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探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初探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松川学校 祁玉莲

【摘要】学困生是指那些正常生理状态下,表现偏激,纪律性不强,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儿童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障碍。如何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需认真研究的问题。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与思想动态,尊重和爱护学生,严慈相济,启发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人生。这样才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学困生 心理特点 策略

学困生是指那些正常生理状态下,表现偏激,纪律性不强,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儿童的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障碍。如何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需认真研究的问题。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必须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与思想动态,尊重和爱护学生,严慈相济,启发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人生。这样才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 自尊心易受挫伤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小学生正值少年的前期,是自尊心、自信心和争强好胜心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遇事不甘示弱,都希望自己是强者或优胜者。最怕别人瞧不起他,对“学困生”这个名词有着很大的恐惧感。因此,一些学生一旦成为学困生,则精神颓丧、情绪低落,易发生明显的心理变态。这些学

生的共同特点是:自尊心强,性格偏激,心胸比较狭窄,好固执己见;同时,由于学习基础差,又不善于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只凭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一遇困难马上退却。

要转变学困生就必须理解和同情他们。讲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做好学困生思想转化的关键环节。学困生比其他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他们由于成绩差,平时表现偏激,长期被同学们瞧不起,因而对教育有抵触情绪,软硬不吃,我行我素。但这并不意味他们没有自尊心,也不意味他们无可救药。只是由于他们一直被人瞧不起,包括家长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想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有什么苦衷。他们的情感得不到与人们的交流,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厌学情绪。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他们的苦恼,注意捕捉教育契机,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他们脆弱的心灵加倍保护,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战胜自卑,偿到进步的快乐。如:2008年我接的毕业班里有个姓刘的学生,学习成绩很低,平时不做作业,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做小动作,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开导教育,可收效甚微。家长对这名学生更是束手无策,只有用体罚的手段对待他。我接班后经过接触,了解到小刘是他家几代单传的独子,家人把他当宝贝供着,连穿衣服、系鞋带都由爷爷、奶奶代劳,加上学习成绩差,别人瞧不起,他自己也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没有用。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掌握了这些情况后,我并没有嘲笑他的无能,更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和他的家庭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并和科任老师配合,一发现他的进步就予以表扬,同时提出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和具体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改掉了贪玩好动的毛病,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并以综合评价良好的成绩升入初中。

二、 疑惧心理重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学困生一般情绪比较紧张,遇到细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易激动、不安定、疑惧心理重,对抗情绪大,把老师对自己的批评看成是因为“得罪”了老师,是老师给自己“穿小鞋”。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差,道德认识水平低下,于是在不良行为上出风头来满足心理需求。学

困生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矛盾的,有的外表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

要转变学困生就必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其所长入手,精心培育,利用他们自身的有利条件促使其转化。一般情况下比之成绩好的学生,学困生更喜欢做一些公益方面的事,如果引导得当,好些方面将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这就需要当老师的做细致的工作。如:2007年我接的班里有个姓冉的学生,他是全年级最调皮且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平时无心学习、经常纠集一些同学在校内外吵吵闹闹,甚至在课堂上与老师公开对抗,对此,我花了好多时间与他接触,并和他的同学、家长及原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结果发现他身上有许多毛病,同时也发现了他的一些被掩盖的优点,如他能组织一帮同学放学后乱窜。这说明他的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此外他敢说敢为,不说谎话,做了错事敢于承认,还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我首先利用学校开运动会的机会,让他在运动场上露了一手,在他取得成绩兴奋之余,多次找他谈心,对他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让他担任班上球队的队长,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后来又让他担任班上的文体委员,并向他提出了作为一名班干部必须把学习成绩提高的要求。他充分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对自己有了信心,终于能安下心来学习了。

三、 自暴自弃的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由于少年儿童的世界观尚未定型,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影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儿童由于一时的好奇误入歧途,有的同学由于看一些黄色书刊、光盘、录像,迷恋于其中的低级趣味的情节,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变化,开始对异性朋友产生兴趣,精神萎靡不振、发愣发呆,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产生厌学情绪,又受现代信息产品如上网聊天等的诱惑,开始是用零花钱去玩,逐渐发展到小偷小摸,有的甚至发展到拦路抢劫或威逼同学拿钱供其娱乐的地步。

要转变学困生就必须发挥集体力量,使学困生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有许多积极的影响,他可以使学困生在集体的健康舆论影响下和先进分子的带动下,不断进行道德实践,努力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养成良好品德。通过实践,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建立一个有浓厚学习气氛的教育集体,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同学在集体中,都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把自己的特长和丰富的知识带到集体中来,使这个集体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那么这个集体就会朝气蓬勃,会使一些同学不知不觉的开始用功。根据这个道理,我注意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大力表扬进步生,并积极与科任教师配合,克服只重“教”不重“学”的现象,重点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向学生介绍先进的自学方法和如何科学的学习文化知识,我还利用“小教师”,采取兵教兵的方法,既加深了“小教师”的理解,又帮助了同学,渐渐地学习气氛浓了,学生情绪高涨了,学困生不知不觉被带到了学习中来了。

小学生兴趣广泛,对什么都好奇、反应灵敏,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好动、活泼、乐于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根据这些特点,我认为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益活动,寓教育与活动之中,迁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主要精力,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愿望的,为此,除了重视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外,我还注意开展各种有意的活动,如升国旗仪式、听老红军讲传统故事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学习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全人类进步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每次为希望工程及困难地区捐款捐物,我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同时,我还采取了制定目标的方法,分阶段的提出全班近期的奋斗目标及学习上的具体要求。为了集体任务的完成,同学们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并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对个别学困生除了帮助他们制定自己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外,还专门指定个别同学帮助、检查他们目标的完成与否,定期小结,表扬其进步,提出其不足。通过一系列措施,班集体的正气上升了,学习气氛更加浓了,学困生感到集体的温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自卑感逐渐消失,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