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策略

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策略

来源:好走旅游网
60 ・论 3讨论 著・ May 2012,Vo1.10,No.13 用于变异性鼻炎的,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但按原方法使用药物绝大 部分只作用于鼻腔。②改良法是经鼻吸入伯克纳气雾剂时深吸气,并 感染后咳嗽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可持续6 ̄8周刺激性咳 嗽,有时病程可达数月,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部 分患者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 等。一些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咳嗽并无典型的鼻后滴流感,鹅卵石样征 屏气10s,药物能覆盖从鼻腔到细支气管的黏膜层,而不是仅仅作用于 鼻腔t③必可酮气雾剂(经1:3)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患者操作 错误,影响治疗效果。另外因为是经口吸入,不能作用于鼻腔,对变 应性鼻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难起效果。 在基层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不足,再加上有些患者因为经济条件 和其他原因不能进行相关检查,我们可以先进行诊断性治疗。鼻用伯克 纳气雾剂改良法对感染后咳嗽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变应性鼻炎均有 效,值得推广。另外补充一点,鼻用伯克纳还有一种是喷雾剂,喷出的 药物是液状,仅作用于鼻腔,不适用于改良法,请注意选用气雾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l[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9,32(6):738・744. 【2]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o9版)解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oo9, 29(12):1088-1090. 和咽部黏液附着征;另一些有典型的鼻后滴流感、鹅卵石样征和咽部 黏液附着征的患者却不咳嗽。目前无法明确上气道相关的咳嗽是鼻后 滴流刺激咽喉部还是炎症直接刺激鼻部咳嗽感受器所致 这给感染后 咳嗽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诊断带来困难,特别是设备和技术条件不 足的基层医院。过去诊治感染后咳嗽往往是 慢性咳嗽一慢性支气管 炎或咽喉炎一抗生素加镇咳药”的老路,近年来对慢性咳嗽病因的逐 步了解和吸入激素的应用,诊治慢性咳嗽的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与过去的“抗生素加镇咳药 相比,已有了很 大的提高,治疗组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与伯克纳鼻用气雾剂改 良法有很大关系,原因如下:①伯克纳鼻用气雾剂易操作,相比必可 酮气雾剂(经口),患者操作的成功率高。伯克纳鼻用气雾剂本来是 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策略 刘文武 杨蓉 涂小寒 (1遂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遂宁629000I 2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现状,研究应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结果基层疾控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存在危机防范投入不足,保障机 制不健全、设备配置不足;人力资源配置少,结构不合理;风险评估监测预誓体系不完备;缺乏有效的指挥与协调等薄弱环节。结论基 层疾控机构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目前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投入,建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13_0060—03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Primary disease Control Institutions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LIU ̄ Wen.wtl .弘 G Ron .TUXiao.hanl fl Suining Center。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uining 629000,China;2 Suining Center Hospital,Suining 629000,China) IAbstract1 0bjeeflve To analyze the primary CDC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urrent situation。sudy tcoping strategies.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disease control institutions of pnmary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to analyze and propose a solution.Results In .'he pritmary CDC public healh emergency tresponse capacity building here tis a crisis of inadequate investment in preventionprotec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the device configuration is inadequate;fewer human resources,the irrational structure;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is not complete;lack of effective command and coordin.ion weaknesses.Condusion Primary disease control agencies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on the basis of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ust increase investment,the establishment ofprevention,Changbeibuxie long—term mechanism. 【Key words】CDC;Publie heath;Event;Building strategy “非典 危机后,相继发生了禽流感、三鹿奶粉事件、甲型流感 国家加大了对省、市级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投入, 但对基层疾控机构投入较少。比对《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 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建设标准,确定了疾控机构设备装备种类和设备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国家加强了对疾控机构基础建设,但基层 (县级)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本文通过基层疾控机构应急建设现状分析和阐述并提出建设策略。 数量,测定出县级疾控机构A类设备资产标准为206万元、B类设备410 万元、c类设备368万元。2006年卫生部对2003-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地 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投入建设调查显示:县级A类设备东部配置最高, 为60.4%l西部为25.3%。B类设备县级为23.9%I C类设备县级西部为 15.5%…。由此可见,设备配置A类中西部县级疾控机构均未达到标准配 置的基本要求,B类设备资产配置县级均未超过30%;以中西部最为突 1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检测设备配置不足 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投入不足,致使基层疾控机构监测检 验手段落后,设备配置不足。基层疾控机构中检测设备多是80、90年 代初购置,停留在一般检测项目上,制约疾控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处 置。疾控购置设备靠有偿服务收入,购置检测设备用于有偿服务项 目,未考虑突发卫生事件需要。 1.1.1投入设备购置资金不足 出・C类设备配置县级都没有超过2O%,与标准要求差距甚远。 1.1.2设备配置种类少 从疾控机构检测能力上看,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2012年5月第1O卷第13期 心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装备标准》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主要仪器需要 装备75种【2】。调查显示,县级疾控机构的设备配置为17 ̄27种。其中用 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设备配置数量县级缺口达到了53.1%【1]。 