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论刊·2011年第2期 政工园地 论志愿精神与我国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 杨云涵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加强对我国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是培育志愿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需要。本文从志愿精神对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着手,试着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年志愿者激励方式。 【关键词】志愿精神;青年志愿者;激励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服务工 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精神。培育一 1.3完善志愿者心理成长的需要 作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非营利组 个健康和谐的公民社会,不仅需要政 志愿者应该受道德因素的驱使, 织规模和力量的壮大,志愿服务工 府的引导,菲政府组织的贡献,更需 并依靠信念的支撑来开展志愿服务。 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志愿服务是 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公民 信念是一种坚定的较难转移的精神力 “一种非政府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 社会是指“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与市 量,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促使人们去 行动,是民间系统服务于社会的群体 场经济组织的公民结社和活动领域, 捍卫并实现它。培养坚定的志愿精 或个人行为”。【 J青年志愿者无疑是 包括个人领域、非政府组织(志愿性 神,首先建立在良好的道德熏陶基础 志愿者队伍中的生力军,他们充满朝 社团、非盈利组织)、非官方的公共 上,只有以志愿精神为依托的志愿服 气、与时俱进、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 领域和社会运动等四个基本要素”。 务,才是真正体现其本质内涵的实践 感和使命感,是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 t3J公民社会的基本主体是公民,公民 工作。要弓l导志愿者树立正确的志愿 重点关注对象。目前,我国志愿服务 是构成国家和社团的基本条件,培育 动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进而对 组织的发展尚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 公民社会的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觉醒 自己的体格、思想、智力、个性、需 括组织管理、制度层面以及志愿者等 和进步。将志愿服务精神渗透到社会 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找到一项适合自 层面的各种问题。本文重点研究的是 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建立一个真正意 己的志愿服务,才能真正发挥个人才 从志愿者的角度来看待志愿服务的完 义上的公民社会的核心所在。 能,实现志愿服务效果的最优化。从 善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用激 1.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 这个意义上来说,志愿精神的培养是 励的方式促进志愿精神的培养。 耍 完善志愿者 、理成长的需要。 我国自古是一个崇尚传统美德, 1.志愿精神的时代意义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度。从人性论 2.我国青年志愿者缺乏志愿精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 的角度来看,我国人民历来笃信“人 神的原因 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 之初,性本善”的箴言,慈善观念一 2.1青年志愿者总体的综合素质 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 直浸润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在当代中 不高 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 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社会主 当前,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群体 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志愿精 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虽然 组织的精髓”。 志愿精神是心理层 神从道德文化中衍生而来,并随着道 普遍充满爱心,但也容易以自我为中 面上的宝贵财富,它是促使人们积极 德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志愿服务 心,很难抱着服务他人的舍己精神去 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推 对象多为弱势群体,志愿精神通常体 从事志愿服务。他们成长于社会转型 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为同情、博爱与利他主义的特征。 期,做事风格倾向于浮躁和功利,造 1.1培育公民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志愿 成志愿服务动机不纯,马虎应对的现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虽 精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 象。青年志愿者对于志愿精神的理解 然它自诞生之日起在各国的发展历程 要性将越来越突出,它作为一种先进 也存在偏差,他们通常简单地把志愿 和速度各不相同,但其蕴含的内在精 文化的象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当代 服务理解为做好人好事,这种认识仅 神却是~致的,即以奉献、友爱、互 中国志愿者的行动指南。 仅停留在遵循传统美德的层面上, 而忽略了其“奉献、友爱、互助、进 步”的内涵。 2.2志愿组织的服务形式单一 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动机,帮助他们树 励。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者队伍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使服务意 识内化为长期而自觉的行为。其次, 中最活跃、最积极、最有影响力的一 个群体。在美国,学校开设志愿服务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不仅需要个 通过激励可以提高青年志愿者的综 人强烈的服务动机,还需要依赖于政 府、志愿组织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志愿组织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志 合素质,使其掌握牢固的专业技能, 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更好地为社会大众 服务。