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原卷版)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谷神星是太阳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带的矮行星,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并于1801年1月1日公布。下图示意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五颗行星。据此完成1~2题。

1.谷神星位于图中(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2.④行星目前还不适应人类居住,主要原因有( )

A.宇宙环境不安全 B.体积质量比太小 C.太阳光照不稳定 D.温度条件不适宜 下图为地质时期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地球演化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③时期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B.④时期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 4.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欧洲的芬兰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其靠近北极圈的罗瓦涅米是欣赏北极光的著名旅游城市,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下图为该城市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5~6题。

5. 产生极光的带电粒子流来源于( )

A.光球层 B. 太阳风 C. 色球层 D. 日冕层

6. 形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幽深曲折的峡湾和芬兰南部湖泊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 海浪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侵蚀 温州市江心屿位于瓯江江心,下图为江心屿示意图。完成7~8题。

7. 依据材料推测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河三角洲 C.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8. 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

七百弄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部,由5000多座峰丛深洼地的山弄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图中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峰丛洼地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笋形成于溶洞的顶部 B. 裂隙水可以增加地下河的流量 C. 深洼地两侧坡度较缓 D. 溶洞属于地面喀斯特 青岛某校园停车坪的地面原先铺设普通水泥砖,改造后地面铺设草坪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改造前,该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较高,原因是普通水泥砖( )

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B.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少 C.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12.改造后,该停车坪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

A.增加了地表径流 B.增加了雨水下渗 C.增加了大气降水 D.减少了地下径流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下图),回答13~14题。

P

Q

13. P地形区的太阳辐射( )

A. 强,原因是地势高,大气稀薄 B. 强,原因是气候干旱 C. 弱,原因是纬度高 D. 弱,原因是沙漠反射强 14. Q地区夜晚气温比同纬度地区( )

A. 低,原因是大气逆辐射强 B. 高,原因是地面辐射强 C. 低,原因是大气保温作用弱 D. 高,原因是气流上升 下图为大气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图。完成第15~16题。

15.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能正确示意大气垂直分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大连西山水库周边地区某时段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丙丁中,气压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关于此时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温度低 B.丁地为阴雨 C.此时为黑夜 D.此时为白天

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8月初,有1330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19~20题。

19.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④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少 D.①增多 20.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

D.

大气反射减弱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图示水循环( )

A.①的水量比③大 B.②的水量比④小 C.③和④的水量相同 D.②和⑥的水量相同 22.若图示山坡森林植被遭破坏,则( )

A.④增多 B.⑤增多 C.⑥增多 D.②增多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中,下图示意自然界中某地理事物的运动(循环)。据此完成23~24题。

23.若该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分布图,则( )

A.①处为寒流 B.②处为暖流 C.③处为寒流 D.④处为寒流

24.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B处为陆地,C处为海洋,则对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A.环节①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B.环节②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

C.环节③为植物蒸腾作用 D.环节④强弱取决于洋流性质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读图回答25~27题。

25.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6.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7.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潮汐 D.海浪

下图展示的是一种极限运动,运动者在海里适宜的地方俯卧或坐在板上等待,在合适的时候,运动者调整板头方向,俯卧在板上划水。据此完成28~29题。

28.该极限运动依靠的主要动力是( )

A.潮汐 B.海浪 C.洋流 D.海啸 29.与该运动依靠的动力密切相关的地貌是( )

A.海蚀崖 B.峰林

C.冲积扇 D.河曲

30.九龙峡景区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因坐拥“九峡、九谷”而得名,下图示意九龙峡景区红叶岭景观,该景区红叶岭植被类型主要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31~33题。

3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32.骆驼刺所生长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植被稠密 B.种类繁多 C.群落结构简单 D.叶面宽大 33.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 )

A.储水 B.防风 C.给养 D.隔热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35题。

34.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5.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湿度和温度 C.海拔高低和降水 D.植被的疏密程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个空2分,共30分)

3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7年10月27日至28日上午,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扩散条件较差,有轻度到中度霾,京津冀部分地区有重度霾。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1)图中①表示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其方向与③相反。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6分)

(2)图中⑤表示_______作用。受其影响强烈时,白天气温______(高、低)一些。(4分)

(3)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2017年10月,华北多地处于雾霾笼罩之下,结合所学知识,雾霾笼罩时大气能见度变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双选,2分)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昼夜温差变小 E.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37.读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图中A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洋流流经海区的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域的水温__________。(4分)

(2)图中A、B、C、D四洋流构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大洋环流呈________方向流动。(4分)

(3)简述A洋流对流经沿岸气候的影响。(2分)

3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南方喀斯特地貌以桂林山水最为典型。

(1)图中地貌景观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等(提示:从物质组成、成因等角度描述)。(4分)

(2)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