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九单元 走进网络世界(1—4课时)

第九单元 走进网络世界(1—4课时)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九章 走进网络世界 9.1 网络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理解网络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3.认识常见的网络设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举例、对比,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上过网吗? 学生回答:(一般都上过,如遇到没上过网的学生可先由教师演示因特网的各种功能,并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网络体验。)

教师提问:那你们知道上的是什么网络?这个网络连接了什么吗? 学生回答:因特网,主要连接计算机。(也可能是一些信息设备) 教师提问:除了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网络? 学生回答:电话、电视、人际关系„„(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 教师提问:好,在走进网络世界以前,先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各种网络。

2.新课

(1)广义网络

学生活动:你今年想去什么地方旅游呢?查查电子地图,说出你的旅游线路。

(可请多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庞大的铁路/公路网,把我们带到五湖四海,各大名川!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网络是运输人和物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信息的传输也很重要,那么,我们见到过哪些传递信息的网络呢?

学生回答:电话,电报,因特网,„„ 学生讨论和探究并填写教材188页表格:

网络名称 传送信息形态 电报网 文字信息 声音信息 电视网 因特网

教师请学生总结广义网络的作用。

教师总结:其实,人类从一出生就身处各种网络当中,古代的信件系统,现代的公路、铁路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丰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网络构建起阡陌纵横的信息高速公路,把我们领入了新时代,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网络世界。(对比、讲解,或通过多媒体演示,显示各种网络的共通之处。)

(2)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讨论:为什么要把计算机连接起来呢?大家想一想,如果今天我们不能上网,会带来哪些不便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原来网络有这么多的作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可以上网查看信息,可以共享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这些作用主要分两类: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除了上面两个基本功能外,还有“分布计算”的功能,即计算机通过网络“团结起来,一起计算”。教师讲解时可通过举例,例如3D

2计算机动画的渲染等,激发学生对网络的探索兴趣,拓宽学生的眼界。 ○网络的分类。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的概念。

教师列举网络实例,例如多媒体教室网络、因特网、教育资源专用网络等,让学生区分这些网络分别属于哪一类。

3常见的网络设备 ○活动:参观机房,根据教师(网管员)的讲解记录计算机联网所需要的设备,并让学生猜猜这些设备的作用。(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可展示实物或通过投影观看图片,讲解各种设备的作用。)

参观过程: a.网卡。

教师提示:该卡插在计算机主机内,并通过接口和网络线相连。 作用: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把计算机内的信息传送到网络上,接收网络上的信息,并转换成计算机内部信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网卡也有所不同。(如果条件允许,可展示多种网卡,也可展示网络连接线,并演示如何连接网卡)

b.交换机。

学生观察:有很多连接线。

教师提示:这些连接线通往哪里?连接什么设备?

结论:交换机连接很多计算机,是计算机的连接中心,连在同一个交换机上的计算机可以互相访问。

c.路由器。

学生观察:和交换机很相似。

教师提示:这里有一根外线连接因特网,其他都连接内部网络。没有

这跟外线,我们也无法连接因特网。

结论:不同的网络需要用路由器进行连接,路由器除了中转信息外,还起到 “翻译”的作用,由于外部因特网和内部局域网是两种网络,所以要用路由器进行连接。

d.服务器。

学生观察:一台主机很“大”的计算机。

教师结论:服务器也是一台计算机,顾名思义,它是在网络上为其他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计算机。服务器运行不同的软件,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服务,由于它的特殊用途,其稳定性和速度要比普通计算机更好。例如校园网内部的信息服务、内部邮件服务等,都是通过服务器来完成。

9.2 功能强大的因特网(一)

教学目的:

1.了解因特网的各种功能。

2.拓宽眼界,体会因特网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巨大作用。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基本概念。我们知道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因特网的功能是这两个基本功能的细化和延伸。那么,因特网到底有哪些功能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2.新课。

(1)因特网的基本服务。

阅读教材:因特网的基本服务。 回答问题:

1因特网有哪些基本服务?它们分别由哪些信息传递方式衍生而来? ○

例如:

书本(报纸、杂志)→WWW信息服务 →E-Mail

用磁盘在不同计算机间转移文件→ →BBS

2这些基本服务你使用过吗?根据自己的上网经历,○列举实例,并说出这些服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学生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WWW服务:网上看新闻、查找学习资料、阅读电子图书„„,使获取信息更加方便。

