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赏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原文译文赏析

《清平乐·会昌》

【原文】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⑴城外高峰,

颠⑵连直接东溟⑶。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⑷。

【题解】

这首词,*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预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和红军由博古,*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

⑴会昌:县名,在江西南部。

⑵颠:同“巅”,山峰。

⑶东溟:东海。

⑷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译文】

在宁化、清流、归化三县城中,

路途险窄,密林深暗,青苔光滑。

今天我们又去哪儿?

径直奔向武夷山下。

就在那里的山下呀,

风卷着红旗如幅幅图画。

【鉴赏】

“东方欲晓”,通俗地说,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莫道君行早”,发觉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踏遍青山人未老”,持续地探索,持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下半阕说的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郁郁葱葱的大好美景将张开双臂迎接奋斗者。美好的诗不是奇词丽语,是抒发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情怀。*继承了中华民族“诗言志”“工夫在诗外”的大法;在词句上,着意于浅显、通俗。立意求长远,语句求浅近。

扩展阅读:

*故事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觉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

此时,*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许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

听到这儿,*已是热泪盈眶。*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

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颇富同情心的*为“干人”不由自主流泪,告诉我们时刻不要忘记穷人。这样的泪水流给了穷人,也流给了自己。*看到老百姓生活如此艰难,既感到难过,也感到内疚,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表达了一代伟人纯朴、深厚的爱民之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