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浅议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测量评价 浅议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 许 叉 (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对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类型、规律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别讨论了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不同溶液中同一种离 子、两种不同的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关键词:电离;水解;微粒浓度;守恒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7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盐类的水解”—节, 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口】,而其中关于溶液中微 粒浓度大/bl:L较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学习和应用时 普遍感到难度较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bl:L较可分为3种类型,即同 一键是要学会分组。 例2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 中,A.NH4C1 B.NH3・H20 C.NH4HSO4 D.(NH4)2SO4 E.CH3COONH4 F.(NH4)2Fe(SO4)2 G.(NH4)2CO3 c(N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不同溶液中同一种 分析:七种溶液中都存在NHI。B中的NH,・H20 是弱电解质,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发生电离,故o(NH ̄)最 小。其他六种物质均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故c(NHI) 都比NH ・H 0中的大;再仔细观察除氨水外的六种物 质,可发现D、F、G完全电离出2个NHj,而A、C、E 完全电离出1个N ,故D、F、G中的c(NH ̄)大于A、 c、E中的c(NH:);A、C、E和D、F、G中c(NH 大小分 析方法完全相同,以A、c、E为例分析如下:在A、C、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 大小的比较。 1 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这类题目首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弱酸、弱碱的 电离及盐的水解程度都是非常小的,电离或水解生成 的微粒的浓度往往比原微粒的浓度要小的多;在酸性 溶液中,c(OH一)往往是最小的,在碱性溶液中,c(H+)往 往是最小的(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情况)。 E中都存在N 的水解平衡:N +H20;一NH3・H20+ 。 H+,A中电离出的cl_对此平衡无影,if3;C中电离出的 例1 NaHCO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分析:很容易判断出c(Na )>c(HcO ;HCO;在 抑制N 的水解,使平衡左移,c(NH ̄)变大;E中电 离出的CH CO0一水解显碱性,促进NH4的水解,使平 溶液中既存在水解平衡HC03+H O;一H CO +OH一,又 N )变小,故可得到c(NH4):C>A>E。同 存在电离平衡HcO;一cO;一+H+,HCO;的水解程度大 衡右移,c():F>D>G。所以上述七种溶液 于电离程度,故c(OH_)>c(c02_),e(OH3>c(H十);电离 理可分析得到c(NH:和水解程度都很小,故c(HCO ̄)>o(OH-),e(HCO3)> 中c(N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D>G>C>A>E >B。 c(CO ̄一);难点是c(H )和c(co ̄-)大小的判断,此时必须 考虑水电离出的H+,就可得出c(H )>c(co ̄-)。由此可 得到以下排列 顷序:c(Na )>c(HC03-)>c(OH一)>o(n ) 思考:若上述七种溶液中c(NH 相同,你能得出 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正好与上面的顺序相 反吗? >c(CO]-)。 说明:NaHSO4、NaHC03、NaHSO 、NariS等酸式 盐在水溶液中的情况有所不同,强酸的酸式盐NaHSO 在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酸的酸式根HcOi、HsO;、 3两种不同的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一般来说,两种不同的溶液混合后会发生反应,所 以要首先写出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情况(恰好完全反 应还是某一种物质过量)。 HS一在溶液中既存在电离平衡,也存在水解平衡,其中 Hc0;和HS一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 而HSO 一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2不同溶液中同一种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3将0.4 otol・L—CH COOK与0.2 otol・L。。HC1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分析:同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b Jl ̄,序和物质的 化学教学 2013年第9期 不同溶液中含同一种离子,要比较其浓度大小,关 72 测量评价 量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设溶液的体积均为1 L,则 CH COOK为0.4 mol,HC1为0.2 tool。混合后可首先根 据化学方程式列出三行式: CH3COOK+HCI ̄CH3COOH+KC1 来说也是很小的,则n(H )<<0.2mol;溶液显酸性, 则c(H+)>c(oH-)。由此可得到以下排列顺序:cfto)> c(CH3CO0一)>c(c1)>c(-H )>c(OH一)。 说明:高三试题和高考试题中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时,常涉及以下两组混合溶液: ①NH CI~NH ・H 0(1:1), 起始(mo1)0.4 0.2 0 0 转化(mo1)最终(mo1)0.2 0.2 0.2 0 0.2 0.2 0.2 0.2 ②CH3COOH~CH3COONa(1:1)。一般均按电离程 度大于水解程度考虑。 如:NH4CI~NH3・H20(1:1) 溶液中含 0.4 mol,CI-0.2 mol,CH COO一0.2 mol, CH COOH 0.2 mol。溶液中既存在CH COOH的电离 CH COOH;CH COO一+H+,也存在CH3COO一的水 解CH3COO一+H20------CH3COOH+OH一,CH3COOH和 c(NH4)>c(cr)>c(OH一)>c(H+) CH3COOH-CH3COONa(1:1) CH COOK(1:1)混合后是显酸性的,即电离为主,由此 可忽略CH COO~的水解(考虑和不考虑最终结果是一 样的,忽略一个反应,分析起来更容易些),则剩余的 CH COO一(0.2 mo1)和CH COOH电离出的CH COO一 c(CH3COO-)>c(N >c(H+)>c(0H_)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的和要稍大于0.2 mol,而CH COOH的电离程度相对 (上接第63页) 3.2重视有机化学的复习 小题时会忽视主题干的信息。另外,有些信息需要考生 在阅读全题和应答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和掌握。教师可将 了解和掌握的化学学科发展动态和社会热点问题,与 由于考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时间较短,而历年来有机 化学总是考生薄弱的环节,复习和备考时应关注以下几 个方面:(1)不仅要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基本概 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熟悉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 中的具体应用事例,引导学生多阅读、了解新知识,培 在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 分析、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考生的评价能力。要 引导考生认真对待课本中出现的实验,深刻理解实验 念,同时还应加强对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的碳链异构、位 加强对重要有机反应类型的理解和掌握,如取代、加 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书写。(2)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成、消去、酯化、氧化、还原、加聚、缩聚等常见反应类 型。(3)熟练掌握几个不同单体生成某一聚合物的书 写,特别要注意二烯烃的1,2一加成和1,4一加成。(4)要 的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 主动的思考,重视归纳与概括、分析与解释、反思与评 注意规范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注意有机物结构简式 及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反应条件、氢、碳原子个 数等细节。(5)以某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的合成 价。在探究陛实验中,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实 验,将实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置于具体的实验探究活 路线设计。(6)对有机框图的合成路线中各种物质的推 断,结合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的变化逆向或正向推导,注 意分析合成路线中各反应先后顺序以及采取该反应顺 动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验中培养质疑能力 和批判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为解决某一问题而提出解 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能对过程或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 和评价。 序的原因,了解保护基的作用等。 3.3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考信息题往往给出的信息不止一条,可能是比较 明确的显JI生信息,也可能是需要深入挖掘和转换的隐含 参考文献: f1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11上海卷考试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信息,所需的信息可能出现在总题干,也可能在具体的 小题中,因此考生必须对众多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同 时要注意联系试题前后,很多考生往往在回答较后面的 化学教学 2013年第9期 f2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 纲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