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与故事
作者:
来源:《大众投资指南》2013年第10期
自作聪明
老板:“积压200条夏季男裤,我该怎么办?”代理人:“寄到外省去。”老板:“那里现在也不会有人买。”代理人:“不至于,只要包装得好。我们给顾主们寄10条一包的样品,发货单上写8条,假装我们搞错了,但价格仍按10条算,这样一来,顾主就会高兴,以为占了我们便宜,就会把货留下。”老板觉得这个主意很妙。货包和发货单寄出去了……三天后,老板对代理人大声吼道:“蠢货,你瞧,你可把我们给坑了,没有一个顾主把货留下,而且只给我们退回来8条裤子。” 生意经
一对夫妇,在车站边开了一家酒店,每天总是开到深夜12点,等客人喝完酒,乘上最后一班车,才关门打烊。一天,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一个男客仍然没有离开,他伏在桌上睡着了,还打着鼾。老板娘太困了,便要丈夫去叫醒他。她丈夫走到厅里又走回来,过了一会儿又走出去,又走回来,如此来来回回好多次。老板娘不耐烦了:“你已经出去6次,为什么还不叫醒他?太晚了,快请他走!”“不,不要让他走,”老板得意地笑着说,“你看,我每次去叫他,他总以为是找他结账,就掏出一张5元票子给我,然后又接着睡。现在我已经收了6张,离天亮还早着呢!” 最佳合伙人
霍姆斯对某人说:“我近来生意挺好,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了贝利这个难得的合伙人。” “你俩是怎样合作的呢?”某人问。“贝利走街串巷,卖一种专门洗去厨房污迹的清洁粉。两天以后,我再沿着他的路去卖另一种洗洁精,专门洗去用了他的粉而留在手上的蓝颜色。” 心理作战
闹市中一家妇女用品商店门口,堆了一大堆散乱的货品,女顾客翻来翻去,如获至宝地找出她们需用的物品。有人问老板,何不把商品堆叠整齐,老板回答:“你以为我疯了?如果我把店面用品都弄整齐,那些女人们就不会对这些用品发生兴趣了。”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有一个餐厅生意好,门庭若市,老板年纪大了,想要退休,就找了3位经理过来。老板问第一位经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一位经理想了想,答道:“先有鸡。”老板接着问第二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二位经理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老板又叫来第三位经理,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三位经理镇定地说:“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老板笑了,于是提升第三位经理为总经理。
点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你一味地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也不会有结果。第三位经理给出了这一命题的营销学答案,这就是——客人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聪明的报童
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了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儿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就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
点评: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将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再买同一份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这个故事我们会学到许多关于消费者、市场占有、潜在消费者、忠诚顾客等营销名词。 狼医生
驴子在牧场上吃草,看见一只狼向他跑来,便装出瘸腿的样子。狼走过来,问他脚怎么了。他说越过篱笆时,踩着了刺,扎伤了脚,请狼先把刺拔掉,然后再吃他,免得扎伤喉咙。狼信以为真,便抬起驴的腿来,全神贯注地认真检查驴的蹄子。这时,驴子用脚对准狼的嘴使劲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齿。狼十分痛苦地说:“我真活该!父亲教我做屠户,我干嘛要去做医生呢?”
点评: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投资方向等方面不安分守己,往往是主要产品赚了钱,而次要产品亏了本,赚钱的产品要补贴亏损的产品。最后,企业还是没有赚钱。企业的资金、技术、资源等都是有限的,分散了就让本来有竞争力的产品,变得没有竞争力了。 小吃一条街
有一家公司拥有半个街巷的门面房。附近是一个很大的居民区。公司由于十几年来业务不景气,只好撤了门店,空房对外招租。有一对夫妇率先在这里租房,办起了一个风味小吃店,生意出奇的好。许多风味小吃全聚到了这条街上来,很快成了远近有名的小吃一条街。见租房的人生意这么好,对外租房的公司再坐不住了。公司收回了对外招租的全部门面房,撵走了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在这里经营各种风味小吃的人,自己经营起小吃生意来。但仅仅一个月,这条街巷又冷清起来。公司的效益也出奇的差,自己独家做生意的收入,竟还没有房租的收入高。公司经理百思不得其解,去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市场研究专家。专家听了,微笑着问他说:“如果你要吃饭,是到一个只有一家餐馆的街上,还是要到一个有几十家餐馆的街上去?”经理说:“当然哪里餐馆多,选择余地大,我就会到哪里去。”专家听了,微微一笑说:“那么你的公司垄断了那条街巷的小吃生意,同一条街上只有一家餐馆有什么不同呢?”经理幡然醒悟,回去后,迅速缩减了自己公司的生意门店,又将门面房对外招租,这条街巷的生意顿时又恢复了昔日的红火。
点评:别指望垄断性的独门独店生意能赚到钱,赚大钱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市场中去才行,因为每一个购买者都具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心理。生意不能远离市场,靠大市场才能赚大钱。远离了大市场,就等于远离了赚到钱的可能性。这是每一个成熟的商人都应明白的经营道理。所以,不要总想着将自己的对手全部消灭。 逆向思维
英国伦敦的一条街上有三家裁衣店,为了招徕更多的生意,三家裁衣店先后在自己的店铺前立起一块广告牌。其中一家最先挂出一块醒目的广告牌,上写“本店有伦敦最好的裁缝”。另一家见了生怕落后,马上挂出一块同样大小的广告牌,上书“本店有英国最好的裁缝”。人们以为第三家裁衣店一定挂出“本店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缝”的广告牌,然而,第三家裁衣店的老板来了个逆向思维,不但没有再往大吹,而是反往小处说,挂出一块极为普通又非常绝妙的广告牌:“本店有这条街最好的裁缝。”此牌一经挂出,立即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摄影师想到这个问题:每次拍集体照都有睁眼的,有闭眼的。拍照时,顾客往往在等摄影师喊:“一!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而闭上眼皮。这位摄影师换了一个思路。他请顾客们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喊“三”的时候让顾客一齐睁眼。果然,照片拍出来,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大家皆大欢喜。
点评:要想超过别人不能总沿着“原路”径直走下去,这样很容易走入死胡同。而是要跳跃到一条新的道路上反向前进,从相反的方面抵达同样的目标,或者达到新的目的,或者从相反的方面超越他人,出奇制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