这与县级实验室A类检测项目121项和B类检测项目61项严重不匹配。 1.2人力资源配置较少,结构不合理 1.2.1人力资源不足 ・论 著・ 61 上来看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事件危机应对上的延误与效率低下导致 的公众信心危机。这种危机一旦蔓延,会破坏国家、社会的发展与稳 定。基层疾控机构要转变观念,要有敏感的危机管理意识和预防为主 工作理念,做到未“病 先防。 2.2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 2.2.1重视仪器设备投入 要提高快速应急处理能力,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增加投 入,为配置适合基层的较先进仪器设备,提高基层疾控应对突发公共 基层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受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影响,人 员编制少,配置不合理。2005年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 大学及其以上学历只占15.6%,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有9.9%口】。疾控机 构在2002 ̄2005年期间,全国疾控人员减少了3831人,下降了1.79%, 西部市县级两级疾控机构分别减少了5.8%和4.68%l呈现出越是基 卫生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和检测诊断能力。 2.2.2强化工作经费保障 充足的工作经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费是疾病控制机构 层,人力配置降低幅度越大的特征。原因是现有卫生体制下传统的 完成公共职能的基本条件。政府应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费 “重治轻防”,从事疾控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与医务人员相比,社 用纳入财政预算,使其放弃有偿服务,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 会和经济地位低,对优秀人员缺乏吸引力。 险评估和预警,更好地落实应对危机管理。 1.2.2应急管理人员缺 2.2_3建立应急储备基金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是卫生应急指挥,协调、运转中枢,其素质和 突发事件种类多,所需的设备,药品、物资以及技术等不一样, 能力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响应、处置。各县级行政部 有的事件目前还没有发生过,更没有相应的技术、物资、经验准备。 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但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少,多数是兼职,素 因此,政府还应根据情况做好应对不同的、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准 质不高,相应业务管理、质控、应急管理等业务管理专职人员全国县 备,建立常年的储备基金以弥补日常突发事件处置的不足和其它未预 级平均只有2.65人口】。县级疾控机构设置的专职卫生应急管理部门较 知事件发生时所用。 少,多数是兼职和分专业承担。 2.3建立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培训机制 1_3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 2.3.1明确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由于各种原因,财政投入和创收政策逐年萎缩,有偿服务范围缩 落实人员编制。按照人力资源的配置原则:一是德才兼备原则,二 小,导致疾控机构提供公共产品变相沦落为准公共产品乃至个人消费 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三是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原则嘲, 品。必然使基层疾控机构公共职能难以有效落实。捉襟见肘的政府补 落实县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参考标准,①服务人11>80万,机构 偿,无法合理配置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设备和物资。经测算,2006年 编制数60-70人l②服务人1 140.-,80万,编制40,..-60人I③服务人口10..4.0 全国市、县疾控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仅工作仪器配置经 万,编制25,-4.0人l④服务人11<10万,编制15-25人 。进行配置,可 费缺口l6.9亿元,缺11比例达到T52.8%【41。因此,导致基层疾控机 满足疾控工作需要。 构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上缺乏经费保障,工作经费的投入机制不 2.3.2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人力资源能力 健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是事件发生后,政府才给予一定处置经 为了维持人力资源的价值,一个组织只有依据社会和环境发展要 费,或事先由基层疾控机构垫支处置经费,事后再给予一定补助。致 求,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资源,强化其知识、技能与态度,才能适应 使应急资金补偿严重滞后,还有被挪用、挤占和蒸发的危险。 变革的压力,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sJ。一是强化专业骨干专题培训,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预警体系不健全 为基层培养突发卫生事件处理的指挥人员。二是加强卫生人员培训。 基层疾控机构应急响应能力不足,突发事件的事前监测和风险评 鼓励新参加工作、低层次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 估没有开展或没有形成体系,预警机制由于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因素 三是建立医防人员互派学习机制,使卫生工作者均能掌握疾病控制与 制约而未落实,对事件上报和分析产生了较大的时间迟滞,信息通路 临床医学知识。四是强化卫生应急专家作用,定期对专家进行培训、 不畅,缺乏统一危机监测预警标准与共享机制,无法使已有的数据、 考核和充实。 信息为应急决策服务-没有建立科学的、连续的、系统的信息采集和 2.3_3建立激励机制 有效的预测预警体系,无法满足突发事件的预警及应急处治需要。 基层机构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 1.5缺乏有效的指挥与协调力 人才运转新机制。结合绩效考核,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降,调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社会上都认为是卫生部门的事 动人员积极性,营造竞争氛围,为优秀人才创造空间。 情,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 2.4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理解和贯彻落实,法律意识淡薄 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出 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日常的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 现多头领导,各自为政,职责不清,资源分散,未形成高效的运转机 范是控制事基础。建立各项应急监测数据库,开展日常的数据信息的 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不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缺 采集,并通过对数据进行汇总,及时对信息作出研判、评估,形成事 乏统一规划,无法有效衔接,往往是靠政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起关键 件预警报告,提供给政府决策。 性作用,而不是依靠一套成熟的机制【5】。客观上造成了对各种危机事 2.5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和调配机制 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导致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往往是撞击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应急物资量大、质高,品种杂,以县区为 反射式的被动反应模式。 单位储备易造成物力和财力巨大浪费,又难以把握储备品的种类、数 2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的对策建议 量和质量。建立灵活的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有助于快速应对各种紧 2.1转变观念,强化危机常在意识 急情况,缓解事发地区物资紧张。省级要掌握市县的应急物资储备动 危机时常可能发生,且不可回避。危机管理已在世界上形成共 态,实行省内区域储备或相互调配制度,有利于资金、物资的合理有 识,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危机管理制度。食物中毒、核辐射和新发传 效利用 。 一 染性疾病、地震等灾害可随时发生成安全危机。