再次,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解 的相关课程,为社区服务活动提供学 分。在苏格兰,大学生为无家可归 的人提供服务,可得 ̄lJ3o英镑的零用 金,同时在假日可以免费游览当地的 名胜或参加各种节庆活动。在日本, 通过制定志愿者休学制度,让志愿者 参加保险等措施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 愿者的参与热情,青年志愿者行动动 力不足的原因就在于“以主体内在的 ‘志愿精神’为标志的志愿服务受制 决青年志愿者流动频繁、人才流失的 问题,让他们更加愿意留在志愿组织 里,为志愿服务事业发挥才能和贡献 于组织力量的强弱,活动主体的内在 需要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活动对人们 的志愿服务意识、道德理想教育也由 于组织力量的强势而处于发育不良的 状态,造成青年志愿者积极、主动、 创造性地参加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不 强”。【 我国针对青年志愿者的服务 对象多为弱势群体,造成服务形式单 一,服务内容缺乏创新,不利于青年 志愿者发挥各自的爱好和专业优势。 2.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亍社会对共认可度和美 誉度,而目前社会大众对志愿者的认 识依然存在不足甚至误解,青年志愿 者的行动仍没有得到政府、媒体、企 业、社区、宗教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 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于 一些民间团体,自身发展都难以为 继,更别提在精神和物质上激励志愿 者的行动。目前,在非营利组织中普 遍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挫 伤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也降低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和 价值,对志愿服务的INS ̄J开展非常不 利,这也是阻碍整体志愿精神形成的 重要原因。 3.我国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 探索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 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 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激励 行为对于培养志愿精神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作用 首先,通过激励可以端正 70 力量。 务。 3.1国外志愿者激励方式的启示 3.1.4拥有完整的激励机制。制度 3.1.1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国 层面的激励方式,对志愿者的有力保 外社会对于志愿者活动的充分重视, 障,给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营造了一个 从多方面给予支持,是一种社会角度 长期稳定的环境,使其更努力地投入 的激励方式,这无疑有助于志愿者培 本职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在美国, 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服务的热 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服役 情。法国的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 期为一年,服役期满后可以得到两个 法国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 学期的奖学金9450美元,而且选择联 民志愿役(包括兵役与民役,90%为兵 邦职业时可免除考试资格。参加“全 役,其余为民役),违规者处两年有 国民事社区服务队”的志愿者,年龄 期徒刑。韩国的志愿服务有5o年的历 在18岁至24岁,1()个月的服役期满后 史,从1995年起初中学生的志愿服务 可得 ̄U6ooo美元的津贴及2362.5美元 活动要义务化,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 的一次性奖学金。泰国政府为倡导志 活动的分数占高中成绩的8%。墨西哥 igN.务风气,规定大学毕业生要到贫 政府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 困地区做一年的志愿服务,服务满一 从事6个月的志愿服务,否则无法获得 年后,毕业生有更多机会得到一份好 毕业文凭。 工作。尼曰利亚大学生连续进行志 3.1.2公民参与比例高。可以说参 愿服务一年后,即可获得国家服务证 与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发展 书,这个证书是将来的就业保障。 趋势,当志愿精神已成为公民自觉的 3.2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方式的 想法并积极付诸行动时,就形成了一 探索 种良好的自我激励。在美国,1998年 3.2.1强化对青年志愿者的培训。 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达到1亿(55.5%) 由于志愿者普遍缺乏有关志愿服务的 多人,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就有一 专业知识,纵有满腔热情,也无法进 个人参加志愿行动,56%~62%的妇女 行有效的志愿服务。开展一系列组织 每周奉献3.4个小时、49%的男性每周 价值观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可以实现 奉献3.6个小时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约 志愿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非营利组织 半数英国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每 效能促进的双赢。组织可以将青年志 周平均贡献4Ijx时。2001年奥地利人 愿者按照爱好、特点或知识结构分为 口中的51%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德 若干成员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定 国环保志愿者大约每三个成年人中就 期的职业培训,在有志愿活动时,就 有一人每月有15IV时从事志愿服务工 依据活动的需要来分配志愿者。具体 作。 的培训内容应包括沟通能力和志愿服 3.1.3重视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 务能力,以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 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教育目的。 3.2.2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共同愿 管理,一方面强化对青年志愿者持 据,可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续服务的激励,另一方面鼓励更多 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 景。非营利组织在从事活动的时候务 必要强调组织宗旨的崇高价值和组织 的使命感,建立起组织成员的共同愿 景。