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辨析形近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的方法。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猜测词语的意思。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把句子写具体。

4.学习按“左边短,右边长”“左边长,右边短”的书写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4个生字。

5.朗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6.读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学习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的方法。 2.猜测词语的意思。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把句子写具体。 4.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1.学习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的方法。 2.猜测词语的意思。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3组形近字,识记9个生字,学习根据字形特点猜出汉字意思的方法。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猜测词语的意思,并尝试在语境中运用。 3.仿照例句,抓住事物特点,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1

一、生字加油站。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锋 蜜 蜂 幕 扫 墓 慕 抄 炒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师生帮助正音。提示:读准后鼻音“蜂”“锋”;读准翘舌音“抄”“炒”。

(3)去掉拼音,同桌互读,合作正音。

(4)开火车读,比赛哪辆小火车开得又快又流畅。 (5)齐读。(生字打乱顺序,教师随机抽读) 2.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1)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们要见面了,谁能让它们找对朋友? (2)同桌合作讨论。

(3)出示词语,学生上台操作,让生字宝宝和词语交朋友。

(4)它们为什么可以交上朋友?指名让学生说说理由,体会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3.创编儿歌,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填一填:

有虫是蜂,有山是( ),有金是( )。

勤劳的昆虫是( ),高高的山顶是( ),金属磨尖是( )。 (2)编一编:

你能仿照上面的儿歌,也为其他两组形声字编一首儿歌来帮助我们区分吗? (“吵架要用口,抄写要动手,炒菜少了火,永远不会熟”) 4.拓展练习。

拨 泼 拔

( )河 ( )动 ( )水

披 破 波

( )浪 ( )衣服 ( )坏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读成语,猜成语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不言不语 只言片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2.指名读,师生帮助正音。 重点指导“豪、寡、只”的读音。 3.齐读词语。

4.观察词语并交流: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都含有“言、语”二字,意思都和言语活动有关)

5.请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猜测成语的意思。(指导讲解“豪言壮语、少言寡语”的意思)

6.这8个成语都和言语活动有关,它们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吗?

(引导学生发现有的言语多,有的言语少,有的语言很豪迈,有的言语像蜜糖) 7.我演你来猜。

(1)教师表演“自言自语”,学生猜。

(2)学生合作表演“不言不语、甜言蜜语、三言两语、豪言壮语”,其余学生猜。 8.运用成语。

自言自语 少言寡语 甜言蜜语

(1)我们不能轻信陌生人的( )。

(2)种葫芦的人( ):“我的葫芦长成大南瓜才好呢!” (3)爷爷平时( ),只是喜欢种种花、写写字。 9.拓展成语。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言、语”的成语?(胡言乱语、花言巧语、轻言细语……) (二)读句子,仿写句子。

1.课件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将事物说具体。 2.课件出示:比较两组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2.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凉棚。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3

小结:加上描写形状、颜色、形态的词语,事物的特点就更鲜明了,句子也就更具体、生动了。

3.仿照例句,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语。 要求:(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鼓励学生从事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 去描述。 (3)读一读仿写后的句子。 课件出示:

( ) 天空飘着( )气球。 ( )池塘开满( )荷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发现左右结构汉字的不同特点,按“左边短,右边长”“左边长,右边短”的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2.朗读和背诵古诗《江雪》。

3.积累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培养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1)课件出示“观、呼、忙、如”,指名认读。 (2)引导观察四个字的结构特点。(左右结构)

(3)虽然同为左右结构,它们在田字格的写法一样吗?(“观、呼”左边短,右边长;“忙、如”左边长,右边短)

2.教师范写,归纳特点。 (1)教师范写。

(2)师生共同归纳特点: 3.学生练习书写。 (1)练字先练姿。

(2)学生描红仿写,注意左右部件的比例,字要写得匀称、美观。

4

(3)评价反馈。

投影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议,进一步巩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及变化。 4.熟字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有类似结构的汉字?

(“左边短,右边长”的字:吹、呀、叹。“左边长,右边短”的字:忆、和、打) 二、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古诗《江雪》,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jiānɡ xuě 江 雪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wàn jìnɡ rén zōnɡ miè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ɡū zhōu suō lì wēnɡ dú diào hán jiānɡ xuě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2)正音,指导读准后鼻音“径”,平舌音“蓑”。 (3)学生齐读。 2.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千山、万径”声音延长,强调范围广,数量多。“绝、灭”利落收声。 (2)教师领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合作读。 3.读出画面。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把《江雪》画成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千山、万径、孤舟、蓑笠、寒江、雪等景物,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2)课件出示古诗画面。 (3)配乐诵读。 4.熟读成诵。

借助关键词语,背诵古诗。 三、我爱阅读。

1.读通故事,感知寓言。

(1)出示课件,看图猜寓言故事,导入课题《刻舟求剑》。

5

(2)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件出示词语“宝剑、船舷、记号、捞、不慌不忙、靠岸”,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4)再读课文,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5)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理解“求”的意思是“寻找,寻求”。) 2.读好故事,体会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落实以下两个方面的指导:①抓住“催”字,读出旁边人的干着急,适时进行表演读。②抓住“不慌不忙”,借助体态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后这个人能否把宝剑捞上来?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人或事?)

(3)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交流,体会寓意。(做事情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知道变通,否则很难获得成功。)

(4)课件出示文言文版的《刻舟求剑》,你会读吗?

楚人有涉(shè)江者,其剑自舟中坠(zhuì)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huò)乎!

教师范读,分句领读,体会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3.延伸拓展,喜爱寓言。 (1)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2)把《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