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基于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视角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基于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视角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1卷第1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l No.1 201 1年2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dm0l0gy(s0ci型 .e !竺! Feb.2O11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水 ——基于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视角 何秀成 庞龙斌 黄梅 (广东工业大学1.高等教育研究所;2.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90) 摘要: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逻辑上具有紧密的联系。文章以大-V-人文 社科学报为视角,从期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大学学报办刊特色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方面展开讨论,并就大学学报特色及其建设、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提高等问题从理论、实践两个方 面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学术期刊 大学学报 办刊特色 学术影响力 人文社会科学 中图分类号:G 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1)01・0083-06 一、引言 刊界、学术界及公众中的地位,同样,我国的研究人 员也为能够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论文而自豪。特别是 就学术期刊而言,学术影响力是其生存与发展 在高校的教学与研究人员的业绩考核中,能够在此 的核心要素。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学术期刊的学术 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所获得的“工分”与奖励都 影响力既反映了办刊水平与质量,也从一个侧面上 不菲,在职称的评聘中也会获得机会和晋升,可谓名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或学术质量及其水平的 利双收,这些利益指标就确立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状况。大学学报(包括人文社科学报)作为我国学 及话语权。在中国的大学学报中,人文社科类的学 术期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影响力当然也 报就有1300余种,“作为社科期刊重要组成部分的 反映出了相同的问题。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 高校学报却整体陷人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数量有 本质看,实际上就是学术期刊所代表的学术方向、趋 了空前增长的同时,其整体声誉不升反降,来自学术 势和话语权;从一个国家的视角看,就是一个国家的 界的各种批评和诟病之声不绝于耳,‘千刊一面’、 学术竞争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也就是说, ‘低水平重复’等等不一而足。…使得学报的发展 学术期刊之间不仅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其 与社会科学研究的进展不再同步,产生了颇为严重 他领域一样,同样也有学术期刊之问在发展上的相 的不相适应的情况”。…多数的大学人文社科学报 互竞争,并表现得异常的激烈。像美国的《科学》 在发展上都面临着提高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问 (Science)和英国的《自然》(Nature)等世界上著名 题。一方面,人们比较认同的所谓“核心期刊”中的 的学术期刊,全世界许多重大的学术成就都在其上 大学学报(本文指人文社科类,下同)在国际上缺乏 发表,并得以在全球迅速传播,在学术界和社会的不 竞争力;另一方面,其他“非核心期刊”的大学学报 同层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 多数办刊水平不高,其中一些还在生产“学术垃 其在学术上的话语权,奠定了这些期刊在世界学术 圾”,此类大学学报存在着生存危机。要摆脱困境, 界和社会大众中的权威和地位,全世界的研究人员 必须根据不同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定位与发展目 都为能在这样重要的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而感到自 标,从选题、栏目、具体内容等方面去克服当前办刊 豪;我国的《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等自然科 上存在的问题,厘清办刊的定位、目标、思路以及特 学和社会科学知名期刊,也确定了其在中国学术期 色等。我国教育部2003年和2004年先后推出的名 收稿日期:2010—01.20 本文为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及其发展研究——基于《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的个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8B01。 作者简介:何秀成(1953一),男,汉族,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编辑研究。 83 编辑与出版: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基于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视角 刊与名栏工程建设,目标旨在树立一批国内一流、国 际知名的高校品牌期刊,展示一批代表高校学术水 平的优秀学术成果,探索形成先进的办刊理念和机 制体制,对学报群体强化特色、形成品牌,扩大学报 的学术影响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 学学报办刊水平。