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726727729730731732734735736737738739740741742743744745746747748749750751752753754755756757758759760761762763764766767768769770771772773774775776
777778779780781782783784785786787788789790791792793794795796797798799800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0811813814815816817818819820821822823824825826827
828829830831832833834835836837838839840841842843844845846847849850852853854855856857858859860861862863864865866867868869870871873875876877878879
880881882883884885886887888889890891892894895896897898899900902903905906907908909910911912913914915916917918919920921922923924925926927928929930931
93293393493593693793893994094194294694794894995095195295395495795895996096196396496696796896997097197297497597697897998198298398410021003100410071008
10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2010211022102310241025102610271028102910301032103310341035103610371038103910401041104210431044104510461047104910521053105510561057106010611062
10661067106810691071107410751076107710781079108010811082108410851086108710881090109210931094109710981099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111111121113111411151116
扣件式钢管支架高于( 4.0m )时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木立柱宜选用整料,当不能满足要求时,立柱的接头不宜超过( 1 )个,并应采用对接夹板的接头滑动模板支承杆一般用( φ25 )的圆钢或螺纹钢制成。
门架的跨距和间距应按设计规定布置,但间距宜不小于( 1.2m ):基坑(槽)上口堆放模板时的最小距离应在( 2m )以外。斜支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应小于( 45° )
吊索具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 最大拉力 )钢丝绳末端用绳夹固定时绳夹数量不得少于( 3个 )吊挂和捆绑用钢丝绳的安全系数( 8 )
钢丝绳在破断前一般有(断丝.断股) 等预兆,容易检查、便于预防事故。多次弯曲造成的( 弯曲疲劳 ) 是钢丝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情况下不仅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工作,而且耐重压的钢丝绳的绳芯为( 钢芯 )。
吊钩.吊环不准超负荷进行作业,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如发现危险截面的磨损高度超过(为保证安全,每个绳夹应拧紧至卡子内钢丝绳压扁( 1/3 )为标准。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不准使用的千斤顶是( 液压千斤顶 ):
千斤顶是一种用比较小的力就能把重物升高、降低或移动的简单机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承载能力,可从1-300t,顶升高度一般为( 300mm ),顶升速度可达10-35mm/min。既可顶起高处重物,又可顶起低处重物的千斤顶是( 齿条千斤顶 ):手拉葫芦的起重链条直径磨损超过( 10% )应予报废更新。手拉葫芦的提升机构是靠( 齿轮传动装置 )工作的
起重桅杆为立柱式,用绳索(缆风绳)绷紧立于地面:绷紧一端固定在起重桅杆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地面锚桩上。拉索一般不少于( 4 )根:
新桅杆组装时,中心线偏差不大于总支承长度的( 1/1000 )。
用多台电动卷扬机吊装设备时,其牵引速度和起重能力( 应相同 ):并且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起吊设备时,电动卷扬机卷筒上钢丝绳余留圈数应不少于( 3 )圈。
配合桅杆使用时,电动卷扬机的位置与桅杆的距离应( 等于大于 )桅杆的高度:起重作业中,除了( 动滑轮 )外均可用地锚来固定。地锚拖拉绳与水平夹角一般以( 30° )以下为宜。
当卷扬机的牵引力一定时,滑轮的轮数愈多则( 速比愈大,起吊能力也愈大 )。使用滑轮的直径,通常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16 )倍。
