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重点难点】梳理中国古代历朝负责民族问题的中央及地方机构、民族政策,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及借鉴作用【导学流程】一、导复习导入二、思(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1)周边民族:(2)管理机构:(3)管理措施:2、汉朝(1)管理机构: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民族事务。(2)民族关系:(3)边疆政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田;在西域也设置3、隋唐(1)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①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③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边疆政策:4、宋朝民族关系:长期并立①各民族政权都吸收中原王朝。。,督率。。,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量移民管理民族事务。。。②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5、元朝(1)背景: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2)民族政策:(3)管理机构:6、明朝(1)管理机构:(2)边疆管理:7、清朝(1)民族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流交往。2.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3.隋唐时期:政治、对外关系;汉朝已经打通、经济文化通道。。。。。。。4.宋朝:陆路交通阻隔;海路:海运发达5.元朝:陆海通道都很畅通。例如,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来华,在中国生活17年,然后由泉州经海陆回到威尼斯,后来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6.明朝:致力于维护和;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止。。187.清朝:对外关系缓慢转型;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政府签订的世纪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拒。三、课堂小结四、检1、汉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高祖强硬B.“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C.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C.任用贤才B.民族关系D.虚心纳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