通过大学学报名刊与名栏工程的 建设,强调通过“特色”提高办刊质量、水平和学术 追求。办刊宗旨是大学学报办刊定位的基础。一所 大学的办学定位、办学目的与学术追求,必然会从教 学和科学研究上体现其成果的特色,而这些成果的 传播交流就确立了一所大学学报办刊的基本定位, 包括栏目设置(策划)、选题、组稿的内容,等等。 第二,办刊的方向与思路选择。一所大学的发 展,一般都有从单科性到多科性再往综合性发展的 过程,其形成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也必然会遵守同一 发展路径和规律。一所大学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应该 影响力,引领学术的研究方向,提高大学学报及其学 术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内中含括办刊特色与学 术影响力的逻辑关系。本文讨论视角的逻辑基点是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问题,并基于文 本的讨论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建议。 二、期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的内在逻辑 期刊特色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关系在逻辑上 应该是互为因果的。所谓期刊的特色,实际上就是 差异性发展,即所刊发学术研究论文的内容选择,如 领域、专业、行业、区域等等。期刊若没有特色,也就 失去生命力和活力,“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的问 题就不可避免。对于大多数的大学学报来说,学术 影响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应该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厘清相关问题。 第一,按照办刊的宗旨确立学报的办刊定位。 不同的大学学报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亦即办刊的 主要目的与意图,无论是社会科学学报还是自然科 学学报概莫能外。整体说来,我国大学学报的办刊 定位是与大学的办学定位相联系的;而大学学报的 办刊宗旨,一般根据不同大学的学科结构、办学水 平、层次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来确立。如《清 华大学学报》办刊宗旨:“传播先进科技成果,促进 国内外学术交流。刊登理工科基础理论研究、实验 研究和工程科学的学术论文;及时反映代表这些学 科前沿、并为当前国际上科学界关心的最新科技研 究成果。”【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 “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人文导向,贯彻‘双百’方 针,继承北大优良学术传统,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 结合时代之路,追踪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 点,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反映北大的声音,在学术探索 和创新上体现北大的水平,辟有一系列有创意、有特 色的学术专栏。”u3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的办刊宗旨为:“报道教学科研成果,为教学科 研服务”;如某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为“反映本校教 学科研成果,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等等;这些办 刊宗旨既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层次与学术影响 力,也反映了一所大学学报的办刊基本定位与学术 li4 是多学科成果的集合,可能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成 果、开发研究的成果、应用研究的成果或工作研究的 成果等等。在人文社科类的大学学报中,不同大学 办刊的方向与思路选择也反映出了不同的特点。如 一些大学基于照顾学校内部不同学科的需要,或因 稿件来源的限制,或囿于其他一些原因,选择把刊物 办成综合性的学报,在栏目的设置上自然是面面俱 到;一些大学选择本校的若干个强势学科作为办刊 的基础与方向,办成只报道若干个学科研究成果的 刊物;一些大学干脆把大学学报办成专业性的刊物, 如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哲学与文学类、语言类、 体育类、艺术类、高教研究类等专业性的刊物。此 外,在学术的方向选择上,一些学报选择以基础理论 研究为方向,一些学报选择以应用研究为方向,而另 一些学报则选择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融合的 办刊方向,等等。这种办刊的方向与思路选择,就体 现在大学学报所刊登的学术研究成果选题上,长期 形成的特点与风格必然对广大受众以及二次文献机 构产生影响。而这些对于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工 作发展的影响、对于一所大学的学报发展及其学术 影响力而言,利与弊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权衡。 第三,地域(区域)性特征及专门主题的确立。 我国人文社科类大学学报,其研究成果的报道,既可 以体现我国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层面、当今经济社 会发展不同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可以是反 映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研究,包括政治、法律、历 史、经济、管理、社会、文化、语言、艺术、民族、民俗、 教育等不同的问题,其讨论的主题非常广阔。因此, 确立专门的或具有区域性特征的问题作为办刊的主 要选题就非常重要。选定面向地域(区域)性的或 具有民族特质的研究、或专门性主题的研究为选题 方向,可以回避一些雷同的选题,便于形成稳定的研 究成果报道及传播的方向,利于学术研究成果报道 的相对集中,形成连续与整体效应,也容易引起相关 研究人员及其他受众的关注,形成自身的刊物特色; 通过大量的研究成果传播及与广大受众的交流互 第11卷第1期 201 1年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1l NO.1 Feb.2011 动,提高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便会水到渠成。