履带式起重机用于双机抬吊重物时,分配给单机重量不得超过单机允许起重量的( 75% ),并要求统一指挥:抬吊时应先试抬,使操作者之间相互配合,动作协调,起重机各运转速度尽量一致:汽车式起重机约70%以上的翻车事故是因( 超载或支腿陷落 )造成的,因此,在使用汽车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的行驶和起重操作同在一室,( 行走装置 )为轮胎。
在起重作业中,( 禁止 )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设或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
在国内200t以上高大工件的吊装很少使用大型吊车,300t以上高大工作的吊装极少采用大型吊车,主要是由于(经济实力和装备水平的限制 )
在大型吊车的吊装中,辅助吊车松钩时,立式设备的仰角不宜( 大于75° ):
当采用龙门桅杆滑移法吊装时,其上部横梁的改制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要求,焊缝应作( 100%采用无锚点吊推法吊装,应对工件在吊装中各种(不利状态 )下的强度与稳定性应进行核算,必要在施工现场,应标出龙门架的组对位置、工件就位时龙门架所到达的位置以及行走路线的刻度,以监测龙门架两侧移动的同步性,要求误差小于跨度的( 1/2000 ):
滑移法在滑行中发现异常情况,( 必须立即停滑,找出原因方可继续滑移 ):
群集式千斤液压提升初次起吊,当工件试吊时,需要停置观察( 30-60 )分钟,注意各起吊索具的受力情况以及液压泵的压力表,如果索具受力均匀,压力表读数无大幅度波动,就可以正常起吊。拆除I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签订( 安全生产管理 )协议,明确双方的安施工单位应对拆除工程的( 安全技术 )管理负直接责任。
施工单位应对从事拆除作业的人员依法办理( 意外伤害 )保险。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 ),成立组织机构,并应配备抢险救援器材。拆除施工严禁立体( 交叉 )作业。水平作业时,各工位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履带式打挖掘机短距离转移地工地时,每行走( 500-1000m )应对行走机构进行检查和润滑:
当土方在挖掘出停机面以下时,应选择( 反铲 )作业方式:
挖掘机在拉铲或反铲作业时,履带距工作面边缘距离应大于( 1m )
静作用压路机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实际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的2%,也不低于( 3% ),否则应轮胎式装载机自身运料时的合理运距为( 50-100 m )。
两台以上推土机在同一地区作业时,前后距离应大于8m,左右距离应大于( 1.5m )。
推土机在深沟、基坑或陡坡地区作业时,其垂直边坡深度一般不超过( 2m ),否则应放出安全边推土机推屋墙或围墙时,其高度不宜超过( 2.5m )自行式铲运机的经济运距为( 800-2000m )
两台铲运机平行作业时,机间隔不得小于( 2m )拖式铲运机主要特点之一是( 机动性能强 )
振动压路机的生产效率相当于静作压路机的( 3-4 )倍
应检查工作装置采间板磨损间隙,当间隙超过( 7mm )时,应予更换。
作业中,当桩锤冲击能量达到最大能量时,其最后10锤的贯人值不得小于( 5mm )
打桩机的安装场地应平坦坚实,当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规定压应力时,应在履带下铺设路基箱或30mm厚的钢板其间距不得大于(100 )mm:
压桩机工作时,非工作人员应离机( 10m ) 以外,起重机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钻架的吊重中心,钻机的卡孔和护进管中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钻杆中心允许偏差为( 20 )mm。桩锤在施打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在距离桩锤中心( 5m )以外监视:桩按施工方法分为二大类( 预制桩 )及灌注桩。D25型柴油打桩锤,其活塞质量为( 2500 )kg
振动锤启动前,电压应高于额定电压( 10%-15% )。
三支点式履带打桩架手杆安装好,履带驱动液压马达应置于( 后3 )部,安装后的手杆,其下方搁打桩作业前应由( 施工技术人员 )向机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在桩贯人度较大的软土层起动桩锤时,应先关闭油门冷打,待每击贯人度小于( 100 )mm时,用开正前方吊桩时,对混凝土预制柱,立柱中心与桩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 47 )m,对钢管桩水平距离钻机钻孔时,当钻头磨损量达( 10 ) mm时,应予更换。混凝土搅拌输送车搅拌装置连续运行不超过( 8 )
混凝土泵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少于( 20 )m的水平管。水磨石机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70%-80% )时进行磨削作业。
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因供料中断被迫暂停时,停机时间不得超过( 30 )min。作业时,振动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 2/3-3/4 )
