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田 澎江学J-: 千学 2012年第3期 文献著录格式:王飞军,庄亚其,毛颖盈,等.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3):314—315 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飞军,庄亚其,毛颖盈,黄 涛,林亚芬,孙丽芬 (浙江省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奉化315500) 摘要:早晚稻绿肥还田量以45 t.hm一十石灰l5 .hm 最佳,对早晚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相比无绿 肥,产量分别增加26.O%和47.1%。而绿肥不同翻耕量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无绿肥的增幅为3.7%一11.9%, 平均7.6%。碱解氮、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都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绿肥还田;水稻;产量;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S 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2)03—0314—02 长期以来,水稻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虽然对 植早稻时,施基肥碳酸氢铵450 kg・hm~、过磷酸钙 粮食增产起了重要作用,但导致农田土质变差,肥 300 kg・hm一,追肥尿素210 kg・hm~;种植晚稻 料利用率降低,且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受到 时,施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8:3:4)1.5 t・hm~, 不同程度的污染 。绿肥由于有共生固氮作用以 追肥尿素300 kg・hm~、氯化钾75 kg.hm~。 及对矿质养分的富集作用,能给土壤增加大量的新 1.3 考查项目 鲜有机质和多种有效的矿质养分,使土壤有机质得 早晚稻成熟期各处理调查有效穗,并计算平均 到更新和积累,通过有机胶体,改善土壤物理性 每丛穗数,以平均穗数为标准,取代表性植株3 状,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生产性能,因此 丛,测定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数据,每小 种植和利用绿肥进行培肥改土,意义重大 。然 区实割测产,晒干换算成标准含水量后计算产量。 而近几十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绿肥经济 晚稻收获后用“X”法随机采取试验田0~15 cm 效益低、土地承包期短等原因,奉化市传统的绿肥 耕层土壤。经风干、充分混合后,四分法留取1 kg 养地措施已经很少应用了,绿肥种植养地技术已渐 土壤样本,测定土壤有机质等。 渐淡忘。为了探索绿肥不同翻耕量对水稻产量及对 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 2结果与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1 早稻产量及其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处理1,绿肥还田对早 1.1试验材料 稻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分别增高4.8%, 试验在西坞街道下徐村徐伟定承包田进行,土 12.7%,1.4%。说明紫云英翻耕后能提高穗长、 壤为黄化青紫泥田土种,母质为湖海相沉积物。 有效穗数和干粒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的 供试绿肥为大桥种紫云英,早稻为甬籼15, 增加所致。绿肥不还田,早稻产量最低,仅为 晚稻为宁81。种植模式为绿肥.早稻.晚稻。 5.619 t・hm~。通过绿肥还田措施,早稻产量平 1.2 处理设计 均增加8.4%。随着绿肥还田量增加,水稻产量也 设5个处理:处理1无绿肥还田;处理2绿肥 随之增加,绿肥还田量为45 t・hm~+石灰 15 t・hm 还田;处理3绿肥30 t・hm 还田;处 225 kg・hm 处理早稻产量最高,相比不还田,增 理4绿肥45 t・hm 还田;处理5绿肥还田量 加26.0%。 45 t・hm~+石灰225 kg・hm~。小区面积167 m 。 2.2晚稻产量及其性状 . 绿肥2009年l0月10日播种,10月15日出苗, 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处理1,绿肥还田对晚 2010年4月5日开花,4月16日翻耕。所有处理,种 稻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 收稿日期:2011-01—12 作者简介:王飞军(1963一),男,浙江奉化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庄亚其,E-mail:htlost@163.corn。 王飞军,等: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U 数能够分别高3.6%,9.1%,13.5%,14.2%, 19.2%,但千粒重下降了2.2%。说明紫云英翻耕后 为5.178 t・hm~。通过绿肥还田措施,晚稻产量平均 增加33.7%。随着绿肥还田量增加,水稻产量也随之 能提高晚稻株高和穗长,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和 增加,绿肥还田量45 t・hm一十石灰225 t・hm 的处 实粒数的增加所致。绿肥不还田,晚稻产量最低,仅 理晚稻产量最高,相比对照,增加47.1%。 袁2不同绿肥还田量各处理对晚稻产量性状影响 2.3 土壤养分 翻耕量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分别达到49.8,50.6, 由表3可以看出,经过1年早晚稻种植后表 52.4,53.7 g・kg。。,增幅为3.7%~11.9%,平 明,绿肥翻耕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无绿肥还田 均为7.6%,碱解氮、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都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低为48.0 g・kg~,不同绿肥 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表3 不同绿肥还田量各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4):1—5. 3 小结 涂仕华.化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J].西 长期翻耕紫云英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 南农业学报,2003,16(增刊):7—8. 王德建,林静慧,孙瑞娟,等.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 生物产量 。本试验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 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 45 t・hm~+石灰15 kg・hm 的处理,对早晚稻 (3):426—432. 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相比无绿肥还田,产量分别增 高效江,胡雪峰,王少平,等.淹水稻田中氮素损失及其 加26.0%和47.1%。 对水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 绿肥不同翻耕量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无绿肥还 (4):196—198,205. 王建红,曹凯,姜丽娜,等.浙江省绿肥发展历史、现状 田增幅为3.7%~11.9%,平均为7.6%,碱解氮、 与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6):649—653. 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都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 何平安,李荣.中国有机肥料养分志[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1999,82—98. 参考文献: 吴增琪,朱贵平,张惠琴,等.紫云英结荚翻耕还田对土 王建红,曹凯,张贤,等.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 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 动态变化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14—616. (15):270—273. [2] 方志权.有机农业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0,16 (责任编辑:张才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