但 应该说明的是,无论研究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社会 科学领域的问题,抑或研究本国本地区社会科学领 旨。办刊思想、理念可包括:要把一种学术期刊办成 具有怎样的学术品位、类型、风格以及学科专业特色 的刊物,如学术型的、应用研究型的、工作指导型的、 专业性抑或综合性的?应该刊登哪一类学术观点或 特点的学术研究论文?以哪一类的受众作为对象以 及刊物的发行范围?在学术界以及对社会应该发挥 域的有关问题,其范围非常广阔,一所大学学报报道 的学术成果只能是沧海一粟,应尽量避免报道选题 的雷同和重复。我国不同地域(区域)的大学其区 域性优势非常明显,比如广西云南等省区,本身就是 一怎样的影响、承担哪一种角色和责任?学术价值与 经济价值的目标追求?在学术界和社会受众中应该 树立怎样的一种形象等等。在不同的办刊思想和理 个多民族的地区,并与东盟相邻,经济、社会、文 化、贸易、国际关系、政治、民族、民生等等问题的研 究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比如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 放发展的前沿地区,与世界各国在不同领域的交流 合作极其广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资在广东发展, 特别是毗邻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近三万家台 湾企业在广东地区发展,这为广东地区的大学研究 外资企业,研究粤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文化、贸 易、教育等方面及其交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题材,为 广东的大学学报形成某一方面的特色期刊或栏目提 供了基础保障。一旦确立研究本地区(域)或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成果作为学报选题的特色方向,就容 易形成自身的特色并提高学术影响力。如广东客家 地区的大学(如嘉应学院)对客家历史与文化的研 究、广东潮汕地区的大学(如汕头大学)对潮汕人文 文化和历史的研究,这种地域性的研究成果是其他 区域外的机构研究所不能比拟的;又如福建地区与 台湾地区的关系,无论是血缘亲情与经济社会的方 方面面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福建地区的高校学 报若以闽台关系的某一方面作为选题或设置栏目, 就能够体现出其特色,学术影响力也可以自然而然 地提高。当然,一所大学学报要形成特色,必须以学 校自身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作为基础,如果缺乏这 些基本的条件,要办相应的特色刊物就会困难重重 或变成空中楼阁。 三、形成大学学报办刊特色的主要影响 因素 第一,办刊思想、理念与办刊宗旨的融合统一。 办刊宗旨是对办刊目的(目标)的一个高度概括性 的陈述,其实现必须要有具体的办刊思想、办刊理念 作指导。如上述几家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从表述 上它的涵义是非常宽泛和高度概括的;《广东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报道教学 科研成果,为教学科研服务”,就是一个宽泛的、高 度概括的办刊目的的陈述。要实现办刊的宗旨,必 须通过编辑人员特别是居于决策位置的编辑人员的 办刊思想、理念化为具体的实践,才能实现办刊的宗 念的指导下,在学术期刊的选题、栏目设置、学术论 文的视点及风格要求,学术期刊的目标追求、发展思 路、办刊方针、工作策划、经营运作、工作规范,以及 对学术论文学术观点的表述、文体风格要求和期刊 日常工作等方面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要实现办 刊的宗旨,可以有不同的质量、层次及目标定位要 求,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实施,这在不同的高校学 报中都可以在不同的办刊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做出 相应的选择。 第二,稿源的影响。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无论 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在每一个学科范围内一 个时期所产生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是维持在一个相对 稳定数量的,世界上著名的学术期刊会获得优秀作 者的学术论文或成果发表的授权,其他大量作者的 学术论文或成果发表的授权便会依次流向不同层级 的学术期刊,一些未能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或成果 便会被淘汰,由此形成一个学术论文或成果生产与 发表的平衡系统。然而,在同一个层级的学术期刊 中,作者学术论文或成果的发表授权流向是相对固 定并也同时依时依事而变化的,这就出现学术期刊 对优秀学术成果发表授权的竞争,目的是通过获得 优秀学术成果的发表授权,获得更为广泛的受众关 注和支持,扩大学术影响力,以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来 提高竞争力。从大学学报的视角看,作者的群体主 要是大学的教学与研究人员,只有极少部分是大学 外的其他研究人员,这一特定的环境,使得大学学报 类学术期刊的稿源竞争趋于激烈;特别是当前研究 成果的评价制度和大学人员的职称评聘制度,优秀 的大学学报(如核心期刊等)稿源充分丰富、质量 好,其他一般类别的大学学报特别是处于低端的大 学学报稿源较少且质量不稳定,这就必然影响到受 众的关注,从而导致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的下降。 基于这样的一种基本事实,对于许许多多的大学学 报而言,特色发展就难以实现,也成为大学学报发展 中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如果从全球的视角来 看,我国大学的研究成果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和地 85 编辑与出版: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基于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视角 区的大学还存在着不少距离,不仅我国高端大学的 学报以及其他学术刊物之间存在竞争,而与国外发 达国家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 异。