混凝土搅拌机每次加入的拌合料,不得超过搅拌机规定值的( 10%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运送时间不超过( 45 )min
混凝土输送车用一搅拌混凝土时,必须在拌筒内加入水量的( 2/3 )水
振动棒各插上间距应均匀,一般间距不超过持动棒有效作业半径的( 1.5 )倍插入振动器在搬动时应( 切断电源 )。
钢筋切断机切短料时,手和切刀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 150mm )以上,如手据握端小于400mm时,焊接机械机体必须使用单独导线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 10 )Ω。灰浆泵泵送的灰浆的稠度为( 80-120 )mm:液压式张拉机油箱内要保持( 85% )的油位。塔式起重机的主参数是( 公称起重力矩 )。
塔式起重机主要由( 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控制系统 )组成:
塔式起重机最基本的工作机构包括( 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和行走机构 )。下列对起重力矩限制器主要作用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防止塔机超载 )
对小车变幅的塔式起重机,起重力矩限制器应分别由( 起重量和起升速度 )进行控制。
对动臂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当吊钩装置顶部升至起重臂下端的最小距离为800mm处时,( 起升高度限位器 )应动作,使起升运动立即停止。
塔式起重机的拆装作业必须在( 白天 )进行:
当起重量大于相应挡位的额定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 起重量限制器 )应当动作,使塔机停当起重量大于相应挡位的额定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起重量限制器应当动作, 使塔机停止向( 力矩限制器 )能够防止塔机超载、避免由于严重超载而引起塔机的倾覆或折臂等恶性事故。
塔式起重机工作时,风速应低于( 6 )级。
下列哪个安全装置是用来防止运行小车超过最大或最小幅度的两个极限位置的安全装置?( 幅度限( 小车行程限位器 )设于小车变幅式起重臂的头部和根部,用来切断小车牵引机构的电路,防止臂架根部铰点高度大于( 50m )的起重机,应安装风速仪。
风速仪应安装在起重机顶部至吊具的( 最高的位置间的不挡风处 )。
( 钢丝绳防脱槽装置 )能够防止钢丝绳在传动过程中脱离滑轮槽而造成钢丝绳卡死和损伤。
( 吊钩保险 )是防止起吊钢丝绳由于角度过大或挂钩不妥时,造成起吊钢丝绳脱钩的安全装置。塔式起重机拆装工艺由( 企业技术负责人 )审定。风力在( 4 )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塔机顶升作业。
塔机顶升作业,必须使( 起重臂 )和平衡臂处于平衡状态。
在装设附着框架和附着杆时,要通过调整附着杆的距离,保证( 塔身的垂直度 )。附着框架应尽可能设置在( 塔身标准节的节点连接处 )。塔机附着装置以上的塔身自由高度一般不得超过( 40m )。内爬升塔机的固定间隔不得小于( 3 )个楼层。
施工升降机是一种使用工作笼(吊笼)沿( 导轨架 )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用来运送人员和物料施工升降机吊笼内空净高度不得小于( 2.2m ):
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提升吊笼钢丝绳的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12 )施工升降机操作按钮中,( 急停按钮 )必须采用非自动复位型。施工升降机的( 底架 )与基础进行连接:
“用来传递和承受荷载,是吊笼上下运动的导轨”表述的是施工升降机的( 导轨架 )。物料提升机附墙架可采用( 钢管 )与架体及建筑连接:
物料提升机吊笼(吊篮)的两侧应设置( 100cm )高的安全挡板或挡网物料提升机缆风绳与地面的夹角不应大于( 60° )。塔机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路的距离不得小于( 1 )m
《井架及龙门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物料提升机的额定载重量为( 2000kg以下 )。物料提升机按结构形式分类,分为( 龙门架式和井架式 )。
物料提升机的天梁应使用型钢,其截面高度应经计算确定,但不得少于2根( [14 )的槽钢。
下列哪个是安装在物料提升机吊笼上沿导轨运行,可防止吊笼运行中偏移或摆动,保证吊笼垂直上超过( 30m )高的塔机,必须在起重机的最高部位(臂架.塔帽或人字架顶端)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物料提升机的基础浇筑C20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 150mm )
起升钢丝绳在放出最大工作长度后,卷筒上的钢丝绳至少保留( 3圈 )
多塔作业时,处于高位的塔机(吊钩升至最高点)与低位塔机的垂直距离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物料提升机基础周边( 5 )m范围内不得挖排水沟?
