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 8年第1 7卷第8期 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口朱继国 崔 岩 刘新颜 【内容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并对“双 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业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推进我省大众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就业协调互动发展研究”(编号:20171slktyb 一039)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L15CGL004)及辽宁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编号:ZK2015077)与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对外开放研究专项课题(编号:JG17zxDwB02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继国(1983.12一),男,山东郓城人;大连交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崔岩,刘新颜;大连交通大学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是国家治理的重 要目标。受高校连年扩招影响,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呈递增 状态。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 万人,而2001年这一数据仅为115万人,15年间,高校毕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创业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及各地区、各 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取得 明显成效,为稳定就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但整体形势仍不 容乐观。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到,“就业是一切的基础, 最大民生就是就业”,“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如 何保证大学生平稳毕业,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成为全社会关 注的焦点。 一生人数增长了650万人。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 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95万人,比2016年增长30万人,其中 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30.1万人,较2016年增加近8000 人。据人社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需要在城镇安 排就业的人数维持在2500万,除掉1000万人左右的登记失 业人员,其余基本上都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 员。同时,受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 作为就业工作重点群体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任 务艰巨,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一)国外现状。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 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源于20 世纪40年代的美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积累了较为成 熟的做法与经验。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百森商学院以 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远见卓识者敏锐地预感到“美国正 作的各项制度加以规范,不健全的具体条例要修改、补充。 比如,党员与组织关系的制度要进一步规范,包括新进教师 党员、离职教师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问题;新生党员与毕业 生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问题。规范党委与党支部的工作制 度、规范党委委员的选举制度等等。二是要完善程序制度。 包括定期召开各支部教师、学生党员代表大会,制定并且完 善党员代表大会的议事办法,规范党员代表的常任制;落实 全委会的职责,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决策机制。 新时代里高校党务工作者要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自 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树立新理念、增加新内容、搭建 新平台、革新制度,在工作中着眼大局、抓住重点,传播好马 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启高校党 建工作的新局面。 微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党务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互 联网,积极搭建新的工作平台。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展开了许多党建工作平台的搭建,诸如:微党课、十分钟 党课、校园微推送、校园微广播、校园微博等等。这些与时俱 进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党 的新精神新意见从“高大上”变得更加“亲民”,使党建工作 “看得见、摸得着”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高校各 党支部还可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 汇演等活动,在校园内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搭建党建活 动新载体还需坚持“以师生党员为本位”,立足于师生党员的 新需求,推陈出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高等校园“党建教育 网络体系”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系部党员同志的发展。 (四)加强党建制度创新。高校党的制度是高校党建中 事关全局稳定的根本性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 代,高校党委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体系。高校 党的制度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党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委、党支部、党小组主导推动、党员领导以身作则、全校师生 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制度意识的加强。良好的党建制度关 系到党建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是实体性制度必须进 一会主义伟大胜利[R].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_T-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6 一步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校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权 】2—8 利主体,高校党委要着眼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对党务工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2R.q. 201 8年第1 7卷第8期 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即所谓的“创业革命”,率先提出 “创业教育”的新思维。20世纪末以来,为解决高失业、创新 活力低下等一系列经济发展乏力的问题,英国、法国、芬兰、 丹麦、挪威等欧洲国家纷纷把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列为经济发 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1世纪初开始,欧盟及其成员国 制机制不够健全,尚未彤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各高校师资主要以就业 办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政 治辅导员为主,缺少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师资队伍,培 训力度不够,多数教师缺少创业实践经验,教学效果自然大 打折扣。四是多数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不够健全,成果 转化率不高。五是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和创业项目匮乏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对高校创业教育产生 了较大影响。 (二)国内现状。国内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显 现于高校扩招以后,“就业难”是这一问题的主要体现。我国 的创业教育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兴起的。近年 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形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 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1998年,“清华大学 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 年,教育部在九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 高校创业教育逐渐从自发探索转向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 展阶段。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 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全面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2015年5月,《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深 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领导等 作了明确规定。同年l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所有高 校从2016年起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纳入学分管 理,同时启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 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 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创 业的主力军。笔者所在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和大学生就 业工作,2017年,为增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把深化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成立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缺少经验、资金和风险意 识。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 我国在校大学生中超过八成有创业意向,其中近两成创业意 向强烈。这说明在国家“双创”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 生开始关注并逐渐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新一轮浪潮中去。但 由于涉“市”未深,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大学生往往选择自身并不是很熟悉的热门行业或没有市场 基础的创业项目,市场开拓困难,专业优势也难以发挥作用, 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遇到资金不足或其他 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停滞,创业失败。 (二)创新创业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大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高 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 的重要途径。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正如火如 荼开展,并已初具规模和效果。但是,与美国、日本、英国等 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基本处于自发、 分散和探索阶段,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产学研 合作、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教育理念还不 能完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 教育不够重视,或者虽然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但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二是缺乏对创新创业教 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的深入研究,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培养体 .270. 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覆盖面,已成为当前制约各高校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瓶颈。 (三)就业创业环境需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来,政府通过 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破除限制就业创业的各种束缚, 完善金融、财税等各项政策扶持,优化创业服务,大力弘扬创 新创业和企业家精神,努力改善全社会就业创业环境。可以 说,当前已进入最好的创业时代。相信随着今后更多、更全、 更实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将会 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涉及教育、 人社、科技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必然会导致职能 交叉、信息不畅的问题存在。一方面存在就业创业信息重复 采集、口径不一的问题,降低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多部门、多渠道发布的就业创业政策、信息过于分 散,不利于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孤岛” 现象的存在,降低了政策的使用效率和实施效果。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着就业观念落后和就业信心 不足等问题。调查问卷显示,约有80%的大学生倾向于国家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环境好、相对稳定、收入和 社会地位较高的单位,中、小微民营企业则少有人问津。一 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脱 离实际,就业期望值偏高。另一方面则容易出现公务员、事 业单位招考挤破头,而小企业招不到人的反常现象。2018年 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38万人通过审核,比2017年高出约4.5 万人,创近7年新高,“公考”竞争激烈但热度不减。同时,随 着就业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理想 时,过于注重自我,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大学生 就业过程中存在较强的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依赖性强,缺 乏诚信,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的表现。面对当前日 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客观评价自己,就业必然会陷人一定的困境。就业期望值偏 高的同时,大学生就业信心却普遍不足。调查显示,有近一 半以上的大学生就业信心不足,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 评价较低,“下层感”较为强烈,很多大学生给自己贴上“屑 丝”的自嘲标签。此外,由于对就业信息了解不多,对职业生 涯缺乏规划,对专业就业前景认同感不强,再加上来自家庭 和社会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持不乐观态度,开始具 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 【参考文献】 [1]王智彪.提质增效推动“双创”纵深发展[J].中国科技产 业,2016,5:21 [2]洪大用,毛基业.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6[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3]吴松,翟文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教 育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104~106 Industrial&Science Tribnn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