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远益清阅读附答案
【原文】
香远益清
①这天,是季羡林先生的米寿,傍晚时分,我来到先生所在的朗润园。没有启动手机联系,更没有径直叩门,而是悄悄绕红湖一圈,然后在湖的东岸,估量在先生及其家人看不到的处所,找一块石头坐了下来。独对了满湖的蛙鼓,和水底嘁嘁喳喳的繁星,静静地,想。
②脑际浮起一桩风闻:沿湖的这条小道,是先生进出的必由之路。某天,先生刚走出家门,迎面碰上一名驾驶白色轿车的年青人。对方问明先生去处,执意要相送一程。先生说路不是太远,锻炼锻炼也好,坚持继续步行。先生在前面走,听得后面轿车掉头,为了让它尽快通过,便一直贴着路边。走啊,走啊,走了五六十米,不听喇叭响,也不见轿车从旁擦过。心下奇怪,回头一看,原来轿车放慢速度,老远地尾随。先生便停下来,摆手让轿车先走。轿车也停下来,示意不敢僭越。就这样,先生在前面走,轿车在后面跟。直到出了朗润园,来到一处岔路口,年青人材轻轻按了一下喇叭,向先生致意,然后拐上另外一条道飞奔而去。
③仍是产生在这园里的故事:去年九月二十五日,凌晨,一伙男男女女的大孩子,在先生门外徘徊。他们是这一届的新生,久仰季老大名,未等正式上课,乃至未等这一天的霞光染红燕园,就迫不及待地跑来拜见长者。来了,才想起季老有个习气,天天四点起床
写作,日上三竿方歇,这是先生一天的黄金时段,谁也不忍心上前打扰。那怎么办?既然来了,总不能毫无表示地回去吧。有人便以树枝为笔,在窗外花圃的泥地上留言:“来访。九八级日语。”写罢,意犹未尽,又在湖边的湿土上大书:“季老好!九八级日语。”这位驾车的年青人,和这伙十七八岁的大孩子,他们未必晓得多少季老的学问,恐怕也没有谁当真读过几本季老的书。但这其实不阴碍他们的钦敬。泰山北斗的比喻太老,太俗,巨匠大家的说滥了也不觉得新鲜,其实,在他们眸底心坎,季老自身就有点像这清塘荷韵,既古典,又清明,既亭亭净植,又香远益清。有他往这儿一站,湖光山色便鲜灵如一幅水彩。
④相似上述的短镜头,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想啊想,哦,想起来了,是在季老的书里。倒退六七十年,先生也正处于后生的地位。那时,先生在清华求学。先生眼中的陈寅恪、郑振铎、吴宓、朱光潜、俞平伯、冯友兰,就正如今天年青一辈眼中的先生。
⑤记得,先生曾密意地回想过陈师寅恪。先生描绘说,寅恪师走在清华园,他身穿一袭长袍,腋下夹着一个布包,包里装满鼓鼓囊囊的讲义和资料。那样子,无论如何也不像一名内拥传统、外揽西洋的大学者,倒有点像琉璃厂某家书铺的小老板。但就是这么一个土里土气的人物,只要他打校园一过,就会勾起青年学子的无穷敬慕,令他们的周身充溢张力。
⑥同一时代,同一地点,先生回想,郑师振铎的腋下也往往夹着一个大包,风风火火地往来于清华、燕京和北京大学之间。他夹的不是布包,而是皮包,里面装的不但有讲义和资料,还有自己的和大学生的文稿。振铎师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走路有点昂首阔步,学子们背地开玩笑,说郑先生看上去就像一只大骆驼……
⑦翻开季先生的文集,回想师辈人物的篇幅占了很大比例。除前面提到的诸位,还有中学老师董秋芳、鞠思敏、胡也频,校长宋还吾,教育厅长何仙槎,大学老师叶公超,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德国老师瓦尔德施米特、西克,和亦师亦友的梁实秋、汤用彤、曹靖华、老舍、沈从文、郎静山、周培源、许国璋、冯至、吴组缃、胡乔木、乔冠华、许衍梁、臧克家、张中行等等。先生说,他写这种文章,毫不是随心适性,信笔所至,而是异样珍贵,乃至是超乎寻常地神圣的。珍贵在甚么处所?神圣在甚么处所?【一句话,就是吾国吾民尊师重友的荣耀传统,我想。这又是一句老话,老得谢了春红,落了秋叶。尽管如斯,我仍是瞩望它从新抽出新芽。“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谁都承认鲁迅的伟大,但是,想一想看,假设从鲁迅全集中抽去《藤野先生》、《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和《范爱农》、《忆刘半农》、《悼杨铨》诸篇,先生的人格,还会有如斯厚重、高大么?