在SCI或SSCI的影响因子中,排在靠前位置的 几乎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刊物,比如,2009 年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影响因子,纳入影响因子评价的共有7347家 实际。 四、若干认识与思考 关于大学学报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问题, 无论在教育部、学界和期刊界,核心观点与认识是趋 期刊,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期刊有128家,15的 期刊有62家,20的期刊有36家,30的期刊有l3 于基本一致的。当然,要把一所大学学报办成为具 有特色的学术期刊,提高学术上的影响力,还有一些 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需要厘清。 第一,大学学报的办刊特色问题。大学学报是 家,影响因子超过4O的杂志有4家;而中国出版的 期刊有114家被收入SCI,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的期 刊有23家,超过2的有9家,影响因子超过3的期 刊有 3家,M 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情况也大概如 此。 这里面反映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 研究成果上的水平差异;另一个是我们学术期刊的 水平与影响力的差异。因此,就国内而言,对稿源竞 争的结果,便是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大学学报稿 件堆积如山,一般性的大学学报稿源相对不足,层次 处于低端的大学学报只能来什么稿件就刊登什么稿 件,处境尴尬。 第三,办刊定位与选题的影响。办刊的定位与 选题是在一定的办刊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结果。我 国的大学学报之所以‘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 主要原因就是办刊的定位与选题方面的问题。一所 大学学报要办成哪一类的刊物,这需要办刊者做出 充分的调研论证,需要根据客观现实、受众面向、作 者与读者群情况、主办单位自身对学报发展的支撑 能力等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教育部在《教育部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中关于名刊的入 选条件中指出:“主办高校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社科 基础、较强大的学术研究队伍和学科优势”;。。 也就 是说大学学报的稿件来源必须以学校自身的学术条 件作基础。笔者认为,这么一个原则包含:一是有利 于以自身优势组织和甄别优秀的学术论文;二是有 利于吸引其他学术研究机构的优秀稿件;三是有利 于形成学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办刊水平、质量 和学术影响力。当前,在我国1300种人文社科类大 学学报中,主办单位含括了综合、理工、经管、师范、 农林、医药、语言、法学、军事等类别的院校,层次包 括“985工程”、“211工程”、地方重点大学、一般本 科院校、高职高专等院校,虽然大学学报主办单位的 类别层次不同,但许多却因为办刊的定位与选题的 不当,造成相互之间在定位、选题、报道内容等方面 的雷同,形成了“全、散、小、弱”的状况,也难以客观 全面反映我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貌和 86 否需要办出特色,就学术界与期刊界而言,基本观点 是趋于一致的,我们通过期刊网检索可以得出这么 一种主流观点的结论。许多研究者都把大学学报的 办刊特色看作是期刊存在的依据、生命、灵魂,是价 值所在,能够提高质量,克服雷同与同质化问题,提 高学术影响力等等。 m 作为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 门,教育部开展的名刊与名栏工程就十分明确地强 调要特色办刊与特色办栏目,In]这反映出政府主管 部门认同学术界与期刊界的观点。随着我国高等教 育事业和高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大学学报的数 量也在相应地增加,这种相对应的量的增长是应该 的,有利于及时传播我国大学科学研究的成果,推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如果 认为大多数的大学学报是在生产学术垃圾,那是与 客观事实不符的。假设中国的大学学报只有寥寥几 家知名大学的学报,而在其他学会(协会)或相关机 构办的期刊不多和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大学及社 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研究成果的及时传播可以 实现么?答案是清楚的。但问题是大学学报的定 位、选题的雷同、个性与特色不够鲜明,以及存在着 办刊质量、水平不高和发行量低等弊端,使得大学学 报成为人们诟病和批评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种 弊病与我国大学在学科与专业设置上的雷同化、办 学的同质化是一样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正因为 如此,教育部提出了名刊与特色栏目的建设工程,目 的是通过名刊名栏的建设,引导大学学报特色化办 刊及健康发展,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实现“专、特、 大、强”的目标;并通过我国大学学报的引领作用, 带动高校的研究人员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及开展研 究,实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为我国的经 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大学学报的特色办刊办栏 目,是否意味着仅仅把特色理解成“人无我有、人有 我优(独)”呢?它依据的基础是什么?差异性发展 应该是其核心和主题。