突发危机事件从本质 (下转63页) 2012年5月第1O卷第13期 ・论 著・ 63 表1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比较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部体征、溃疡部位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等,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并在围手术期加强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术后质子泵抑制剂和抗IIP药物的 >O.05。由此可见,单纯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远 合理应用等 。 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溃疡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前,临行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孑L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 参考文献 缝合术和胃大部切除术等。单纯缝合术是目前处理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 …1 杨文浩.手术治疗4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临床分析[J].中 穿孔的主要手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病死率低的特点[51。胃大 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61—62. 部切除术适合病史长,年龄大或合并幽门梗阻、出血、疑有恶变的患 [2 卞义博.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76例临床研究[2]J]冲外医疗, 者,为防止吻合口出血,术后要认真缝扎粘膜下血管,并在缝合完吻合 2008,3(23):36. 口后壁后,松开肠钳,检查有无出血,再缝合前壁,以预防术后出血的 [3]林长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不同手术术式与预后的关系 发生。特别是胃溃疡的药物治疗效果远不如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对于 [J].中国民康医学,2009,2(8):826. 胃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应争取行胃大部切除术。 [4]徐木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 ̄L76例的诊治体会[J].当代医 本组资料为了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远 学,201l,17(2):57. 期疗效差异,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手术 【5】徐佩松.单纯修补时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远期疗效观察【J】_ 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经比较,P<O.05, 中国基层医药,2009,l6(8):1401-1402. (上接61页) 2.6建立应急信息共享平台 面对错综复杂的灾害风险,无论是远忧还是近虑,必须坚持科学 针对现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不同的应急信息应实现不同区 发展观,加大对基层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建设和应急管 域的联动共享,特别是同一地区上下级疾控机构和相关的军队、民 理,努力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和 航、铁路等专业机构,应实现应急信息共享。组建应急信息平台,明 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安全屏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经济建设 确分级责任,减少指挥层次,优化结构布局,动态使用应急信息平 的影响,提升政府公信力。 台,使共享应急技术组合成为能够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的 参考文献 需要,指挥灵活、响应迅速、区域联动一体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q。 [11 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 2.7强化媒体沟通 办公厅、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卫办疾控发[2004】 从现代政治传播学的角度说,信息就是一种权力。披露信息实际上 108号. 等于是一种权力的社会分享过程。这种权利的分享到什么程度、以什 [2 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么方式,都需要制度来保障…】。在公共危机的报道中,不要更多地从政 l58.160. 治、社会经济角度进行报道,媒体对疾病或突发事件或疫情的报道政 [3]卫生部人事司.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 治化会加剧政府与市民的紧张关系甚至冲突 。过度信息公开也会妨碍 大学,2007:102. 突发事件的应对,注重媒体沟通和信息管理,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传 [4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 授政府在应急过程中的态度,提高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防范意 究报告一规范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6. 识,配合政府及其疾控机构开展突发事件,真正做到群防群治。 [5】孔竞,马敬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中主要问题及原因分 3讨论 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5(3):208—210.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党中央提出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给基层 [6]吴江,胡冶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 疾控机构应对突发事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共卫生应急建设 版社,2003:54—58. 是国家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公共卫 [7】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 生应急能力在公共卫生整体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疾病预防 究报告一规范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9—120. 控制综合科技实力的反映。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与 【8】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经济发展、公众需求不相适应。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疾 2007:182 控机构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群众高度关注,政府考察和衡量疾病预防 [9】高广辉.加强基层疾控中心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J】.中 控制机构工作能力的关键;以疾病预防控制为核心的卫生应急服务, 国医学杂志,2007,5(10):26. 成本一效益最佳、最值得政府全力投入。实验室检测是疾病控制工作 [10】吴雄杰.王赤才.陈文亮.中国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建设[J].军事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支撑;适宜的 学科学院院刊,2006,30(1):457—460.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突发事件处置的首要条件。在与媒体沟通方面,俄 [11】徐风兰,周玉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媒体应对策略[J】.新闻实 罗斯多部涉及应急的法律都对新闻媒体在紧急状态期间的职责做出了 践,2007(1 1):26—27. 规定,以保证媒体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 。主动与媒体交流沟通, [12】李希光,周敏.艾滋病媒体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建立权威公众信息发布渠道,强调专家对危机技术判断和政府的应对 l43. 措施,掌握舆论主动权,通过媒体正面引导,公众知情,共同堵源, [13]袁仲华.部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模式分析[J].中华现代 更好地配合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医院管理杂志,2007,5(3):65—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