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101418 A(43)申请公布日 2020.05.05
(21)申请号 201911355124.0(22)申请日 2019.12.25
(71)申请人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中新广州知识
城凤凰三路17号自编五栋304室
申请人 北京中地交科玄武岩复合材料技术
研究有限责任公司(72)发明人 张少锦 赵超 薛晓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刘媖(51)Int.Cl.
E01C 11/02(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及其使用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该贴缝带包括:防粘薄膜层、高分聚合沥青层、玄武岩纤维布层、高分聚合沥青层,防粘薄膜层为双面涂有防粘涂层的聚乙烯薄膜,高分聚合沥青层为高分聚合改性沥青,玄武岩纤维布层为研制的特种玄武岩纤维布;其制备方法是将玄武岩纤维布加热,并从高温的高分聚合沥青液中拉过,充分冷却;表面贴上防粘薄膜层,卷捆成型;并应用于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该贴缝带使用了玄武岩纤维和高分聚合沥青两种高性能材料,具有很好的自粘效果,且强度高、密水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冷缝处理,增强冷缝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效果,有效降低冷缝处渗水、裂缝等病害。
CN 111101418 ACN 111101418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该贴缝带由四层主结构层构成:高分聚合沥青层(1)、玄武岩纤维布层(2)、高分聚合沥青层(3)、防粘薄膜层(4);
所述防粘薄膜层为双面涂有防粘涂层的聚乙烯薄膜;
所述高分聚合沥青层为专门研制的特种高分聚合改性沥青,其60℃动力粘度大于200000MPa、135℃动力粘度小于4.5MPa、软化点大于80℃,不仅具有很好的粘度,且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
所述玄武岩纤维布层为使用玄武岩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拉丝加入浸润剂制成,所述浸润剂与沥青类材料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聚合沥青层用量在1000g/m2-2500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纤维布重量为150g/m2-30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缝带厚度为1.5mm-3mm。
5.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S1.将玄武岩纤维布在100℃环境中加热4-6分钟;
S2.将玄武岩纤维布从高温的高分聚合沥青液中以0.01m/s速度拉过,使其表面及内部浸润有沥青层;
S3.将裹敷有沥青的玄武岩纤维布从5℃水中以0.01m/s速度拉过,以使热沥青充分冷却;
S4.贴缝带继续往前低速移动,清除表面水渍后,在贴缝带上表面贴上防粘薄膜层;S5.贴缝带经旋转轴卷捆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长时间使用后,贴缝带中的玄武岩纤维可回收再利用,经上述S1-S5制作流程后,可制作成新的贴缝带再次使用,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点。
7.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如下:
在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使用方法如下:S21.分层铣刨待重铺路面,并在边缘接缝处做好台阶;
S22.用清扫车和高压吹风机将铣刨后路面和台阶清理干净;S23.在铣刨后的待重铺路面撒布沥青碎石同步封层;S24.在接缝及同步碎石上撒布乳化沥青;S25.摊铺底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S26.将贴缝带贴在接缝处,并将上层的防粘薄膜层撕掉;S27.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6中,贴缝带应在新摊铺的底层沥青混合料上部留有6-12cm左右搭
2
CN 111101418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接宽度,且槽壁上的贴缝带较槽壁顶部低1-2cm,以保证面层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6中,接缝处碾压时应与旧路面重叠碾压,且需适当增加碾压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7中,接缝处碾压时应与旧路面重叠碾压,且需增加碾压次数。
3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1/5页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新铺筑的沥青混合料与原已冷却成型的沥青路面搭接并形成一体,在搭接处形成的软弱结合面成为沥青路面冷缝,冷缝在沥青路面坑槽维修及营运通车道路铣刨重铺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由于施工温度的影响,冷缝处是沥青路面的软弱结合面,容易产生裂缝、渗漏水等病害。
[0003]营运通车道路沥青路面施工及维修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是困扰道路工程界的一大难题。目前冷缝处理方法都较为简单,一些处理措施包括:将原沥青路面冷缝部位处理成台阶状,以便新旧沥青路面更好的搭接;在搭接处撒布乳化沥青,以便搭接处新旧沥青混合料有加强的粘结。
