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_____A____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什么是草原食物链?______D___
A.青草-野兔-狐狸-尸体-狼-无机物-青草B.青草-狐狸-野兔-尸体-狼-无机物-青草C.青草-野兔-狼-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D.青草-野兔-狐狸-狼-尸体-无机物-青草5、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___C______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生态演替D.信息传递6、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_____C____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
7、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大?_____A____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金属铬
8、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A.酸B.氮C.BODD.SS
9、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A.TSPB.PM10C.降尘D.烟尘
10、大气污染主要控制对策与措施是_____CD____。A.加高烟筒向高空释放污染物B.多设置废气治理设施
C.采用清洁能源及清洁煤技术D.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治理
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
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ABC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A.同步建设B.同步规划C.同步实施D.同步完成13、环境公害事件的主要特征是_____ABCE________A.影响范围大B.有公害疾病出现
C.大量人员伤亡D.形成时间较长E.影响时间长14、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有____BCDE_____A.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E.氟氯烃
15、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_____ABD________。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16、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D
A.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D.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17、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A.1972年6月5日B.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
18、“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C
A.5月22日B.5月23日C.5月30日D.5月31日
19、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C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二、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分等组成。(对)
2、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食物链的重要特征之一。(对) 3、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成为生态平衡。(错)
4、造成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造成的。(错) 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 5、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而需氧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主要表现是大量消耗溶解氧。(对)
6、水体的自净作用应包括:物理作用、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及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三种。(对)
7、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降水。现今全球的主要酸雨区是北美洲、欧洲大陆和中国华南地区。(错)小于5.6
8、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与共存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碳氧化物等污染物相互作用,生成“光化学烟雾”。(对)9、危险固体废弃物是放错位置的原料。(对)
10、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对) 11、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错)12、重摇滚音乐,深受年轻人欢迎,因此不属于噪声。(错)
13、超量光辐射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对)
14、清洁生产也就是指绿色工业,它是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清洁生产要求摒弃过去的经济模式,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发展之路。(对)
15、可持续发展首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保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
16、大气具有的易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微量组分对地球长波辐射吸收作用,使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对)三、填空题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提交文件是《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她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3、固体废物不同于废水和废气,它具有(占地面积大)和(二次污染)特点。
4、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方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方法;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多,宜采
用(堆肥)。5、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焚烧量甚微。
6、(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一起被称为当今全世界三大公害。
7、光污染一般包括(可见光污染)、(紫外线污染)和(红外线污染)。
8、对水体的热污染的防治,应通过改进排放、用冷却方式减少温热水、(废热的综合利用和加强城市和区域绿化)三方面来进行。
9、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偏高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异常的现象是(厄尔尼诺现
象)。
10、放射性污染防治首先必须(控制污染源)。
11、电磁污染的三种途径是(空间直接辐射干扰)、(线路传导干 扰)和()。
13、土地荒漠化是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在其形成的各种原因中,(过度放牧)所占的比例最大。
14、生物多样性应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15、酸雨形成包括两个过程,即(成雨过程)和(冲刷过程)。16、当前全球性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
17、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目的是(较全面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
势)。
18、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和(环境)之间的矛盾。19、环境质量目标主要包括(水质量)、(大气质量)、(土壤质量)以及(生物质量)。
20、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等5个大气层。
21、控制大气污染应以(污染源)为重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
22、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污染物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三个环节组成。
2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某)等。24、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5、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6.环境监测的特点为(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27.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有(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