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32卷第3期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5月

                      

Vol.32 No.3JournalofHezeUniversityMay 2010

文章编号:1673-2103(2010)03-0031-04

3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

杨 婷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现今社会已经进入“低碳”时代,如何引导普通民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应充分认识低碳经济对普通民众生活的重要价值,认真研究低碳生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居民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国内,低碳经济、低碳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引导着一股新的健康风尚。政府在关注怎样协调民生、发展、环境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企业在关注如何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高效利用资源;普通民众也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乐活人生”的理念。然而,这一切只是个开始,还需要更多人的持续的热情和有效的行动,我们应该相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就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的塑造。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

(一)低碳生活着眼于人类未来。

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

3

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二)低碳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对高排放、高污染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全国能源消耗的26%,30%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居民生活用能造成的。从能源终端消费结构来看,居民能源消耗量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广大居民中提倡和实行低碳生活方式十分必要。低碳与节能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在节能降耗领域,在推动全民参与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事实证明,推动节能降耗离不开社会的关心,更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建设“两型社会”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三)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低碳生活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生活中,低碳可以理解为环保、绿色和原生态,而这些因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让我们能长久地

收稿日期:2010-03-19

作者简介:杨婷(1983-),女,陕西铜川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10年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第3期

享受美好生活,而绿色和原生态,则可以让我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要想美好和长久,和这几项因素,和对低碳的态度,联系密切。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变好了。因此,低碳生活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低碳生活的误区

误区一:低碳生活意味着降低居民生活水平。一些居民认为,从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会降低人们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比如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希望通过购买汽车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自己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些显然是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的。这是一种误解,低碳经济并不一定比高碳贵。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所追求的不应只是物质生活的富有,而是适度、实用、舒心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生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与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间并不冲突,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其中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探索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可以采取低碳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如城市中可以利用太阳能提供电源进行照明,把所有的灯具中加入智能控制,白天自动熄灯,晚上自动亮灯,这样一来居民在享受城市建设带来的身心愉悦的同时,无形中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碳排放。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误区二:低碳生活离居民日常生活太过遥远。

一些居民认为,低碳生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对他们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梦想,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太远;也有居民认为,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与其这样,还不如按日常的生活方式“得过且过”。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居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32

们从细节入手,有改变的决心和愿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实现。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减少个人碳足迹,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潮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实现低碳生活,居民能做的有很多,包括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绿色出行、垃圾物再利用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也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

四、实现低碳生活的若干建议“低碳”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仅仅是节能减排,其中隐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包含新的生产、生活模式。因此,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体制和机制。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在推行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过程中,政府是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主体,政府带头才是促使低碳推广的真正力量。改变“面子消费、过度消费”等不良消费嗜好、促使居民消费生活模式从高碳向低碳转变、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

第一,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在这些方面,国家正在逐步出台政策,比如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推广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支持在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为促进节能减排,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还有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等,但仍需加大推广、监督力度。当然政府机构也应从自身入手,带头节能减排。

第二,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如制定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10年        杨 婷: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居民低碳生活的思路        第3期

第三,大力提倡科学健康的理念,构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新模式,并在餐饮、宾馆、商店、娱乐及相关行业制定和实施绿色消费标准。另外还坚持以人为本,普及绿色低碳知识,倡导科学合理、健康向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进文化,使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按绿色标准办事的良好习惯。

(二)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要有所担当。

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金融危机的挑战,企业应以长远眼光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和有效行动。促进广大民众的低碳生活,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企业应从自身做起,搞好内部环境管理,也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寻求节能减排的新途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同时,企业要有长远投资眼光,在一些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上做战略投资。我们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发展”的理念需要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只有让“低碳”这一概念成为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大家都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我们的“低碳发展”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个人要做出承诺,积极参与低碳生活。我们必须坚信,减少每一个人的碳排放并不困难,并向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郑重承诺,将从此追求低碳生活,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抵消自己的碳足迹。同时,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劝导我们身边的个人和企业,也加入到追求低碳生活和经济的行列,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第一,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而现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数能源都来自于这些燃料的燃烧,所以节约能源是我们减少碳排放的直接途径之一,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就可采取许多具体措施。例如,我们可以用节能灯代替传统的白炽灯,使用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少用一次性筷子、纸张双面打印、拒绝过度包装、废旧物品再利用、农村居民使用沼气点灯做饭等等,减少碳的排放量。我们还可以使我们的出行计划更加合理,例如尽可能减少交通工具的低效率使用,等等。200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将6大类36种日常生活方式换算成节能减排的量化数据,向全社会公布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该手册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6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

能减排潜力并提供了具体的量化数据。例如,“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公里: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驾车出行100公里,可以节油约9升;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出行100公里,可节油5/6。按以上方式节能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汽油消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以节油2.1亿升,减排二氧化碳46万吨。”科技部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人们积极参与,手册中建议的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第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并不只取决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社会选择以及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样可以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一份名为《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也指出,“消除碳依赖或许比想象的更加容易,人们只需要采用气候友好的生活方式,这既不会对各自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不需要做出特别大的牺牲”。从普通民众来看,参与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简约为美,反对浪费,鄙视奢侈的现代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从而推动全社会的“低碳或零碳排放”运动。

第三,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目前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还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认识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随着居民普遍认识水平的提高,低碳饮食将会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第四,低碳生活要从小事做起。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注重细节,抱着一颗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节约的心态,从小事做起。“低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始终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陋习。比如,随手关掉电脑显示器,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少用塑料袋,不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这些行为都是在“减碳”。这样的低碳生活,不仅代表着更健康、更自

3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10年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第3期

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总之,实施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不二选择。作为一名文明理性的现代人,必须认识到,减少碳排放,我们责无旁贷,并且要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努力避免或减少我们的碳排放,对自己和后人的生存环境负责。参考文献:

[1]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

2008,(9).

[3]佚名.转向低碳经济生活方式的途径[EB/OL].新

浪网,2009-02-16.

[4]陈晓春.论低碳消费方式[N].光明日报,2009-05-21.

[5]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04-23.

[6]低碳生活:很环保很时尚[EB/OL].中国网China.com.cn,2009-11-16.

[7]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改变生活方式:气候

中和联合国指南[M].2009-12-05.

[8]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9-01.

消费经济,2009,(4).

[2]闻道.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方式[J].视点走笔,

SomeNewIdeasabouttheLow-carbonlifeintheContextofLow-carbonEconomyYANGTing

(CollegeofPoliticsandEconomics,ShanxiNormalUniversity,XianShanxi710062,China)

Abstract:Today’ssocietyhasenteredlow-carbonera.Howtoguidethepeopletopromotethelow-carbone2

conomicgrowth,andtransformtheeconomytohigh-carbontolow-carbonaretopicsworthyofourcarefulstudy.Wemustbefullyawareoftheimportanceoflow-carboneconomyincommonpeople’lifeandmakeaseriousstud2yofbasicwaysoflow-carbonlife.

Keywords:low-carbonlife;low-carboneconomy;residents

3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