[0004]本发明从冷缝处普遍存在的病害防治角度出发,采用玄武岩纤维和高分聚合沥青两种高性能材料,研发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并提出其在冷缝病害防治中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沥青路面冷缝处理方法及措施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及其使用方法。[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由四层主结构层构成,包括:高分聚合沥青层(1)、玄武岩纤维布层(2)、高分聚合沥青层(3)、防粘薄膜层(4);
所述防粘薄膜层为双面涂有防粘涂层的聚乙烯薄膜,该层主要功能为了保护高分聚合沥青层,防止高分聚合沥青层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受污染及破坏;
所述高分聚合沥青层为专门研制的特种高分聚合改性沥青,其60℃动力粘度大于200000MPa、135℃动力粘度小于4.5MPa、软化点大于80℃,不仅具有很好的粘度,且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所述高分聚合沥青层用量控制在1000g/m2-2500g/m2;
所述玄武岩纤维布层为研制的特种玄武岩纤维布,其是使用玄武岩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拉丝加入浸润剂制成,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所述浸润剂与沥青类材料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所述玄武岩纤维布重量为150g/m2-300g/m2,每股纤维束较疏松,且编制成布孔隙较大,以便制作贴缝带时高分聚合沥青能渗透到纤维束内,与纤维布形成整体;上述贴缝带厚度控制在1.5mm-3mm;
上述贴缝带使用的是高分聚合沥青,其在常温下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可固定贴缝带,不致扰动偏位;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制作流程如下:
4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2/5页
S1.将玄武岩纤维布在100℃环境中加热4-6分钟;
S2.将玄武岩纤维布从高温的高分聚合沥青液中以0.01m/s速度拉过,使其表面及内部浸润有沥青层;
S3.将裹敷有沥青的玄武岩纤维布从5℃水中以0.01m/s速度拉过,以使热沥青充分冷却;
S4.贴缝带继续往前低速移动,清除表面水渍后,在贴缝带上表面贴上防粘薄膜层;S5.贴缝带经旋转轴卷捆成型;进一步的,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长时间使用后,贴缝带中的玄武岩纤维可回收再利用,经上述S1-S5制作流程后,可制作成新的贴缝带再次使用,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点;
在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施工流程如下:S21.分层铣刨待重铺路面,并在边缘接缝处做好台阶;
S22.用清扫车和高压吹风机将铣刨后路面和台阶清理干净;S23.在铣刨后的待重铺路面撒布沥青碎石同步封层;S24.在接缝及同步碎石上撒布乳化沥青;S25.摊铺底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S26.将贴缝带贴在接缝处,并将上层的防粘薄膜层撕掉;S27.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000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6中,贴缝带应在新摊铺的底层沥青混合料上部留有6-12cm左右搭接宽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6中,槽壁上的贴缝带较槽壁顶部低1-2cm,以保证面层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7中,接缝处碾压时应与旧路面重叠碾压,且需适当增加碾压次数。
[0010]本发明综合应用玄武岩纤维和高分聚合沥青两种高性能材料,研发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可有效加强冷缝处新沥青混合料与旧沥青路面的粘结,有效避免冷缝处渗水、裂缝等常见冷缝病害的产生。[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生产设备及工艺简单,可实现流水线式的快速生产,且玄武岩纤维带具有可循环利用的特点;
(2)本发明的贴缝带具有自粘效果,用于冷缝处理,施工简单,仅需增加一道粘贴贴缝带的工艺;
(3)本发明的贴缝带用于冷缝处理可有效降低冷缝处渗水、裂缝等病害的产生。附图说明[0012]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贴缝带结构示意图;
5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3/5页
图2为铣刨重铺冷缝处理结构示意图;图3、图4为坑槽冷缝处理结构示意图;图5为贴缝带生产工艺流程图;图中:1、高分聚合沥青层;2、玄武岩纤维布层;3、高分聚合沥青层;4、防粘薄膜层;5-1、原路面沥青层1;5-2、原路面沥青层2;5-3、贴缝带;5-4、重铺沥青层1;5-5、重铺沥青层2;5-6、沥青碎石同步封层; 6-1、切除后的坑槽;6-2、贴缝带;6-3、切除后的坑槽壁;6-4、原路面;6-5、回填的沥青混合料2;6-6、乳化沥青层。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14]如图1所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由高分聚合沥青层1;玄武岩纤维布层2;高分聚合沥青层3;防粘薄膜层4组成。[0015]高分聚合沥青层1、3具有自粘效果,与原沥青路面有很好的粘结效果,便于施工。玄武岩纤维布层2中玄武岩纤维生产时使用的一种特殊浸润剂,其与沥青类材料粘结效果好。
