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叠叠乐
一、活动背景
环境创设:纸杯、瓶盖、乒乓球、三角板等等低结构的材料是幼儿园经常提供给幼儿进行开放性游戏的,幼儿在自主的开放游戏中如何通过这些材料获得相关领域关键经验的发展,则是需要教师提供有效支持的。本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学习叠高中保持平衡。让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培养了幼儿专注坚持、善于反思的良好学习品质
预期目标:1.乐于与同伴合作,一起运用多种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性叠高。
2. 运用多种材料叠高,并观察比较材料的特性,探究物体的重心
3. 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合作解决叠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准备:
第一阶段:投放大小不一的纸杯、长方形纸板若干、篮子若干个。
第二阶段:投放大小面积不一的三角形万通板6块、乒乓球、海洋球、矿泉水瓶盖若干。
游戏玩法: 1. 纸杯叠叠乐
用大小不一的杯子、纸板进行叠高,感知在同一平面上平整物体的平衡条件,再大胆尝试食物过程中掌握叠高的基本方法 2. 叠高挑战赛
用杯子、纸板比一比谁叠得更高,尝试用观察比较、测量 等探究方法进行比较。
3.小球叠高
通过观察比较底板与球的大小,探究使用底板、瓶盖等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使会滚动的小球在同一平面上保持平衡的办法,探索在不规则物体中保持重心的方法。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游戏推进一: 观察分析 观察:
杯子和纸板使幼儿感兴趣且十分熟悉的材料,他们很喜欢用这些材料玩叠高游戏。首先我们邀请了一位小朋友来做示范,(飞飞)看了看大小纸杯后直接选择了大纸杯
进行叠高,他在最下一层用倒扣的方式摆了一排一共八个纸杯,然后轻轻放上一块纸板,又在第二次根据纸板的大小,用同样的方式依次进行点数,口中默念:“一、二、三......”接下来,他在摆第三、四、五层的时候用了和摆第二层相同的方法,在摆上一纸板后依次摆满十二个杯子。到了最后一层,他用了三个杯子,以一个倒扣,一个正放、一个倒扣搭建了一个屋顶。由于叠高游戏很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幼儿要求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 分析:
从飞飞选择同种大小的杯子,可以看出他已有了对同一层水平搭建的经验,他知道相同大小的杯子才能保持上一层纸板的平衡。他的第一层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观察到纸板的形状进行摆放的。他在摆放后面几层时均根据纸板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摆放, 说明他已经感知到纸杯数量多少和纸板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他能用三个连接的纸杯想象搭建屋顶,可见他能大胆的运用物体进行建构体现出对其的已有经验。整个活动中,飞飞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很强,能对观察到的纸板大小和纸杯数量进行思考,有序的排列,并始终专注耐心的完成,表现出了专注的学习品质。考虑到更多的幼儿会加入到游戏中来,教师需要为此游戏由单人操作变为多人合作创造条件,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在游戏时的需要。
调整推进 1.材料投放调整
➢ 增加 画有刻度的量尺。
➢ 调整纸板和杯子:增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大小不一的纸杯。
2. 指导策略调整
➢ 提出挑战纸杯搭建高度的任务,鼓励幼儿邀请同伴加入活动,比比谁搭建得高。
➢ 小组分享讨论:我用那些材料进行叠高?每一层是怎样摆放的?
