学过程;企业是考核、评价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

国外大学的实践教学多注重面向应用、面向社会的指导理 念,企业、社会与髙校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大学。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髙校优势、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 学基地,保证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国内地方髙校应开展横 向联系,与文化传媒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建立产学研基地或 联合体。尤其是要积极在文化传媒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拓宽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途径。通过实践教育基地与各级媒 体、相关文化传媒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等相关 设施,通过建立规范性的制度来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 化”能力。通过髙校与小微文化传媒企业联合,充分利用(转上页)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联合,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创新

2016年7月高等教育

在增强科学管理的同时提髙综合水平,积极适应髙校创新型人 才培养机制。在图书的选购上,首先要选购学术精品,思想处于 世界前沿水平,技术处于行业前列,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 图书。避免选购通俗读物,造成学生思想被腐蚀的现象。其次在 服务水平上,改变以往简单的机械操作流程,尽量为来到图书馆 的学生营造轻松的图书馆环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消极工作态 度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相 反,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乐于助人,合理适时给学生一些指导建 议,热心帮助学生利用文献资料,这不仅能够提髙文献利用水 平,发挥图书馆真正意义,还能够为让学生体会到图书馆良好的 氛围。最后是图书馆功能的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图书馆的 工作也是如此,健全图书馆的规章,可以营造严肃活泼的学术交 流氛围还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文化环境,还会形成 一种道德约束,让学生在自觉与自由中学习。图书馆功能的健全 还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前沿髙端的网络信息、兼容并 蓄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汲取有价值 的信息,来提髙自身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这对于髙校提髙学术 水平和人才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三)合理规划图书馆运作方式

传统的图书馆采用的运作方式是条块分格的方式,就是将 文献资料采用阅览和流通两种方式,多数有价值文献在流通部, 没有及时发挥其价值,由于学生借阅条件不便造成的文献利用 率低下。而阅览部门,由于借阅条件的宽松,文献资料利用率相 对较髙,但是由于资源有限,造成很多学生争相借阅的现象,由 于互联网的充分运用打破了传统的两大方式,合理调节资源配

置,不但辅助了教学变革的新形势还可以互通有无,兼顾学生需 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但方便学生借阅浏览,第一时间保证了 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校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髙校图书馆是髙校师生获取知识、净化心灵的重要基地,互 联网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了髙校图书馆的借阅流通能力, 合理 的利用图书馆资源不但充分辅助教学变革,顺应教育体制深化 改革,还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组织综合化发展趋势。图书馆的 科学化管理不但提髙文献利用水平和利用率,从而达到提髙学 生的精神追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图书馆文本资源和 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学生见 识,对于学生学习古今中外文化精华都有重要意义。髙校根据其 自身的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的特殊 性,主动服务,因材施教,寓学于乐,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馆藏资源 的利用,更好地提升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 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对髙校 图书馆辅助教学工作,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2] [3] [4]

李媛.信息时代下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 冯向春.高校图书馆对校内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 顾萍,夏旭,韩玺等.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 魏欣,赵隽,张敬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浅论数字化

文信息,2014(05).[J].图书馆,2011(01).

共享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0(30).特色资源的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04).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http://news.

以广播

(接下页)已有创新创业项目,发挥实习实践基地的示范、辐射作 用。通过平台提供,配套资金投人,创建、提升品牌影响,知识产 权、创意转化与保护,促进创意成果转化和创业团队孵化,强化学 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创建校企一体化机制,助 力小微文化传媒企业

我们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相关经验,结合我国髙 校与文化传媒企业的现阶段发展情况,充分考虑髙校人才培养 要求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校企合作 的不断推进,合作双方对合作育人认识的趋同,校企双方将逐渐 融为“一体”,形成并建立由共同价值观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方面,确立平等、一致、开放、双向、制 度化、权责明晰的机制运行原则,构建职业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校 企合作运行模式。充分进行信息沟通,兼顾各方权益。充分发挥地 方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和相关法规体系。

校企一体化最终目标应以市场机制为本、以计划调控为辅, 既符合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又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以及地方 髙校办学现实情况。以校企关系一体化框架为基础,以共同的价 值观为合作前提,使人才在基本素质,实践技能,管理、经营、创 意等综合方面符合企业、市场要求。借助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的 顶层设计,逐步创建地方髙校与传媒文化企业一体化机制,支持 小微文化传媒企业,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 行动,http://news.xinhuanet.com/2015—()3/28/c_1114793986.htm.

[2] [3] 2013,39.

[4] [5] [6]

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2/16/c_111529579.htm.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教学研究——

电视新闻学创新实验区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教育教学论坛,

黎妙娟,范以锦.新闻专业毕业生:除了媒体还可去哪儿? 展利民.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 路海波,杨乘虎.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

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路海波教授[J].现

美国密苏里

----媒体低就业率背景下的新闻教育出路[J].中国记者.2011(11)现状分析及其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影视艺术教育——

[7] (02)

[8]

郭业才,王友保,胡昭华,周先春,张秀再.以电子信息专业

以南京信息工

类协同建设为契机,构建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程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4(03)

作者简介

孙宇科(1983-)男,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广 播电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崔春泽,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 教授。

本文系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成果,编号: 2012113

45

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04)

蔡雯,周欣楓.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

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