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解题方略
作者:温继周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4-0284-01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材料是以文言文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要完成好这个考题,前提条件就是要能读懂文言文材料。读懂文言文材料,对文言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个难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大多数来自民办学校和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无异于读“天书”。那么,有没有可能在不能完全读懂或完全读不懂“天书”的情况下,让基础不好的学生也能或多或少拿到一定的分数呢?答案是肯定的。人们常说“天机不可泄露”,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泄露一些“天机”,寻求解答“天书”之道,为学生在高考战场上赢得胜利助一臂之力。
天机一:抓住材料中概括性句子或多次反复出现的词语。这类词句一般能体现材料核心内容。例如2014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第一则材料: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问:材料主要体现孔子观。(1分)
[解析天机]此材料,就句间关系看,是总分关系,首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具有概括作用,且“益”和“损”是反义词;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是“友”。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交友观”或“择友观”。
天机二:利用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忽略与题干无关的难点信息。例如2014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第二则材料:
子日:“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问: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解析天机]本考题有两问,第二问以正确解答第一问为前提。如果不看题干中的信息,学生极有可能不理解“微生高直”,看看题干就能发现“微生高”是人名,这样材料中的第一句就好理解了。材料中的“醯”,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既不知读音,也不知意义,是个难点信息。但放弃这个难点信息并不影响材料解读和试题解答,因为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的依据是“乞”这一行为,而不是“乞”的对象,换句话说,微生高“乞”醯(醋)还是“乞”别的什么,都不影响孔子对微生高的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机三:利用题干与材料中的相同信息源(词语)。信息源相同,告诉学生题干和材料两者的陈述对象指向一致。例如2015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俱,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问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2分)
问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
[解析天机]通过比较第一小题题干和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有与题干相同的信息源“知言”、“善养”。善养什么呢?材料中的原句是“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那这个“之”指代对象就应是答案所在。由本句的前两句不难看出,“之”指代对象是浩然之气。
天机四:保留关键实词和必要虚词,删除无义虚词。以上述2015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第二小题为例解读此天机妙用。
[解析天机]先运用天机三,比较第二小题题干和画线部分材料,不难发现相同信息源是“知言”和“养气”。“知言”和“养气”的功能是什么呢?我们只需要把“知言”和“养气”后面的无义虚词删除,就可以得到答案:“知言,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配道义,于事无慎。”
天机五:理思路找观点。分析近几年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材料,不难发现这些材料从文体或表达方式上看都是议论性质的。虽说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语言形式上有较大差异,但在行文思路上有共性,即观点——分析——小结(或者只有观点——分析,或者只有分析——小结),而且观点通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用“故”、“是故”、“是以”、“则”等词加以引导。掌握了这一“天机”,学生就较容易找到材料的思想观点。例如2016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问: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解析天机]如何快速找到墨子的“为政”思想?通读整个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此材料是议论性文字,其行文思路是先分析后小结。墨子的“为政”思想就是文尾“是故”引导的句子,即“用财不费”和“民德不劳”两个方面,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就是所要的答案了。退一步說,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达出墨子的思想,就是照抄原文这八个字,也不可能不给0分。
天机六:学点辩证分析。对于概括性试题,其答案具有唯一性,灵活运用上述五大“天机”就基本无忧。但是,对于具有开放性的评价类试题,要求学生能联系自我联系现实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则需要教师传授学生一点思辩方法。例如浙江某地2016年高考模拟题: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问:结合以上内容,评析儒家“性本善”思想的构建依据。(4分)
[解析天机]题干已概括出材料的思想内涵,即“性本善”,要求学生评析这一思想的构建依据。要完成这一道题,先要运用前述五大“天机”,找到儒家“性本善”思想的构建依据,即“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再评析这一构建依据的合理性。答案思路当是提出观点——作点分析——小结照应。
上述六大“天机”,应综合运用才能发挥最大效能。教学实践证明,不少学生的确能在不能完全读懂或完全读不懂“天书”的情况下,运用这些“天机”可以拿到可能丢失而不再丢失的分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