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如何开展
文化馆体系作为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文化馆体系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必须进入决策前端,群众文化学科建设和专业化建设是文化馆体系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建设已显示其政治的重要性和历史的紧迫性。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文化活动的受益者,在深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到在思想内容上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在审美取向上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真正起到潜移默化、寓教娱乐的社会效益,要时时刻刻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等具体概念,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群众文化工作从来就是文化工作的半壁江山,在区、县(市)的文化工作中份量更重。现在,宏观文化管理体制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群众文化工作作为政府主导的文化事业,在我们全部工作中的地位和份量进一步凸现。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论断。其中,非常响亮的口号和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归根到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工作既肩负着通过繁荣文化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使命,也担负着加强文化建设,解决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的重任,这中间,群众文化工作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有足够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構建和谐社会,需要繁荣群众文化,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的利益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广大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社会。人的文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欣赏专业文艺作品,二是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广泛。可以说,群众的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满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本领。无论是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还是组织、引导群众自娱自乐,都需要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锻炼身体,而且会让时间和生命更加充实、更富有意义,更有艺术品位和文化品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要求不断增强,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就显现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发挥文化的引导、沟通与创造和谐的重要作用
文化在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中,从来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先秦两汉时期《礼记·乐记》就提出“礼别异,乐和同”的观点,并且认为,这种和谐,是通过文化艺术的引导,在新的道德高度和审美境界上达到的和谐,也就是所谓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文化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群众文化既是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化方式,又是在更广的范围上进行文化交流,动员更多的人,沟通更多的人的一种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人们内心的表达、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增进人们的相互认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思想情操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成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文化的“以文化人”的社会功能在提升人的素质中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群众文化活动,对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具有文化的其他门类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防范“黄赌毒”等社会毒瘤的有力武器,是提升人的价值追求、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社会转型,出现一些人的精神世界断裂,道德失范等种种现象的背景下,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切实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具有特别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二、树立“服务”的理念,为发展造势,为群众造福
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政府主导,为社会、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认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尽心尽职地推进群众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事业的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群文工作很辛苦,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好的社会评价。但一年下来,究竟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有的地方和单位,活动搞得不少,这个奖、那个奖也拿了不少,但社会评价、群众评价、领导评价却并不那么高。什么原因?
我认为工作的指导思想上缺乏“服务”的理念是重要原因。不少同志一讲文化,往往喜欢用组织了多少场活动,获得多少奖项等数字来说明自已做的工作。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我们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经济发展主要靠数字说明问题,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靠人们的体验、靠感受,你设施建得最多,活动搞得最多,老百姓仍然感觉不到有多少实惠,仍然体验不到享受文化,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不到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作用力,你的工作就很难得到认同。因此,评判文化工作,特别是评判群众文化工作做得如何的主要的衡量标准,不是看你建立多少组织,办了多少阵地,搞了多少活动,主要应该是群众的认同和满意度,是党委、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同和满意度。现在,文化工作特别是农村和基层的文化工作的基础还不是十分厚实,群众文化工作的制约因素很多,再加上“众口难调”的原因,要让群众文化工作都能得到好评比较难。但是让我们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同,使大多数人感到比较满意是能够做到的。关键在哪里?关键就是要牢固地树立服务的理念,努力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上下功夫。群众文化工作在服务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主要应落实在“为发展造势、为群众造福”上。
为发展造势,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文化渗透力强的优势,努力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为推进发展营造氛围,加油鼓劲,提供动力。群众文化工作一定不能游离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外,就文化搞文化是没有出息的。文化工作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关起门来搞文化,一天到晚只要别人理解文化、支持文化,而我们自己的工作却远离中心、远离大局,就不可能使我们的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有的同志讲,我们搞的是群众文化工作,似乎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服务不是“门板饭”。其实,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从根本上讲,也是服务群众。群众文化工作本身就具有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基本内涵,因此,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应该主动地关注中心,贴近中心,关注全局,服务大局,要贴上去,融进去,使文化的作用渗透到全局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文化的各项活动,更具有影响力、动员力、号召力。尤其是要紧扣中心,组织开展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从而使群众文化工作获得一举几得的成效,也就是既为发展造势,又为文化争光,既体现了文化服务中心又通过活动服务群众,既增添了文化发展的亮点,又使文化工作得到更多认同和支持。
为群众造福,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群众文化活动搞丰富、搞热闹。现在群众文化工作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文化生活十分单调枯燥,特别是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活动更为薄弱;二是城市不同层面的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关照,群众有选择地享受文化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我们常常听到的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不外乎基层文化生活枯燥无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多彩。从现有的条件看,要让老百姓对文化工作十分满意确实比较难,但我们绝不能因“难”而无所作为。群众文化工作姓“群众”、为群众,这是群众文化工作的“根”,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应当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和主攻方向。
三、发展方向
1.加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
辅导工作是文化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面向全县,以城镇促农村、以农村充实城镇(组织举办各级各类农民文艺汇演、文艺调演、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活动,将好的节目和作品在全县进行巡演和巡展)。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执行“十字”原则(业余、小型、自愿、多样、节约),具体措施:
1.1文化馆每年年初要制定出发展社区群众文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每年要举办2次以上有乡镇文化站文化专干和社区文化骨干参加的群众文化专题和群众文化专业知识的培训班,根据各自的特色安排和调整群众文化辅导员,并制定出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安排。
1.2在群众文化辅导员的安排上,尽可能派出一些有能力,懂专业的同志,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制约群众文化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专业不对口,造成的人员闲置。
1.3文化馆根据群众文化辅导员的工作,实行工作问责制,对于个别不称职或不能胜任工作的,特别是对社区群众文化辅导工作长期不管不问的辅导员,要根据考评考核办法进行惩罚。
2.加强文化阵地活动
文化馆的阵地活动和辅导工作就象文化馆的左右手是缺一不可,没有阵地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空空荡荡。文化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千方百计的创造条件,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场所、文化骨干之家和教育群众和青少年的课堂。阵地活动注意形式要多样化,把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的运用起来。阵地活动还要经常化,准确掌握活动规律、科学安排活動时间。
3.加强对外交流、比赛的演出力度
要多方争取资金、多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为宣传贺兰、宣传宁夏再立新功。同时,参加演出的演员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义务水平。
4.办好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班
文化馆是国家为指导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而设立的专业机构,它不但是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而且还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和培训中心。所以办好各级各类辅导班和培训班是文化馆的义务也是责任。办好各级各类辅导班和培训班可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文化活动质量的提高。更主要的是为我县培养和储备了大批的文艺骨干。
5.加强干部职工专业的学习
文化馆是一个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它不同于其它艺术表演团体,因此,它的工作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这就要求我们文化馆的干部职工,既要会组织群众,又要能辅导群众;既要有专业本领,又要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艺术修养。也就是说只有使自己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才能更好的适应文化馆的工作。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为了适应群众多方面文化的需要,为了自身业务修养的不断提高,应该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不仅要在本专业上下功夫,同时也要逐步学习单位与本专业有联系的业务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群文事业做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