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概况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20世纪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现代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1946~1981年的初PE时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的接触使PE得到起步。
1982~1993年的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杠杆的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仍疯狂购买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斯克(RJR Nabisco)中达到高潮。
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1992~2002年)中得到洗涤并经历了其第三个时期的进化。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以及房地产业危机。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
2003~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2007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概况 1、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5~1997年)
–第一家中外合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家跨国风投机构:美国数据集团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 第二阶段:第一次高速发展期(1998~2000年)
1
–1998年“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 –美国新经济和NASDAQ空前繁荣,引发全球效仿
–政府继续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创业投资,同时开始规范创投企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从53家增加到246家;管理的资金总量从53亿增加到405亿
第三阶段:调整期(2001~2003年)
–美国股市网络泡沫的破灭,“9.11”恐怖袭击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调整 –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从266家下降到233家,被投资企业的数量从532家下降到501家
第四阶段:第二次高速发展期(2004~2007年) –前期海外风险投资和本土创投播下的种子喜获丰收 –国内股票市场终于迎来牛市
–全球股市步入繁荣期,VC/PE支持企业成功上市的“财富效应”引发“PE热” –PE业政策日趋规范,逐步法制化
第五阶段:金融危机后短暂调整时期(2008~2009年)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业出现新的变化,又一个PE的冬天已经来临。
–对亍筹资和退出,这无疑将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对亍较长时间跨度的投资,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政府将加大对私募股权基金业的支持力度 第六阶段:后创业板时期(2009年至今)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参不者数量多、规模大 –市场参与者背景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 –项目资源匮乏成为行业最主要的矛盾 –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
2、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现状 基金管理公司队伍迅速壮大
2
募资数量和规模屡创新高
3
私募股权投资加速
投资退出活跃
4
二、公募基金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境外公募基金发展概况
1、境外公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公募基金起源于英国,蓬勃发展于美国。由于各国发展历史及习惯不同,对公募基金的称谓也不同,在美国通称为“共同基金”或者“投资公司”;在英国则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或者“集合投资计划”;在中国大陆,一般统称为“公募基金”。
第一阶段:开始阶段
一战后美国引入英国投资信托制度,美国出现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但此时投资信托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到1%。
第二阶段: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20世纪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最流行的一类是封闭式基金。另一类是在20年代首次出现,主要投资公司类型的开放式基金。该类基金的购买者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基金发行人赎回其所购基金,并按照当日的单位净值得到现金。
美国股市在1929年10月遭遇全球股市的崩溃。在这次金融大萧条中,开放式基金展现了其优势。可以随时赎回,不能过度借款,保持交好的投资组合流动性等,由于这些原因,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逐渐获得更多投资者和资金流入。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萧条和调整的年代
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连续颁布通过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多部影响共同基金行业的法案,以遏止过去10年间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
在此时期,共同基金行业更加呈现出现代的基金形态。在此期间或在1932年之后设立的基金已经具有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开放式基金的属性:可随时赎回,不使用融资杠杆经营,仅发行不同份额等。
在这一期间,较封闭式基金而言,开放式基金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从而促进其日趋流行。1929年封闭式基金在大约30亿美元基金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超过95%。到1940年,封闭式基金所占份额下降到57%。1943年,开放式基金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封闭式基金,并且开放式基金相对分额从此之后一直增长。
第四阶段:缓慢但稳步增长的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在随后的40年中,美国基金行业缓慢但稳步增长。从1940年的68只增加到1951年的103只,在增加到1967年的204只;但到1980年,基金总数仍未达到500只。1970年时,美国已有投资基金361个,总资产近500亿美元,投资者逾千万人。
5
进入70年代后,大部分投资基金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封闭型基金不断萎缩。货币基金(MMF)也应运而生,从而打破了银行与证券的分工壁垒。
第五阶段:现代基金业的起飞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爆发性
增长
进入80年代后,美国国内银行利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股市的兴旺亦使投资基金得以快速发展。尤其在80年代中后期,股票市场长期平均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和债券利率的优势逐渐显出,投资基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全球化的概念主导了美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同时克林顿执政时期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股市空前高涨,股票基金也得以迅速膨胀。目前,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量已高达7万亿美元,有大约4000万持有者,有50%的家庭投资于基金,基金资产占所有家庭资产的40%左右。
2、美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以下表格、数据均来自美国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 Book 全球共同基金管理资产规模 美国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 共同基金 ETF 封闭基金 单位投资信托( UIT ) 美国投资公司的数量 共同基金 ETF 封闭基金 单位投资信托( UITs ) 美国投资公司占各类资产的份额 美国公司股票 美国市政证券 商票 美国政府证券 美国家庭拥有的共同基金 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数量 6
26.8 万亿美元 14.7 万亿美元 13.0 万亿美元 1.3 万亿美元 2650 亿美元 720 亿美元 8752 只 1239 只 602 只 5787 只 28% 28% 42% 12% 5380 万户 9240 万人 投资共同基金的个人数量 投资共同基金的家庭比重 家庭投资于共同基金的资产中位数 投资共同基金的数量的中位数 44.4% 10 万美元 4 只 解读:美国共同基金的规模占全球半数,共同基金是美国市场上主要的金融投资工具、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美国近半数的家庭投资共同基金。相比之下,国内基金仅占全球约1.5%的份额,与我国经济规模不相称,但是也表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共同基金总共持有24%的美国股票资产,在过去的20年一直是美国金融市场上的最大机构投资者。而国内基金对市场的影响力每况愈下,2012年底,公募基金所持股票市值仅占A股流通市值的7.58%。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还任重道远,随着公募基金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放开,这种局面可能会逐步得到改善。
(二)中国公募基金发展概况 1、中国发展历程
我国公募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总体而言,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回落少许态势:
第一阶段是公募基金的初期阶段从1998-2001年,由于市场产品结构单一,思念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10亿、610亿、809亿。
第二阶段是2001-2006年,整个行业处于萌芽期,任务是启蒙投资者的理财意识。这一阶段市场逐渐开放资金从社会流入,基金市场呈阶梯增长态势。
第三阶段是从2007年开始,中国基金进入成长期,基金规模高速增长阶段。从2007-2009年,基金业经历了大牛市和全球金融风暴这些重大事件。2007年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获得了资金流入,基金行业也毫无竞争可言。资金源源不断地从银行流入基金行业。到了2009年,随着股市的V型反转,基金净值在金融风暴中大幅缩水,饱受煎熬的投资者选择了赎回,退出了基金投资,当年65%的基金公司资金流出,回流到银行。
第四阶段始于2010年,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基金逐步复苏,基金之间的实质性竞争与博弈真正开始,这一年可以标志位中国基金具备成熟市场特征的元年。在这一年,50%基金公司的资金在流出,而整体行业资产管理金额却未大幅下降,这表明流出资金更多的流向了其他基金公司,也表明基金公司之间市场竞争加剧从而拉开了基金市场新的序幕。
7
2、中国公募基金现状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的发展态势,既表现了国外成熟市场的相似方面,又体现出了新兴市场的特征。纵观中国公募基金的结构、行为和市场表现,呈现的事实是中国公募基金实质上的市场成熟刚刚开始。在当前我国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上,投资者并未表现出对老基金的偏好,也不亲睐长期经营业绩较好的基金;在基金市场方面,虽然基金同质化的问题严重,但基金产品逐渐呈现差异化的竞争态势,而且基金公司目前并不以低成本作为市场竞争策略。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基金产品基金数量增多,基金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加上来自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分流加剧了这种态势。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