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从输水节水向田间节水转变后的对策
摘 要:通过总结多年来甘州区的节水灌溉经验,提出了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节水;灌溉;对策 1 节水灌溉现状
甘州区位于张掖市中部,总面积4 240 km2,总人口51.70万。近年来,甘州区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以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性措施来抓,积极创新农业节水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引路,依托项目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把输水节水与田间节水相结合,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节水措施,通过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推动了全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甘州区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改善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目前,全区现有的7 300 km渠道已高标准衬砌2 702.2 km(其中:干渠270 km、支渠7 km、斗渠946 km、农毛渠838 km),灌区7.2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已完成田间配套4.55万hm2,占62.7 %,干支斗三级渠道渠系水利用率达69.3 %。从1998年至今,全区已累计完成高效节水面积1.90万hm2,占实际灌溉面积7.58万hm2的25.1 %,其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45万hm2,滴灌0.38万hm2,喷灌667 hm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6.39万hm2,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1 %,先后建成了石岗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五号、前进、陈寨等节水增产示范点和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使甘州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甘州区的节水灌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农民群众中还没有树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推广高新节水技术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因地制宜。此外,田间节水还有很大潜力。
2 田间节水途径 2.1 河水渠灌区
甘州区的河灌面积占灌溉面积的大多数,探索一条经济实用的田间节水途径意义重大。甘肃省农牧厅正在大力推广的垄膜沟灌技术是一项很好的田间节水措施。农作物垄膜沟灌技术是通过起垄、垄面覆膜种植作物,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可增加土壤表面积,改变土壤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的活动环境,协调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平均节水1 500 m3/hm2,增收1 200元/hm2左右。这类灌区在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的同时,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垄膜沟灌等地面灌水技术,并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2.2 地下水井灌区
甘州区有机井3 128眼,纯井灌面积1.50万hm2,占灌溉面积的20.7 %,对于分散经营的农户可采用低压管道和U型渠输水,平田整地,小畦灌溉和垄膜沟灌,并与覆盖保墒等农艺节水措施结合;对于城郊设施农业区和规模经营的农场以及大面积流转的土地可采用滴灌、微喷等高新节水技术。
3 建议和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和补偿机制,确保节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希望国家注重高效节水工程的建后管护,适当考虑维修和养护高新节水工程的资金投入,同时地方财政也要尽量给予扶持,充分发挥已建高效节水工程的作用,延长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利用。
3.2 因地制宜地推广高新节水技术 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不照搬国外做法,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不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针对甘州区的气候条件和滴灌更适合大块土地的特点,大田滴灌必须与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配套,尽量将滴灌安排与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考虑,或对农村土地承包形式进行适当改革和调整,集约化经营,这将会更好的发挥高新节水的优势。其次,在河水灌区实施高效节水工程要先试验、后推广。甘州区处在山前冲洪积细土平原上,地势平坦,基本不具备自压喷滴灌条件。在河水灌区推行耗能加压的喷滴灌技术,需要循序渐进。
3.3 强化激励机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
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以及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探索节水农业与环境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以节水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以生态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创新,走北方干旱地区、戈壁绿洲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全面提升农业节水能力。
3.4 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工作
建立有利于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的水价体系,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通过科学的水价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动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
3.5 鼓励开展规模经营,加快推进节水步伐 通过和企业推动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形成只有一个经营主体的集约化土地经营方式,从而为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