出现下列那种情况,吊钩应报废?( 挂绳处断面磨损量超过原高的10% )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的最大长度应为( 2200mm ):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最大长度应为( 6500mm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所用的扣件应采用( 材质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的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在脚手架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用直角扣件扣紧,且严禁拆除,这是因为(横向水平杆是承受竖向荷载的重要受力构件:又是保证脚手架的整体刚度的不可缺少的杆件 )。为计算简便,并确保安全,对脚手架立杆要求( 既按轴心压杆又按压弯杆计算 ):
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时,应采用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值,其值为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内力和挠度按( 三跨连续梁计算 ):
已知双排架连墙件间距竖向为H1,水平向为L1,风荷载标准值Wk,则此脚手架连墙件所受水平力设当脚手板采用竹笆板时,纵向水平杆应满足以下要求( 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大于400mm )脚手架作业层上为支承脚手板在非主节点处设置横向水平杆的要求是( 宜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设置应满足要求( 一端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脚手架作业层的脚手板铺设规定为( 可以不满铺 )。
冲压钢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构造应满足的要求是(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应取130~150mm;且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大于300mm )
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和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应分别为(大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 大于2m )。
有一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48m;步距h=1.5m,跨距La=1.8m,此脚手架连墙件布置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其最大竖向间距和最大水平间距还应不大于( 竖向4.5m:水平向5.4m )。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这是为了( 保证连墙件对脚手架起到约束作用 )。连墙件设置要求是( 应靠近主节点,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对一字形.开口形脚手架连墙件的设置规定( 更为严格,有专门规定 ):
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连墙件构造规定为( 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连墙件必须( 采用可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 )。
剪刀撑的设置宽度( 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 在45°-60°之间 )
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其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运料斜道的宽度和坡度的规定是( 不宜小于1.5m和宜采用1:6 )人行斜道的宽度和坡度的规定是( 不宜小于lm和宜采用1:3 );
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宜( 大于100mm )脚手架立杆底座底面标高宜至少应高于自然地坪( 50mm )
立杆底座下的垫板长度和厚度尺寸是( 不宜小于3跨和小于30mm )。
脚手架施工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可分为( 承重架(结构施工用)3kN/m2、装修架2kN/m2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 如果不采取加固措施,不应开挖 ) 。脚手架搭设时,应遵守:( 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对接扣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杆的接头,在不同步或不同跨的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最近的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各类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应为( 100mm ):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 应在两端按规定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扣件拧紧抽样检查的数目及质量制定标准为:(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每51—90个双排脚手架( 应设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单排脚手架( 应设剪刀撑 )。
脚手架上门洞桁架下的两侧立杆应:( 为双管立杆,副立杆应高出于门洞口的1-2步 )。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设剪刀撑,其规定为( 两端各设一道,并从底到顶连续设置,中间每道剪刀撑净距不应大于15m )。
脚手架的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应设防滑条,其距离为( 250~300mm )。
遇有( 6级 )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 施工组织设计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 10m2 )。
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挂钩挂牢,采取其他方式时卡头的卡子不得少于( 3个 )个建筑工程外脚手架外侧采用的全封闭立网,其网目密度不应低于( 2000目/100cm2 )。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与楼层边沿的距离不应小于( 1m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大于( 40cm ):
高度超过( 24m )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设双层安全防护棚。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 逐项检查 )和验收。悬挑式钢平台的搁支点与上部拉结点,必须位于( 建筑物 )上:
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具备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验算数据.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安全防护设悬挑钢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 固定 )的防护栏杆。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 同一垂直 )方向上操作。
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不得超过多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 施工负责人 )同意,采取相应的可靠措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护栏杆应设置( 1.5m )。
当在基坑四周固定时,栏杆柱可采用钢管并打人地面( 50-70cm )。
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 18cm )的挡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 10m )设一道安全网。
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 25cm )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设。边长为( 50-150cm )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边长超过( 150cm )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固定式的防护门,门栅格的间距不应大于( 15cm )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多高的临时护栏?(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 1100N )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立梯工作角度以( 75°±5° )为宜。
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 35°-45° )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 170×6 )的角钢,埋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 5m )为宜。
支设高度在( 3m )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张拉钢筋的两端必须设置挡板。挡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 1.5-2m ):
混凝土浇筑时的悬空作业,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 扣好保险钩 ),或架设安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 技术鉴定 )或验证方可使安装管道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 站立和行走 )。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分层施工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 正式防护栏杆临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筋作杆件时,上杆直径不应小于16mm,下杆直径不应小于14mm,栏杆柱直径不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 单梯梯梁的强度 )密目式安全网每10cmxlocm=100cm2面积上有多少个以上的网目?( 2000个 )安全帽耐冲击试验最大冲击力不应超过多少?( 500kg )
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用电工程中,必须采用的接地保护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PE线上每处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0Ω )。
施工现场用电系统中,连接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PE线可用( 绝缘铜线 )。施工现场用电系统中,PE线的绝缘色应是( 绿色/黄双色 )。施工现场用电系统中,N线的绝缘色应是( 淡蓝色 )。
施工现场配电母线和架空配电线路中,标志L1(A)、L2(B)、L3(C)三相相序的绝缘色应是(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周边与10KV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是( 6m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220/380V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应是( 6m )。施工现场用电工程的基本供配电系统应按( 三级 )设置。
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PE线的重复接地点不应少于( 三处 )。
架空线路的同一横担上,L1(A)、L2(B)、L3(C)、N、PE五条线的排列次序是面向负荷侧从左起依次为(L1、N、L2、L3、PE)。
配电柜正面的操作通道宽度,单列布置或双列背对背布置时不应小于( 1.5m )。配电柜后面的维护通道宽度,双列背对背布置时不应小于( 1.5m )。
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T△的选择要求 是( I△>30mA,T△>0.1S,T△·T△≯30mA·S )。
铁质配电箱箱体的铁板厚度为不小于( 1.5mm )。
配电室内的裸母线与地面通道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2.5m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中心点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可为( 0.9m )
开关箱中的刀开关可用于不频繁操控电动机的最大容量是( 3.0kW )。
开关箱中设置刀型开关DK、断路器KK。漏电保护器RCD,则从电源进线端开始其连接次序应依次是(间接接触触电的主要保护措施是在配电装置中设置( 漏电保护器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 30m )。开关箱与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 3m )。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中心点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可为( 1.5m )。
一般场所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 ≤30mA )。潮湿场所开关箱中的据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 ≤15mA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 ≤0.1s )。
施工现场专用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一般情况下取为( ≤4Ω )
室内明敷主干线的距地高度不得小手( 2.5m )。Ⅱ类手持式电动工具适用场所是( 潮湿场所 )。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的长度不应大于( 5m )。
电焊机二次线可采用( 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必须采用Ⅲ类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场所是( 狭窄管内 )。