电子邮件:能够更快、更经济地和全球各地的朋友联系。 文件传输:更方便地共享计算机资源,节省存储成本。

BBS:缩短交流距离,增加交流范围,使有共同话题的人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讨论。

(2)网络常见应用。

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因特网,那么„„ 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 教师总结:几年前我们对因特网还很陌生,今天它已经悄然融入到我们生活中。那么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功能 具体应用 带来的改变

即时通信

博客

电子商务

远程教育和学习

网络娱乐

教师总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交流速度越来越快,融入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飞速发展。面对功能丰富的因特网,我们一方面要掌握使用因特网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因特网功能不能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3)展望未来。 探究:你觉得现在的因特网还需要增加什么功能?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

因特网是什么样子吗?(发挥学生想象力)

9.3 功能强大的因特网(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因特网的各种功能。 (2)、掌握检索信息、下载和上传文件、收发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论坛(BBS)发帖、发表博客文章等常见网络操作。

(3)体验网络的常见应用,学会使用网络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理解因特网的主要功能。 (2)、通过交流、网上求助、自身实践来掌握常见的网络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眼界,感受因特网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巨大作用。 (2)、引导学生健康地应用因特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因特网的各种应用及常见网络操作。 2、教学难点:因特网功能的综合应用和自我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在网上进行电子邮箱的申请,一些没有QQ的同学在网上申请了QQ。那么同学们,网络除了这些具体的应用外,还有哪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用处呢? (二)、学习活动

看书49~51页,思考尝试下列几种常见的网络应用,说说使用的注意点。 1、 什么是即时通讯?网络上常见的即时通讯有哪些?

2、 什么是博客?在哪能些网站上可申请?请在你的博客上发表一篇文章,

并将网址发送到我的邮箱中。

3、 你会电子购物吗?常见的电子购物网站有那些? 4、 你知道什么是远程教育吗?它的形式是怎样的? 5、 网上娱乐主要有哪种形式? 活动任务一

对上述内容,通过尝试,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小结板书: 网络的常见应用有:

即时通信QQ MSN 新浪UC 等

博客 163 新浪 一般网站只要注册或注册邮箱,就开通博客

电子商务 常见网站 淘宝网 当当购物 橡树国际 可购物,也预订机票等

网上娱乐 网络音乐 酷狗 酷我 QQ音乐盒

网络电视、电影

网络游戏 要学会控制自己,不沉迷游戏 虚度光阴 活动任务二

使用OUTLOOK软件,进行电子邮件的设置及收发。 师生一起活动。

(三)作业 使用OUTLOOK软件,给老师发封邮件 (四)小结:

网络的常见应用有:即时通信、博客、电子商务、网上娱乐 (五)教学反思:略

9.4 健康上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正确认识虚拟网络世界的利弊。 (2)、建立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特别是掌握《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客观地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树立发挥因特网的积极作用,主动抵制其消极影响的观念。 (2)、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2、教学难点:能够深刻认识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消极作用,养成健康的网络态度和心理思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事物层出不穷,这些虚拟事物正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已有经验,我们一起来讲座一下:什么是虚拟世界,它和现实事物的有什么区别呢?

运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技术和人类的意识潜能开发、或形成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有联系、人们通过虚拟头盔和营养舱以意识的形式进入、类似于地球或宇宙的世界。 目前在互联网上所表现出的“虚拟世界”是以计算机模拟环境为基础,

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的用户常常被称之为“居民”。居民可以选择虚拟的3D模型作为自己的化身,以走、飞、乘坐交通工具等各种手段移动,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交流。我们称这样的网络环境为“虚拟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因为它来源于计算机的创造和想象;但这个世界又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居民”离开后依然存在,真实的人类虚幻地存在,时间与空间真实地交融,这是虚拟世界的最大特点。

常见的有QQ、网络游戏、网友等。虚拟世界有哪些作用呢? (二)师生活动

针对两则案例及虚拟世界的认识,讨论: 1、P52页的两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2、你认为“虚拟世界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3、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如何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补充一个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的案例 9月1日,天津市中小学开学首日。

