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硫酸和》第一课时—氨。新教材有意地引导学生从氨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发现历史入手,促使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这种物质。教材通过富有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究氨及铵盐的性质后,教材还安排了氨在化工上的广泛应用和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认识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氨和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2) 理解“喷泉”实验中喷泉产生的原理;
(3) 能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去检验铵离子; (4) 了解氨的用途及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及加工资料,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获取课本以外化学信息的技巧;
(2)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加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有效的教学必须确保学习主体的参与,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自我需求,引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产生愉快学习的心理体验。学生通过对氨的学习,可以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喷泉实验”和观察法,推出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铵盐的化学性质
(4)氨的用途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
(1) 对“喷泉”实验的理解。 (2)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五、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归纳小结。通过语言讲授及实验、多媒体的应用,以
实验法、讨论法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六、 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I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讲课内容 第四节 氨、硫酸和 第一课时 氨 课 型 教学方法 新 授 课 教学手段 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氨 【新课引入】诺贝尔化学奖与合成氨有关,而合成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既然氨那么重要,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有关氨的知识。 【板书】一、氨气 【讲授新课】展示一瓶氨气,请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实验】完成实验4-8(喷泉实验) 【思考讨论】①烧瓶里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②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③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归纳原因】①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 ②引发“喷泉”实验 -③水溶液呈碱性,有OH离子存在 【归纳】实验原理: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外形成美丽的“喷泉”。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的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 【板书】3、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讲述板书】4、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的反应: NH3+H2O NH3.H2O (一水合氨) 其中的NH3.H2O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2O 【思考讨论】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形成NH4和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NH3+H2O (2)氨与氧气反应: NH3.H2O NH4++OH- 催化剂 4NH3+5O24NO+6H2O; △ 【探究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反应 【归纳板书】(3)与酸的反应 NH3+HCl= NH4Cl(白烟) 氨与挥发性酸反应放出白烟 【练习】1、试分析如何检验氨气? 2、写出氨气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氨气与酸反应生成的盐叫铵盐。那么铵盐的性质有那些呢?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98:总结铵盐的性质 【归纳整理】二、铵盐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 (NH4)2CO3 【自学归纳】1、工业制:N2+3H2 2NH3↑+CO2↑+H2O NH4ClNH3↑+HCl↑ (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催化剂 NH3↑+H2O 催化剂 4NO+6H2O; △ 2NH3;4NH3+5O2高温高压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催化剂 2、氨与氧气的反应:4NH3+5O2△ 4NO+6H2O; 【板书】氨的用途:制冷剂、制尿素、制、制纯碱等 【讲述板书】氨气制法: (1)工业制法: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料:NH4Cl与Ca(OH)2 ②条件:混合加热 ③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制取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试管向下倾斜)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棉花的作用:防止空气对流) 验满: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b:蘸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尾气处理:a:浓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 B:水——装置:倒扣漏斗 干燥装置:用碱石灰干燥。 【自主学习课外阅读】氨的用途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 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 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形成的氨和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盐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离子(NH4)、根离子(NO)和氨(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及其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与水的反应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巩固练习】例题1、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氨水呈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例题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体的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帮他检验是否为 氨气的方法是( AC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3-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作业】课本103页 第2、4题
七、板书设计
氨
一、 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NH3+H2O (2)氨与氧气反应:4NH3+5O2 催化剂 △ NH3.H2O 4NO+6H2O;
NH4++OH-
(3)氨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 3、氨的用途:制冷剂、制尿素、制、制纯碱等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热不稳定性: (NH4)2CO3
2NH3↑+CO2↑+H2O NH4Cl
NH3↑+HCl↑
(2)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三、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
NH3↑+H2O
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 气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验满:①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产生白烟。
观水中学教学设计 编号: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内容 氨碱法制纯碱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教学目标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新知讲解 教师活动 问题引领,导入新课: 一、 情境创设: 【多媒体出示】猜一猜: 加工面条经常会用到它,它不是食盐,却与食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产生乳酸, 加入它不仅可以去除酸味还可以使馒头松软可口; 叫碱不是碱; 它到底是什么呢? 是的,它就是碳酸钠!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各小组互相交流,派代表回答。 设计意修改意见 图 由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关 三、合作探究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二、新知探究: (一)分析制纯碱: 纯碱被誉为“化工之母”,工业生产需求量极大,自然界中存有量却很少。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的需要。 请你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制得纯碱呢?(稍停顿) 海水中蕴含着大量的氯化钠,能否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碳酸钠呢? 想一想,需要补充哪些元素?可由哪些原料提供? (二)氨碱法制纯碱: 碳酸钠就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及反应原理,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对照大屏幕上的流程图及黑板上的反应原理,思考: 系 与同学交流、讨论,可寻求教师帮助 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提问:先通氨,后通二氧化碳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加压”的目的也是如此,你能谈谈其中的道理吗? 【提出问题】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 和氯化铵,为什么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呢?请大家结合 溶解度曲线,就问题展开讨论。 (三)索尔维制碱与侯氏制碱 氨碱法制纯碱是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的。 联合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事迹介绍 请阅读课本71页,小组边看边议:两种制碱方法有什么不同?优缺点各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索尔维制碱对副产品氯化铵是如何处理的? 谁想起来谈一谈?…… 【多媒体】出示氯化铵处理方法。 你能写出方程式吗?请到黑板上写出来,其他同学在笔记上写。 谁想谈谈这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原料经济易得,二氧化碳、氨气回收利用,能连续生产。氯化钙用处很小,且污染环境) 3、【激励】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验探究中,不断改进,探索、创新、求真! 侯老先生有句话,我们一起共勉! 凡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办到的,我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也一定能办到! (阅读提示)①回收氨的方法及氨气的循环使用 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缺点 侯氏制碱法及优点 通过原料的选择让学生初步建立元素守恒的观点 启发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谈收获 作业: 1、巩固性作业: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 天晒盐,冬天捞碱”。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拓展性作业:登录互联网,以“氨碱法制纯碱” “侯氏制碱”为关键词搜索,进一步了解“工业制纯 自主探索,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表达交流的能力。 ② ③ 从科学方法、学科知识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总结收碱”的工艺流程。 【结束语】跟同学们合作很愉快!谢谢大家! 总结归纳 获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