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为不得大于( 30Ω )。
在地沟、管道内等狭窄场所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必须选用( Ⅲ类工具 )。室外固定式灯具的安装高度应为( ≥3m )。室内固定式灯具的安装高度应为( ≥2.5m )
聚光灯和碘钨灯等高热灯具距易燃物的防护距离为不小于( 500mm ):白炽灯和日光灯等普通灯具距易燃物的防护距离为不小于( 300mm ):行灯的电源电压不应大于( 36V )
是否需要编制用电组织设计的依据是( 用电设备数量或容量 )施工现场用电工程建造的依据是(用电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用电工程应建立(8)种档案。
高空施焊时必须使用标准的防火( 安全带 ),戴头罩。高空施焊时必须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戴( 头罩 )严禁将施焊把线绕在( 身上 )或搭在背上。严禁将( 施焊把线 )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 严禁 )将施焊把线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
施焊完成或下班时必须拉闸断电.将地线和把线分开、确定火星( 已熄灭 ),方可离开现场。电焊时严禁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结构钢筋等金属物搭接代替( 导线 )使用。氧气瓶与电焊在同一处使用时,瓶底应垫( 绝缘物 ),防止气瓶带电。焊接方法可分为( 熔焊、压焊、钎焊 )三大类。( 焊接方法 )可分为熔焊、压焊、钎焊三大类。
常用的电阻焊方法有( 点焊、缝焊、对焊 )等三种。常用的( 电阻焊 )方法有点焊、缝焊和对焊等三种:焊接用电缆线应采用( 多股细铜线 ):交流焊机空载电压不得超过( 80 )V:
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最大不得超过( 5 )m:焊机二次侧电源线长度最大不得超过( 30 )m: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 5 )m。
电石起火时必须用干砂或( 二氧化碳 )灭火器,严禁用其他灭火器或水灭火。为防止电焊弧光伤害眼睛,应采取的防护方式是使用( 滤光镜 )。登高焊割作业时,一般认为在地面周围( 10 )m范围内为危险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2005年5月1日 )开始施行: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方针。电焊工接触到的主要职业危害为( 锰尘(烟) ).得了矽肺病的入主要是吸人了( 二氧化硅粉尘 )。
国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40 )mg/m3。
国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甲苯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100 )mg/m3。国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铅烟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3 )mg/m3。
国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铅尘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5 )mg/m3,凡超标均应采取措施。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 特殊管理 ):
( 特殊管理 )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 人事 )档案: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 醒目位置 )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 消防设施 )。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定期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治法》是第( 60 )号主席令公布的。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 职业病危害 )真实情况的,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除给予警告,责令限消防安全必须贯彻的方针(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化学爆炸的实质是高速度( 燃烧 )。火灾等级划分为( 四类 )。动火区域划分为( 3 )。
贮存易燃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 甲、乙、丙 )类。
易燃物品露天仓库四周内应有不小于( 6 )m的平坦空地作为消防通道。
易燃仓库堆料场应分堆垛和分组设置,木材(板材)每个堆垛面积不得大于( 300 )m2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可燃物体属于( 丙 )。
堆料场内确实需要架设用电线路、架空线路与露天易燃物堆垛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线杆高建筑物件中三级耐火等级中的( 屋盯承重构件 )为燃烧体。楼板的耐火极限,三级为( 0.5 )h。
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助燃气体属于( 乙 )。
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不燃烧物品属于( 戊类 )。施工现场的木工作业区,属于( 一级 )动火区域。施工现场动火证由( 项目负责人 )部门审批。
30m以上的高层建筑施工,应当设置加压水泵和消防水源管道,管道的立管直径不小于( 50 )mm。建筑工程广泛使用( 亚硝酸钠 )作为混凝土的早强剂。
下列车辆中,( 拖拉机 )不准进入易燃物品仓库或堆料场装卸作业。易然易爆物品仓库的大门应当向( 向外 )开启。照明灯具与易燃堆垛间至少保持( 1 )m距离。禁火作业区应当距离生活区不小于( 15 )m。
易燃、可燃堆垛场及仓库距离在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 25 )m。易燃的废品集中场地距离在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小于( 30 )m。施工现场必须设立消防车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 3.5 )m。
临时生活设施尽可能搭建在距离修建的建筑物( 28 )m以外的地方。临时宿舍与厨房、锅炉房、变电所之间的防火距离应不小于( 15 )m。临时宿舍距离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场所不得小于( 30 )m。临时宿舍的简易楼层高应控制在( 二层 )以内。
临时宿舍的简易楼安全通道,每层不应少于( 2 )处。
气焊使用的乙炔气瓶应当放置在距明火( 10 )m以外的地方。
电焊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若有接头,接头处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10 )m以外。木材用明火点燃时,最底着火点( 159 )℃。
防火设计中所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 耐火稳定性 )。
焊割作业的乙炔气瓶与氧气瓶两者使用的安全距离是( 5 )m。一般临时设施区域,每100m2配备( 2 )个10L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易燃气体、液体和电器设备火灾的是( BC干粉 )灭火剂。( 塑料品 )燃烧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下列物品中,( 玻璃钢 )是可燃品。
冬季安全施工准备工作应提前( 2个月 ).
