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国家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智力水平高,而又善于动手动脑,探索前进的“创造型”人才。儿童少年时期,是智力发展的迅速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创造的能力。
什么是创造力?就是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认识,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形象的能力。创造力也是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人们把创造性视为少数发明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独有的能力。近数十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不是一种全有或全无的现象,而是所有正常人普遍具有的程度不同的能力。儿童已有这种创造性的萌芽,他们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能够用自已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培养儿量的创造性,并不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家长潜心培育,孩子的创造性是可以得到很好发展的。
一、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提供条件
据一些心理学家研究,四岁到四岁半的幼儿最富于幻想,创造性想象达到了高峰,五岁后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人不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习惯用常规和传统经验办事,按自己的模式去教育孩子,自觉或不自觉的压抑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使儿童的思维范围逐渐狭窄,思维方式日趋固定化。鲁迅先生曾说过∶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面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他充分肯定了儿童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对此,家长必须十分重视、珍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当孩子对某些事物兴趣浓厚,而寻根究源时,家长 要 热 情 鼓励。对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作认真的回答,以启发孩子积极思维。对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上,提出的新观念、新做法、新设想,那怕是点滴的,零碎的,
不成熟的,都要热情地加以肯定和赞扬,积极扶植儿童正在萌发 中 的 创 造性。
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源于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对感性知识的了解。他们获得的知识越多,头脑中的表象越充实,想象的天地就越广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强。所以,要让孩子多接触现实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长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带孩子多看一些发展想象力的电影、电视、科技展览,指导他们阅读科学故事、童话和适合儿童的科普读物,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人物的创造发明,使孩子了解和学习那些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的伟大想象和创造能力,扩大眼界,增长才智,从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二、鼓励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主要指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两种思考方式。扩散性思维,在思考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展开,寻找多种答案。它不固守一个方向、一定范围、种形式,并具有流畅、广阔、深刻、灵活、独特的特征。扩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面。而集中性思维则是一种收束性思维,从各种答案中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在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前期较多地运用扩散性思维,后期则要较多地运用集中性思维。
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小学校里,传授知识的方法多数是运用集中性思维。许多家长对子女也多是灌输现成知识和已有结论。这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不够的。如果不着眼于发展儿童的扩散性思维,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不会运用,不能举一反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样的知识虽多,应用价值也是不很大的。为此,家长要注意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儿童的思考方法向迅速、广阔、深刻、灵活、独特的方面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运用活泼有趣的方法,如画图画、算术、猜谜、讲故事和回答问题等,给孩子提出一些扩散性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迅速、灵活、准确地回答出来。例如,在几分钟内,说出某种物品的多种用途;某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的种种联系;解一道算术题的多种方法;编出符合故事情节的多种结尾等等。当孩子的思维遇到障碍时,父母应给予必要的启发和帮助,不要使他们感到过分为难,而影响积极思考问题的情趣。常常教育孩子从各种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思想开阔,思路灵活,创造性就可逐步得到提高。
当然,创造性思维的两种方式要很好地结合,假若只注意扩散性思维的培养,那么就会使孩子产生过多的幻想,得不到集中思维的帮助,幻想将成为空想,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则无法付诸现实。
三、多给小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借助于自己的感官、双手的实践获得的。多动手会促使大脑相应区域发达起来。实 践 机 会 的增多,会使思考更加周密细致。所以,实践是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许多发明家,从小就喜欢动手实践,牛顿在儿童时期创作过小水车、风车;法布尔小时爱观察,捕捉小昆虫;郭守敬自幼爱动手动脑,15岁时就制成了精确的计时器——宝山漏壶。我们常见儿童拆毁电动玩具、小闹钟之类的现象,这是孩子探求事物奥秘追根求底的好奇心的表现,应注意加以引导,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需要,使他们的创造力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
四、培养小学生 创造性的品质
要培育孩子的创造性,仅有智力方面的发展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兴趣、动机、情绪、意志和性格等方面。一个智力平常的人,如在意志、性格等
方面的素养都很好,也往往能有所作为。反之,一个智力水平很高,所谓\"天才\"、\"神童\",但没有毅力,缺乏信心,懒惰或自命不凡,最后必将一事无成。国外有人对1000多名超常儿童追踪研究了三十年,在800名男生中,20%成就最大与20%成就最小的相比较,最明显的差别是,两组人个性意志品质的不同。前者自信。有进取心,不屈不挠,能坚持最后完成任务; 而后者正是缺乏这些品质。这说明,个性品质,对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有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同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他们从儿童时期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致力革新,大胆创造; 还要让他们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得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体的毅力。总之,要有勤奋、勇敢、谨慎,有责任心、正义感和牺牲精神的优良品格,为把孩子培养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打下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