我们要厘清的问题是,高校 办学报与办学科专业不同,前者办刊依靠的是校内 外稿件(多数学报大约为1:1),可谓举不同高校与 第11卷第1期 2011年2月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GuangdongUniversity of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iton J VolJ 11 No.1 Feb.2Oll 机构的学术之力量办刊;而学科和专业的举办则是 一所学校内部之力,在力量的对比上是完全不同的, 因而关于“特色学报”应该以学校的优势为基础的 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_l 该质疑和批评 的观点之一是,一所大学具有优势的研究成果许多 并不在本校的学报发表,多数会在校外的优秀期刊 (如核心期刊、CSSCI期刊)等上发表,还有一些会在 国外的期刊发表。此种情况在学术交流中是极为正 常的和健康的。要求在核心期刊或国外的期刊发表 论文也是当前我国大学的考核评价、研究成果的鉴 定评价等机制形成的产物。笔者认为,此观点反映 了一个基本的现实,办特色学报和栏目确实存在许 多影响稿源的深层次问题,但有两个问题是必须要 厘清的:第一是包括教育与科研管理部门的考核评 价机制,使核心期刊的功能泛化,演变或等同于期刊 的学术影响力,从而影响特色学报和特色栏目的建 设;第二是学报主办单位对特色办刊的认识、措施和 政策支持,编辑人员的办刊理念、对特色期刊的理 解、工作策划、措施和目标追求。在当前考核与学术 评价机制不可能扭转的情况下,后者是在特色办刊、 办栏目作用中的决定因素。如果要求我国大学 1300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刊载的研究论文在内容、 栏目等都必须不同,你说可能吗?比如说,一些大学 的学报设置“经济探索”栏目,同一个栏目在不同大 学学报中所探索的视角或问题点不同,如一家学报 以宏观经济为主调,一家学报谈微观经济为核心,一 家学报以经济理论研究为主题,一家学报以应用经 济理论为方向,一所大学学报以新兴经济体为研究 对象,一所大学学报则以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 济的发展为研究目标,如此等等,这个就存在着深 度、广度、层次、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等不同的问题, 其中刊载的学术论文可能会有交叉或重叠,但主要 的研究方向就存在差异,这就应该是体现出了特色, 也就是实现了差异性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根据学校自身学科与专业的发展特 色,把学报社科版定位为综合类学报,并把高等教育 研究、教学改革与实践、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学 生工作、哲学(含心理学)等作为主打栏目,按大类 刊发论文,从10年实践情况看,有利于形成自身特 色和提高学术影响力。依据为:从1999年我国的大 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成为大学内部和外部议论的 焦点,社会议论、人大政协两会议论、每一个家庭也 在议论,扩招、大学的管理发展、教学改革与教育质 量、学生管理教育、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都 是热点问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经 济与管理问题突出,我国经济如何发展、如何转型、 如何应对不同形式的经济或金融危机等,无论国家、 省市、区域、内外资企业、所有经济部门甚至每一个 家庭都不可能置之度外,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大量 的问题需要研究;如此等等。本刊自创刊以来每年 的影响因子都在稳定地大幅提高,如2007年一2008 年统计的五年影响因子分别为0.419和 0.541,l1 分别排在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 版,下同)的第28位和20位;2009年和2010年统 计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678和0.875,五年影响因 子分别为0.738和0.756,在全国大学学报排名,前 者分别位于第l5位和第11位,后者均排在第7位。 由此可知,从2003年起得到的影响因子统计数据表 明,本刊自创刊以来的影响因子及排名每年都在稳 定提升,近些年一直都在全国大学学报的前列。笔 者以为,以体现学术影响力最为客观数据之一的影 响因子作判断,此一情况应该反映了本刊的基本定 位和特色,也证实和反映了本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 的关系。 第二,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术影响力是 一个确定的和有具体涵义的概念,可以简单地概括 为在学术界和广大受众中的学术影响。但是在具体 的评价以及实践中往往产生偏差,成了一个比较宽 泛的概念。比如,大学学报的主要作者和读者应该 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员,其他机构的群体不多;在 现时的大学教学与科研管理中,一般以核心期刊、 CSSCI收录期刊、SCI收录期刊、SSCI收录期刊等作 为学术影响力的依据。这种期刊的划分有其合理性 的一面。理由是,定义核心期刊的基础是基于布拉 德福的文献分布率。但是,从我国的核心期刊和 CSSCI收录期刊来看,特别是核心期刊,它把除了引 文量(被引率)之外的其他文献检索工具(如人大报 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摘)率及专家 评价等作为一个比较主要的指标之一,同时还考虑 地区的分布、不同类别期刊分布、学科分布等,在具 体评价上它已经背离了布拉德福定律的涵义。核心 期刊的功能本意是为文献单位馆藏和读者阅读提供 指引。相关机构把其作为一种管理的指标和工具也 有合理性的一面;然而其功能的泛化,“全然演变成 一种学术评价尺度,并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密切  甚至于演变成牟利工具,在当前我 国的学术环境与学术道德退化变味的情形下,如果 然会妨碍自身的发展。当前,我国核心期刊、CSSCI 87 联系在一起,”大学学报以其作为学术影响力追求的唯一标准,必 期刊的功能泛化以及功利性追求,广泛地受到人们 编辑与出版: 学术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影响力——基于大学人文社科学报的视角 的诟病与批评。尽管许许多多的学术机构、团体以 及有学术良心的学者都在作批评甚至抵制,但指挥 参考文献 棒的功能使其做法在“批评中壮大,在抵制中成 [1]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 长”,成为学术界的“臭豆腐”,学术期刊的发展也就 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沿着此一方向“大胆地往前走”,因而衍生出种种不 2010(5):5—27 同版本的“故事”。