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东魁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年第07期
【摘要】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32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61例和对照组160例,对照组给予膀胱即时灌注术联合膀胱水扩张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最大排尿容量、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但试验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排尿次数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9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7.0.02 间质性膀胱炎[1]为泌尿外科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发病多见于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且男女患病比例为1:10。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尿频、尿急、盆腔疼痛不适,疼痛感在憋尿时加重,排完尿后疼痛症状减轻。由于此病病因病理不明确,发病机制较为复杂[2],临床上只能稍微缓解症状,使此病不能得到有效治疗。为研究此病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32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部分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3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例,女219例;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6.5±1.3)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4.1±12)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严重的尿频、尿急、盆腔疼痛不适,疼痛感在憋尿时加重,排完尿后疼痛症状减轻等。患者经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与尿检查为阴性,膀胱容量在340 mL以下。均经泌尿超声、尿抗酸杆菌试验、尿脱落细胞徐检查及经尿培养检查,排除结核、结石、肿瘤及感染引起的下尿路感染症状等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1例和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膀胱即时灌注术联合膀胱水扩张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
1.2.1 膀胱水即时灌注术联合膀胱水扩张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给予患者腰麻加连续性硬脊膜外麻醉,将F21膀胱镜置入患者体内,对患者的膀胱粘膜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溃疡及斑状出血点出现。采用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生理盐水、肝素混合液进行灌注,首次灌注的混合液量为膀胱最大容量的2倍,之后逐渐加量到420 mL,并持续维持10 min。灌注后再次查看患者的膀胱粘膜是否有溃疡及斑状出血点出现,并常规留置尿管。 1.2.2 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药方组成:滑石21 g,白芍13 g,陈皮15 g,牛膝14 g,王不留行
16 g,栀子15 g,沉香11 g,当归13 g,柴胡10 g,冬葵子12 g,川楝子11 g,甘草7 g。气虚下陷者加黄芪13 g,白术11 g,人参9 g;肺热壅盛者加麻黄7 g,石膏19 g;湿热下注严重者加萹蓄14 g,车前草21 g。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最大排尿容量、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4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身体状况处于优良状态,无其他疾病,91~100分;稍有轻微的不适感,但能正常生活,81~90分;身体状况一般,勉强能正常生活,71~80分;患者仅能简单的生活自理,61~70分;自理能力较差,需他人帮助,51~0分;生活大部分依靠他人,41~50分;需要特殊护理,生活全部不能自理,40分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文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降低,但试验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排尿次数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x±s) 组别 疼痛程度
评分 最大排尿容量 24 h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排尿次数 生活质量评分
试验组 治疗前 5.78±0.32 110.07±1.23 25.18±1.03 73.21±1.23 n=161 治疗后 1.88±0.31*# 155.83±0.26* 9.42±0.12*# 96.68±1.26*# 对照组 治疗前 5.73±0.22 110.26±2.61 25.22±1.05 74.59±1.42 n=160 治疗后 2.99±0.13* 155.18±1.06* 12.23±0.6* 90.23±0.26*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 论
间质性膀胱炎[3]为临床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常表现为盆腔、膀胱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尿液毒性作用、感染等有关,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将膀胱水即时灌注术联合膀胱水扩张术[4]与中药有效结合在一起,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导致膀胱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湿热下注、肝郁气滞所致[5],柴胡、川楝子、白芍、牛膝、甘草等联合应用,具有清热利湿、镇痛抗炎、行气活血等功效,有效针对性地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明显改善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宜群,梁家伟.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泌尿外科杂志学,2014,35(20):1447-1448.
[2] 何大林,李晓东.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研究[J].现代临床泌尿外科学,2013,35(30):2559-2560.
[3] 刘丽婷,马天慧.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浙江临床泌尿杂志出版社,2013,29(38):115-116.
[4] 刘小洪,马天林,梁开慧,等.阿米替林与中药辨证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J].东北临床泌尿外科学,2012,22(33):66-67.
[5] 牛丽红,华天湖.中医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3,26(39):2266-22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