冬期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提前( 1个月 )时间编制。冬期施工安全防护器材应( 1个月 )时间到位。
冻土爆破施工离建筑物( 50m )。冻土爆破施工离高压电线( 200m )。
冻土爆破如有哑炮,应在距离原炮眼( 60cm )以外地方另行打眼。使用煤炉取暖,必须提前( 提出使用方案和放火措施审批 )。道路两侧做宽、深各( 300~200mm )的排水沟。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底座应高于地平面( 50mm )并夯实,做好排水。小型锅炉的容量( 20t/h以下 );中型锅炉;大型锅炉。中压锅炉的压力一般在( 1.57~5.9MPa )。
锅炉结构主要由( 锅筒 )、水冷壁、集箱、对流管束、烟火管等受压部件及其他部件组成。以下不属于锅炉附属设备的是( 烟火管 )。
立式直水管锅炉,由锅壳.炉胆、上下管板、直水管等主要( 承压件 )组成。锅炉主要受压部件中起汇集.贮存、净化蒸汽和补充给水作用的是( 锅筒 )。
结构简单、紧凑、易于移动安装和检修,对水质要求不太高是( 卧式锅壳式 )锅炉的特点。
为了保证锅炉燃烧过程的正常进行,空气需要不断地被送人( 炉膛 )内,并及时将燃烧产生的烟气引至炉外,所用设备为鼓风机和引风机。
属于中压容器的压力值为( P=1.6-10MPa )。
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1MPa )。按工作温度分,属于低温容器的温度是( -20—50℃ )。下列不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的是(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下列不属于按制造方法分的有( 钢制容器 )
以下压力表除( 有限止钉的压力表,在无压力时,指针能回到限止钉处 )外,均应停止使用。水位计是锅炉上主要( 安全装置 )之一。
锅炉与压力容器使用的压力表一般都是( 弹性元件式 ),而且大都是单弹簧管式压力表。锅炉与墙壁之间至少留有( 70cm )的间距。
对流管束又称对流排管,是由外径38~51mm的许多( 无缝钢管 )组成。置于上下锅筒之间,是水管冬季液化石油气瓶严禁火烤和沸水加热,只可用( 40℃以下温水 )加热。锅炉房屋顶不准用( 简易油毡屋顶 )。
在发现锅炉缺水时,应( 先判断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然后施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
重大事故是指锅炉压力容器( 由于受压部件严重损坏,或附件损坏等,被迫停止运行,必须进行修“叫水”方法只适用于相对容水量( 较大 )的小型锅炉。
满水事故是锅炉水位高于水位表( 最高 )水位线时造成的事故。
发现汽水共腾时,应减弱燃烧,降低负荷,( 关小主汽阀,打开蒸汽管道及过热器,全开连续排污阀 )并打开定期排污阀,改善给水质量直至恢复正常。
( 炉膛爆炸 )导致炉墙.构架损坏,造成停炉及人员伤亡。高压气瓶的工作压力大于( 5MPa )。
按容积(V,升)分属于中容积气瓶的是( 12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