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以()为设计指标。
A.抗压强度;B.抗折强度;C.劈裂强度;D.轴心抗压强度;2.当沥青混合料中所采用的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31.5mm时,制备标准马歇尔试件宜采用替代法,即采用()mm矿质集料等质量代替粒径大于26.5mm的矿质集料颗粒。
A.13.2~26.5;B.19~26.5;C.13.2~19;D.16~26.5;
3.含水率为5%的湿砂重220g,将其干燥后的重是()g。
A.209.0;B.209.52;C.210.0;D.210.52;
4.坍落度是表示砼()的指标。
A.流动性;B.粘聚性;C.保水性;D.含砂情况;
5.当水泥浆体积和稠度一定时,改善砼混合物流动性的主
要措施是()。
A.采用较大砂率;B.增加碎石用量;C.采用较小砂率;D.增加水泥用量;6.砂子的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子()
A.越粗;B.越细;C.级配越好;D.级配越差;
7.石油沥青的老化与组分的关系是()。
A.饱和分增多;B.芳香分增多;C.沥青质增多;D.石蜡增多;8.沥青针入度的单位为“°”1°=()mm。
A.0.1;B.0.01;C.1.0;D.10;
9.评价粗集料力学性能的指标的是()
A.抗压强度;B.压碎值;C.坚固性;D.磨耗率;
10.用调整水量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锥下沉深度()mm为准。
A.28±1;B.28±2;C.28±3;D.28±4;
11.硅酸盐水泥主要强度组成的成分是()。
A.硅酸三钙+硅酸二钙;B.硅酸三钙+铝酸三钙;
C.硅酸二钙+铝酸三钙;D.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12.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指单位材料实体体积和()下的质量。
A.全部孔隙体积;B.闭口孔隙体积;C.开口孔隙体积;D.集料间隙体积;13.以下试验中()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A.车辙试验;B.冻融劈裂试验;C.弯曲试验;D.蠕变试验;14.沥青的标号越高,表示沥青()
A.粘稠性越低;B.针入度越小;
C.针入度指数越大;D.适宜高温地区使用;
15.过量的游离CaO或游离MgO直接引起水泥()。
A.凝结时间不合适;B.安定性不好;
C.强度达不到要求;D.工作性不良;
16.我国现行规范中()是用于沥青分级的技术指标。
A.针入度;B.延度;C.软化点;D.粘度;
17.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A.耐久性;B.空隙率;C.高温抗车辙能力;D.水稳定性;
18.沥青混合料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出现峰值的物理力学指标是()。
A.马歇尔稳定度;B.流值;C.空隙率;D.饱和度;19.对同一料源的矿质集料,其(a)真实密度、(b)毛体积密度、(c)表观密度;
(d)堆积密度四项指标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是()A、(b)(a)(d)(c);
B、(a)(c)(b)(d);C、(a)(b)(c)(d);
D、(c)(b)(a)(d);20.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始值OAC1时()指标不会用到。A.马歇尔稳定度最大值;B.目标流值范围中值;C.目标空隙率范围中值;D.目标沥青饱和度范围中值;21.粗集料压碎值试验最大加压荷载为()A.200KN;B.300KN;C.400KN;D.500KN;
22.为了保证沥青与矿质集料的粘附性,在选用石料时应优先选用()石料A.酸性;B.碱性;C.中性;D.无要求;23.下列哪个试验不能用来评价沥青老化性能()A.薄膜加热试验;B.旋转薄膜烘箱试验;C.PAV压力老化试验;D.沥青溶解度试验;
24.石油沥青经老化后,其针入度值较原沥青将(),延度较原沥青将()。
A.增大、减小;B.减小、增大;C.增大、增大;D.减小、减小25.沥青混合料试件质量1200g,高度为65.5mm,成型标准高度(63.5mm)的试件混合料用量为()g。A.1152;B.1163;C.1171;D.1182;
26.将沥青混凝土用集料颗粒大面朝下,测其长l,宽b(l>b),最小厚t,当()≥3时,该集料为针片状颗粒。A.lb;B.lt;C.bt;D.tl
27.测定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为()。