[0016]贴缝带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S1.将玄武岩纤维布在100℃环境中加热5分钟左右;
S2.将玄武岩纤维布从高温的高分聚合沥青液中以0.01m/s速度拉过,使其表面及内部浸润有沥青层;
S3.将裹敷有沥青的玄武岩纤维布从5℃水中以0.01m/s速度拉过,以使热沥青充分冷却;
S4.贴缝带继续往前低速移动,清除表面水渍后,在贴缝带上表面贴上防粘薄膜层;S5.贴缝带经旋转轴卷捆成型。[0017]实施例1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由四层主结构层构成,包括:高分聚合沥青层1、玄武岩纤维布层2、高分聚合沥青层3、防粘薄膜层4;
所述防粘薄膜层为双面涂有防粘涂层的聚乙烯薄膜,该层主要功能为了保护高分聚合沥青层,防止高分聚合沥青层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受污染及破坏;
所述高分聚合沥青层为专门研制的特种高分聚合改性沥青,其60℃动力粘度大于200000MPa、135℃动力粘度小于4.5MPa、软化点大于80℃,不仅具有很好的粘度,且具有良好施工和易性,所述高分聚合沥青层用量控制在1000g/m2-2500g/m2;
所述玄武岩纤维布层为研制的特种玄武岩纤维布,其是使用玄武岩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拉丝加入浸润剂制成,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所述浸润剂与沥青类材料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所述玄武岩纤维布重量为150g/m2-300g/m2,每股纤维束较疏松,且编制成布孔隙较大,以便制作贴缝带时高分聚合沥青能渗透到纤维束内,与纤维布形成整体;上述贴缝带厚度控制在1.5mm-3mm;
上述贴缝带使用的是高分聚合沥青,其在常温下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可固定贴缝带,
6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4/5页
不致扰动偏位;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沥青路面冷缝处理用贴缝带制作流程如下:S1.将玄武岩纤维布在100℃环境中加热4-6分钟;
S2.将玄武岩纤维布从高温的高分聚合沥青液中以0.01m/s速度拉过,使其表面及内部浸润有沥青层;
S3.将裹敷有沥青的玄武岩纤维布从5℃水中以0.01m/s速度拉过,以使热沥青充分冷却;
S4.贴缝带继续往前低速移动,清除表面水渍后,在贴缝带上表面贴上防粘薄膜层;S5.贴缝带经旋转轴卷捆成型;进一步的,玄武岩纤维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的特点,长时间使用后,贴缝带中的玄武岩纤维可回收再利用,经上述S1-S5制作流程后,可制作成新的贴缝带再次使用,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点。[0018]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施工流程如下:在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施工流程如下:在铣刨重铺路面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施工流程如下:
S21.分层铣刨待重铺路面,并在边缘接缝处做好台阶;
S22.用清扫车和高压吹风机将铣刨后路面和台阶清理干净;S23.在铣刨后的待重铺路面撒布沥青碎石同步封层;S24.在接缝及同步碎石上撒布乳化沥青;S25.摊铺底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S26.将贴缝带贴在接缝处,并将上层的防粘薄膜层撕掉;S27.摊铺上层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6中,贴缝带应在新摊铺的底层沥青混合料上部留有6-12cm左右搭接宽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6中,槽壁上的贴缝带较槽壁顶部低1-2cm,以保证面层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7中,接缝处碾压时应与旧路面重叠碾压,且需适当增加碾压次数。
[0022]实施例3
如图3、4所示,在路面坑槽挖除回填施工中使用本发明的贴缝带处理冷缝,施工流程如下:
S31.根据坑槽病害范围大小,沿病害四周切缝,并用风镐将坑槽内的沥青混合料挖除;S32.在槽底及切缝壁撒布乳化沥青;S33.在坑槽四周切缝处贴上贴缝带,并将贴缝带的防粘薄膜层撕掉;S34.乳化沥青破乳后,将热沥青混合料倒入坑槽内,碾压成型。[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1中,坑槽的内沥青混合料挖除后应将坑槽内清扫干净,无碎石粉尘。
[00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3中,贴缝带应沿着槽壁四周粘贴,贴缝带在槽底有6-12cm
7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5/5页
左右的搭接宽度。[0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3中,槽壁上的贴缝带较槽壁顶部低1-2cm。[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限于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图3
9
CN 111101418 A
说 明 书 附 图
图4
图5
10
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