这一天,天津市初三学生阳阳因沉溺网络游戏无法“收心”没有去学校上课。晚饭后,母亲严厉批评了他,23时许,母亲发现他又玩起网络游戏便进行制止,阳阳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看到游戏中断失败、“损失”惨重,阳阳突然失去理智,一怒之下挥刀将左掌生生砍断。

家人见状立即将半截手掌装在塑料袋里,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救治。2日零时30分,医生开始为阳阳实施离断手掌再接手术,手术持续了6个小时,到2日正午时断掌慢慢有了血色。 尽管儿子断掌已被再植成功,但阳阳母亲依然沉浸在惊愕、后悔、痛苦、茫然的复杂情绪中。她哭着说:“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被毁了。”

据阳阳的家人介绍,为方便学习,家里为阳阳买了台电脑,谁知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的阳阳开始迷上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对他批评得越狠,他越叛逆,玩游戏时间也越长。那天晚上,因为母亲中断他玩网络游戏,阳阳与母亲吵得很厉害,说是因为母亲干扰才导致自己在暑假中苦练的游戏人物被别人“杀死”,母亲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为了怄气竟然砍断自己的手。

躺在病床上的阳阳满脸透着稚气,左手紧紧缠着绷带,不时露出痛苦的表情。据阳阳回忆,当时看到自己费了一个暑假才练到的高级别付之东流,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才干出傻事。

据主治医生许大夫说,伤者目前情况稳定,身体各项指征保持平稳,断掌已基本可以确定接活。但由于病人骨骼、肌腱和血管等都受到严重损伤,伤愈后还必须经过漫长的康复训练,才能最大限度恢复左手功能。

“相较于身体的创伤,阳阳心理上的创伤更大、更深。”许医生说,阳

阳总是不断掉眼泪,让人心酸不已,“沉迷网络游戏对这个少年的伤害真是太大了”。

恶性事件频发暴露沉迷网游之痛

一个花季少年,一幕荒诞而真实的惨剧,再次暴露网络游戏沉迷之痛。截至2008年底,我国22岁以下网络游戏用户已接近3000万人,网络游戏在中小学生互联网应用中排第三。庞大的群体、频发的恶性事件揪着千家万户的心。

今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15岁少年辉辉(化名)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案发后他这样说:“深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打打杀杀中,才让我走到今天。”

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2008年2月,成都15岁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被外婆批评而将老人杀害;2007年6月,广州一名15岁少年因不满父母对其沉迷上网劝阻残忍杀害母亲、砍伤父亲„„

一幕幕惨剧不得不让人深思:沉迷网络游戏谁之过。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虹翔说,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学校以成绩为核心的单一评价体系,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们感到很累很压抑,而网络游戏让他们很容易找到现实生活中失落的快乐感、自信感、满足感和成就感,结果深陷其中。

同时,很多游戏开发商对应当肩负的社会文化责任缺乏内在动力。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袁辛表示,目前网络游戏多以魔幻、武侠、暴力、打斗为主题,迎合青少年追求刺激挑战的心理来设定游戏规则,结果玩家越玩越想玩。

讨论学习:

虚拟世界的优点:拓展了我们的交流范围,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缺点:虚拟世界的信息存在着未知性、虚拟性。虚拟世界的游戏性容易让人上隐,从而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容易使人形成个人主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虚拟世界影响现实人际交往。虚拟世界交流的优点,使某些人无法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弱化了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成长。青少年自制力差,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倒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发现:

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4、教师小结:要正确认识虚拟世界的利弊,充分利用虚拟世界的优势。 对待虚拟事物的态度:

(1) 正确认识、对待虚拟和现实生活

(2) 虚拟世界的优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距离,气

势磅礴了我们学习和获取住处资源的范围。我们利用这一优势,把虚拟论坛、社区等变成拓展我们学习范围的手段之一

(3) 青少年应该从多方面拓展自己的爱好,丰富自己的知识,虚拟自己

的眼界,不应该反网络娱乐作为自己唯一的爱好。

(4) 有目的地上网,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5) 慎重结交网友,不随意透露自己及家庭的真实信息。 5、学习讨论网络道德的内容及应该遵守的规范。 主要内容: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略)

(三)、作业:

填写P54页“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的对照表”,并加以分析。 (四)、课堂小结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世界有利有弊,我们要充分应用其积极的方面。避免消极因素。网络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和制裁。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自觉去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能让人安全、舒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让每一个网民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