A.水中重法;B.表干法;C.蜡封法;D.体积法28.软化点高于和低于80℃时测定沥青软化点试验加热起始温度分别是()A.32℃,5℃;B.22℃,10℃;C.22℃,5℃,D.32℃,10℃;
29.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的单位是()。A.MPa;B.KN;C.%;D.mm。
30.石料的酸碱性是根据石料的()来判定。
A.SiO2含量;B.石料的PH值;C.坚固性;D.抗压强度;31.用试饼法进行水泥安定性试验,判别水泥是否安定的依据是沸煮后目测试饼是否有()A.弯曲;B.剥落;C.裂缝;D.A和C
32.下列不属于碱一集料反应应具备的条件是()A.水泥中含超量的碱;B.充分的水;C.骨料中含有碱活性颗粒;D.合适的温度;
33.进行集料的冲击值试验后,集料需要过()mm的标准筛,称取石屑质量。
A.1.18;B.2.36;C.4.75;D.0.6;
34.制备水泥砼抗压和抗折强度试件,当坍落度小于70mm时用()成型A.振动台;B.人工插捣;C.标准振动台;D.插入式振捣器;35.下列哪个试验项目不属于水泥混凝土坍落
度试验的目测项目()A.棍度;B.粘聚性;C.保水性;D.碎石颗粒大小;
36.测定沥青软化点,升温速度过快,超过规定要求时,则软化点值将()。
A.偏低;B.偏高;C.保持不变;D.不能确定;37.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温度和标准轮压分别为()A.30℃,0.9MPa;B.45℃,0.5Mpa;C.60℃,0.7Mpa;D.70℃,0.3Mpa;38.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的天然砂、人工砂及石屑。
A.5mm;B.2.36mm;C.4.75mm;D.2.5mm;39.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是反映其()性能。
A.高温稳定性;B.低温抗烈性;C.耐久性;D.水稳定性;40.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保证率和()龄期的标准尺寸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A.90%,28d;B.95%,7d;C.95%,3d;D.95%,28d;4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检测水泥的细度。
A.比表面积法;B.负压筛法;C.雷氏法;D.水筛法42.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测试有三根粗细不等的测针,试验时先粗后细,在()情况下应换针
A.用较粗针压不到规定深度时;B.压入时度盘指针无反应时;
C.遇到粗骨料时;D.测孔周边砂浆出现微裂缝;
43.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将沥青按技术性能分为()个等级,()种沥青标号。A.5,5;B.4,6;C.2,8;D.3,7;
44.若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5.0%,则沥青含量为()A.4.76%;B.4.56%;C.5.00%;D.5.26%
45.石油沥青的下列指标中,为施工安全而考虑的技术指标是()。
A.延度;B.溶解度;C.闪点和燃点;D.相对密度;46.52.5号普通水泥28天的抗压强度值应不低于()Mpa。A.42.5;B.52.5;C.50;D.62.5;
47.对于粒径大于和小于13.2mm的沥青混合料用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评价方法分别以()和()为试验标准。A.水煮法、水浸法;B.水浸法、水煮法;C.水煮法、燃烧法;D.水浸法、马歇尔法;
48.水泥混凝土用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采用()法测定。A.游标卡尺法;B.筛分法;C.规准仪法;D.目测法;49.沥青针入度试验条件为试验温度()℃、试验荷载()g、试验时间()s。
A.25、100、5;B.20、100、5;C.25、100、10;D.20、100、10;50.水泥强度试验制备试件时,水泥与标准砂比例为()、水灰比为()A.1:4、0.5;B.1:3、0.5;C.1:2、0.5;D.1:4、0.4;
51.石料磨光值越高,表示其()愈好;石料磨耗率愈高,表示其耐磨耗性()。
A.抗滑性、好;B.抗压性、好;C.抗滑性、差;D.抗压性、差;52.进行沥青延度试验时,如果发现沥青丝沉入槽底或浮于水面,则应该向水中加人()或()调整水的密度后重新试验。
A.酒精、食盐;B.食盐、酒精;C.汽油、硫酸;D.硫酸、汽油;53.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试验对应终凝和初凝时间的贯入阻力分别为()Mpa。