游戏推进二: 观察:
叠高挑战吸引了更多幼儿的参与,两人合作中也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
浩浩和希希一起选择了叠叠高的游戏活动,他们一开始选择了不一样大小的纸杯进行搭建叠高:浩浩选择的是小纸杯,希希选了大纸杯。
浩浩很快就发现了自己使用小纸杯没有希希用大纸杯搭建得高、搭建得快。便选择更换了纸杯,继续搭建。他们两都小心翼翼的摆放着纸杯,都摆放完整后,开心的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认真地用眼睛观察最高位置的刻度。
分析:
在游戏中,两位幼儿通过量高比赛的方式进行搭建激发了他们叠高的积极性,他们自主商量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了叠高的规则,能通过对比观察了解纸杯纸板叠高的方法。整个叠高搭建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如一的专注投入,还能相互交流自己叠高的成果,由此可见,调整改进材料和指导策略后,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引导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帮助了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
为了延续幼儿对叠高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官产物体重心、平衡的关键检验,培养其持续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推进:此阶段幼儿的行为说明他们已经具有在相对平整物体表面进行叠高的经验,下一阶段教师可以在材料上增加一些滚动、不规则的物体,给幼儿的叠高活动多一些挑战。
调整推进
材料投放调整:
➢ 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纸板、大小不同的球(乒乓球和海洋球)、瓶盖等材料。 指导策略:
➢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底板与球的大小,大胆尝试利用这些材料组
合起来进行叠高。
➢ 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探究在不规则物体内部重心的位置和搭建中保持平衡的办法。
游戏推进三:
观察:材料调整后,一开始幼儿还不能很有意识的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使用, 小柏将三角板随意摆放在地上, 只顾玩弄瓶盖和球,他把每一只乒乓球都放在了瓶盖里,把六只装在瓶盖里的乒乓球三个一组,并排成两列,紧紧地挨在一起,然后又在第二层球与球的空隙间放上两个瓶盖,再在上面分别放两个乒乓球。在次进行探究,幼儿已经发现了三种材料是可以组合使用的,在三角板中心位置放上了五个瓶盖,又在上面放了五个乒乓球,在搭建第二层的时候他又采用了同样的办法,很快他发现瓶盖所剩无几,于是向老师求助道:“老师,瓶盖不够用了,能再给我几个吗?”教师走过去对他们说:“我们在叠高的时候每层都要用上瓶盖和秋这两种材料,所以你们要想想怎么用最合适,你俩一起合作 重新再试试吧。”于是小柏和瑶瑶商量了一会,决定由琪琪扶稳三角板,瑶瑶负责来摆放乒乓球和瓶盖,他们从一个中号的三角底板开始摆放。这一次瑶瑶在三角形底板中心放了5个瓶盖,在瓶盖上相应在放上5个乒乓球,在一旁的琪琪和瑶瑶协助小柏将第二块三角形底板轻轻的放在了一层乒乓球上,由于他们在选取三角板的时候没有和前一块三角
板进行面积比较:搭建的时候第一层用了中号的三角板,第二层反而用了更大的三角板,搭到第三层的时候,他们发现不太稳固了,因为担心倒下来,他们小心翼翼的用双手 护着自己的作品。这是教师引导考虑瓶盖和三角板、秋的稳定性以及三角板的面积:“三角板上放瓶盖和乒乓球往上叠可以怎么操作才比较稳固呢?这些三角板都不一样大, 应该怎么用才比较稳固呢?”
分析: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求助,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逐步地发现 三角板大小顺序的摆放对搭建物稳定性的影响,初步感知到了底面积大更有利于搭建总保持重心的稳定。
调整推进:
在教师进一步引导下,幼儿点数后发现了每层乒乓球数量的不同, 为下一步的探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用更少数量的球完成相同的任务?同时教师引导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通过比较这些方法, 找到更为适宜的方法。
游戏推进四: 观察:
教师在他们成功搭起金字塔的作品后鼓励他们说:“其实你们可以搭建得更高,请你们试试,每层用最少的球和瓶盖进行叠高,看看怎样能叠得高,又能稳稳的。”
分析:在次合作搭建时,幼儿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和推
断,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地验证自己的猜测。在不断的失误过程中,观察发现物体重心的问题、及时调整球摆放的位置,伴随着幼儿主动的观察思考、积极探索与协商合作,他们认真的态度、不断努力的配合,终于成功的完成了作品。体验了成功合作的乐趣。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此次游戏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底板与球的大小,大胆尝试利用这些材料组合进行叠高,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探究在不规则物体内部重心的位置和搭建中保持平衡的办法。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体验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