所谓共同愿景,是指“这个组织 的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实 践证明,非营利组织能够取得的成 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良好的管 评。其二是定期交流和总结。考评 是对志愿者组织工作成绩的判断, 交流、总结则兼有对工作成绩进行 评价和激励两种作用,组织成员内 理,越来越多大型活动的开展要求 组织者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丰富 的经验。要锻炼培养优秀的青年志 愿者骨干,吸收他们参与志愿者组 织的管理,从而保持志愿者队伍的 流动性和梯队性。 中所有成员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 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两,而是具体 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的这一 愿景而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 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 要注重 志愿组织的文化建设,倡导团队精 神。组织文化建设 一方面要发挥青年 的感情交流不容忽视,志愿者们可 以在互相交流中进行自我激励,不 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马飞翔:论市场经济下中国志愿 服务的发展Ⅲ.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2(3),93—94. f21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 3.2.4建立高校志愿者的激勋制 度。高校志愿者是青年志愿者队伍中 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对高校志愿服 务的关注。我国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对 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重视和激励, 还没有熟悉工作,也没有积累起工作 经验,就放弃了志愿工作,造成人 志愿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加强团队精神培养;另一方面还要加 协作能力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 国开发计划署编写.志愿精神在中国 【M】.北京,1999,1. [3】何增科:全球公民社会引论fAJ, 强青年志愿者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 志愿者服务的定位不准,缺乏对大 教育于组织文化一体,使其各个方面 只是盲目开展活动,使多数大学生 的能力得到共同发展。 李惠斌.全球化与公民社会fc1,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123—124. [4]王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 3.2.3构建志愿者组织的长效工作 机制。构建志愿者组织的长效工作机 制是解决青年志愿者队伍不稳定、 根本途径。要通过制度设计和规范 才流失严重。建立高校志愿者的激 励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科 行考评是进行正确激励的前提和依 的”三性”分析D].社会科学,2o03(4),75—80. 【5]李霞:非营利组织激励方式U】. 行动不持久、动机功利化等诟病的 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工作成绩进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4),26—27. 编辑,云蛐校对14,田 (上接第76页)认识贵州的本质特 途径,红色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结合 的途径主要有:红色文化资源和校园 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的结合,综 合运用校史馆、雕塑、校园大道、校 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的景观设 09FDY019)贵州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 激发他们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 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 目标作出贡献。目前,我院在大四学 生中开设了《贵州省情》,在省情中 专章讲授遵义专题,可以把红色文化 资源和贵州眢清特别是遵义专题相结 参考文献: 【1】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 究,2009,(4):15-17. 园建筑等物质载体传播红色文化资 教育的社会价值UJ.思想政治教育研 计中,使之成为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 实物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 【2】李康平:红色资源开发在大 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Ⅲ.中国高教研 究,2009,(8):68-69. 合,使学生通过了解遵义的历史、遵 义的文化来感受遵义的红色,传承红 色文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系统的 了解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课程开 的校园活动,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 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 【31熊来平: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 现U].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5):26-30. 【4】饶国宾,张莉芳:大学生对 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清明节、建党 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 墓,举行红歌会、举办红色征文比 赛、举办红色校园文化节等;利用加 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等媒体 园网的建设,打造红色网站平台,开 设的学期太晚,一般是在大学的第6个 学期开设,使得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制 约,可考虑课程的设置匕做~定调整, “红色资源”的认知现状及正向 强化【J】.大学生研究,高校辅导员学 作者简介:曾杰,遵义师范学 院马列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的第—学年开设此课程。 3.4营造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环 境 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加强校 刊,201 0(3):29—32. 辟红色论坛等等。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编辑,韩江校对,黄一举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