A.28、3.5;B.25、3.5;C.28、4.5;D.25、4.5;54.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确定拌和温度;B.确定热料仓矿料比例;C.确定沥青用量;D.B和C;55.维勃稠度试验适用于集料公称粒径不大于()mm和坍落度小于()mm的水泥混凝土施工和易性检测。
A.31.5、20;B.40、20;C.31.5、10;D.40、10;二、判断正误(0.5分×20=10分)
1.沥青混合料中结构沥青薄膜厚度愈大,沥青混合料粘聚力愈大。()2.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愈小,愈密实,路用性能愈好。()3.沥青施工时加热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也会使沥青“老化”。()4.沥青的软化点就是沥青由固体变为液体的界限温度。()5.在进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
性等级评定时,1级比5级粘附性要好。()6.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即抗弯拉强度。()7.小梁低温弯曲蠕变试验是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性的一项指标。()8.石料在进行强度试验时,其饱水状态下的强度总是小于干燥状态下的强度。
()9.评价粘稠石油沥青路用性能最常用的三大技术指标为针入度、软化点及脆点。
()10.沥青的胶体结构主要包括溶胶型结构、凝胶型结构、溶凝胶型结构三大类型,其中,沥青质是分散介质,油分是分散相。()11.石灰烧制过程控制不当可能产生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其中过火石灰危害最大。
()12.在硅酸盐水泥中掺入石膏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水泥产量。()13.在以通过量表示的级配范围中,靠近级配范围下限的矿料颗粒总体偏粗,靠近上限总体偏细。()14.坍落度与VB稠度均是表征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指标,二者的单位均为mm。
()15.一般而言,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越大,其高温抗车辙性能越差。()16.碱骨料反应的结果使混凝土局部膨胀而产生裂缝。()17.水泥越细其早期强度越高,但过细却会增加水泥的生产生本。()
A。()18.影响水泥干缩性的主要矿物成分是C3
19.采用铺砂法测定路表构造深度是评价路面抗滑性能的试验方法之一。()20.狄法尔法磨耗试验是用来评价路面Array抗滑表层抗磨耗性能的试验方法。()
三、作图题(5分)
右图为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荷载与变形曲线图,请在图上标出马歇尔稳定度Ms与流值Fx取值并说明马歇尔稳定度、流值、马歇尔模数的物理意义。四、计算题(30分)
1.现有碎石、石屑和矿粉三种矿质材料,筛析结果按分计筛余列于下表,要配置的矿质混合料要求级配范围按通过量列于下表。试用试算法确定碎石、石屑和矿粉在混合料中所占的比例。(8分)
原有集料的分计筛余和混合料要求级配范围
2.某普通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4.6%,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为2.485,混合料中矿质集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为2.63,试件空气中重1190g,水中重700g,试件表干重1195g,试求该试件表观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和表干相对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和矿料间隙率。(8分)
3.已知某混凝土以抗压强度为指标设计的初步配合比为343:185:616:1256,组成材料中水泥标号为52.5号,富裕系数1.13;碎石A=0.48,B=0.52;试求该混凝土的试配强度。(7分)
4.现有A、B二种沥青,其中A沥青的针入度为P25℃、100g、5S=60(0.1mm),软化点TR&B=64℃;B沥青的针入度为P25℃、100g、5S=85(0.1mm),软化点TR&B=45℃。试计算沥青的针入度指数各为多少?并判断两种沥青的胶体结构类型并比较二者的温度敏感性。(7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