⑧固然,在寻求真谛的进程中,也有出于大义,不能不“谢本师”的,如章太炎之脱离俞樾,周作人之脱离章太炎。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应凸现为师恩如海。说师道尊严,又有甚么不对?特别当他或她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粹。在尊师上,季先生堪为模范标本。据他的研究生钱文忠随记,一九九零年一月三十一日,年届八十的季先生为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三老拜年。每到一家,不论见到的是对方的夫人、女儿、女婿,仍是老先生本人,他都身板挺得笔挺,坐在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表示祝贺。另据先生自己记叙,今年暮春,先生于八十八岁的高龄访台,百忙中,还特意抽空去了北京大学老校长胡适、傅斯年二公的陵墓,鞠躬献花如仪,一洒异域多年的哀痛。
⑨尊人者,必将得到人的尊敬。这是常理。就在这个晚上,当我坐在湖边怡然遥想,通向季先生寓所的湖滨小道,走过一拨又一拨的年青学子。他们中,或许有那位驾驶白色
轿车的青年,或在先生门口留下祝愿的日语班学生;从偶尔飘进耳膜的片言只语,确信很多谈话都与先生有关。即便是坐在对岸树影下的那对恋人,一边饕(tāo)餮(tiè)荷花的芳泽,一边沐浴在恋情的天河,他们若是想到这满湖的莲蕊与连理,都是先生亲手所播,只怕在含情脉脉之余,也会向先生窗口的灯光,投去满怀祝愿的一瞥。
(取材于卞毓方《蔼蔼绿荫》)
【问题】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行文思路。(3分)
13.这篇文章所写人物是季羡林先生,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有何作用?(3分)
答:
14.请结合下面的提醒,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中使用“僭越”一词的表达效果,你认为相符文
意的三项是( )( )( )(3分)
【提醒】
“僭(jiàn)越”一词在百度百科中解释为:超出本份,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尤指用皇家专用的。现在指无权冒用或请求;盗用;非法霸占;用了
自己
的级别所不应当用的礼仪等;也用为谦词。
A.表明驾驶白色轿车年青人晓得尊师的礼仪。
B.表现了驾驶白色轿车年青人对季老的无穷尊敬与敬慕。
C.写出了驾驶白色轿车的年青人特别害怕季羡林先生。
D.写出了驾驶白色轿车的年青人觉得走在季老前面是不应当有的礼仪
E.说明季羡林老先生声望高、名望大,年青人摆出一副谦和的姿态博得老先生的好感。
15.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⑦段划线的句子?结合文章内容作扼要分析。(不超过150字)(5分)
(答题纸上16题处排150个方格)
【参考答案】
12.答案:答案:①傍晚时分朗润园独坐湖边,静静怀想。②回想季老书文中尊师重友的有关内容。③怀想季老对在世及离世的师友的尊敬之事。
评分:本题3分。每空1分。
13.答案:
②、③两段主要描述朗润园中年青人和日语系学生对季老的敬慕尊敬之情,这自然引出下
文季老对师友的尊敬内容的回想,也让读者领悟到季老得到如斯尊敬的本源;还为文章
结尾“尊人者,必将得到人的尊敬”这一议论提供根据。
评分:共3分,每一个答题点1分,
14.答案:A、B、D
评分:本题3分。每一个正确选项1分。
15..答案示例:
答案:划线句表达了作者但愿尊师重友的荣耀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但倡导还要传承(1分),要像麝香即便捣成灰尘仍然香如故,要像莲藕即便折成寸断照旧丝相连,这一荣耀传统要代代传承、历久弥香(2分)。作者但愿更多的人能像开白色轿车年青人和日语系的学生那样遭到季老尊师重友的影响,宏扬并传承这一荣耀传统(2分)。
评分标准:本题5分。对第一个比喻句的理解1分,第二个比喻句的理解2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