这是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悲哀, [2]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OL].[2010—12—23].csn.nlo ̄com.gov. cn/fwhy/display.php?e_id=83443 2010—12—18. 长此而往,中国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将被“功能性”所 [3]北京大学学报[OL].[2010—12—18].hanyu.iciba.com/wiki/ 替代。就大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而言,笔者比较认 674482.shtml 2010—12—23. 同以文献计量学与网络文献计量学作为评价的基 [4]张旭.2009年SCI影响子因子多角度看点[OL].[2010—06— 础。此依据的理由在于:第一,文献计量学以文献的 18].ha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6/233478.shtm. 引用为基础,可以克服对“学术影响力”的评价干 [5]重大学科网.2008年SSCI期刊影响因子[OL].[2010—12— 扰。任何人对文献的引用都是以有用与否作为依据 21].http://km.cqu.edu.cn/team.php?action= document&saction=view&tid=1708&did:646. 的,多数情况下反映了引用者的学术观点,排除极少 [6儿1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 数“虚引”的外,其可靠性是比较高的;第二,专家评 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3]12号)[OL].[2003一l1一 议,亦即同行评议。专家对期刊刊载论文的客观评 O6].ttp:// .zgtax.net/plus/view.php?aid=287018. 价,也要以文献计量得到的数据作为基础。比如,一 [7]张杰.创办特色学报的困境与出路[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 种期刊其学术影响力如何,除了直接阅读期刊本身 学版),2009(3):142—144 外,还需以引用的相关综合数据作比较、评价,特别 [8]吴江洪.影响高校学报特色化办刊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浙江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87—89 是交叉学科,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哪一些观点备受 [9]舒莉霞.高校社科期刊办刊特色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关注和能够引起共鸣,等等。无论是综合性期刊还 科学版),2007(6):66—68 是专业性期刊,任何一位专家都不可能对其所有刊 [10]孙显军.地方院校文科学报特色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 载的论文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他的学术专长只能 (2):85—88 是某一个或某一方面领域的,这些就反映出了专家 [12]尹玉吉.关于“学报特色论的全方位审视[J].山东理工大学学 评价中学术方面的实质性问题。因此,对大学学报 报(社会科学版),2008(1):82—93 的学术影响力评判,学报的主办单位必须要有自身 [13]万锦垄,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1 的学术基础,能够对所刊载论文的学术水平、方向作 [14]万锦垄,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版)[M]. 出基本的判断,并结合引文数据和其他指标综合评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73 . 价,这对一种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学术影响力的提高 [15]昌炎新.核心期刊渊源及功效的利弊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 才有裨益。 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23 Features and Academic Impact of Academic Journals ——Fr0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Journals HE Xiu—cheng ,PANG Long—bin ,HUANG Mei (1.Institute of taishel"Education,2.Library,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090,P・R.China) Abstract:Features and academic impact of academic joumals are the two aspects of one problem.They al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logical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journal,the aro ticle talks about the logical relations between features and academic impact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n— ning the university journal,and gives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features and its’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impact’S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academic journal;university jourual;features;academic impact;humanity and socila science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王丽华) 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