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千年古镇——松口

千年古镇——松口

来源:好走旅游网


千年古镇——松口

这个周末,爸爸妈妈带着我乘车约45分钟,回到了妈妈的故乡千年古镇——松口。 我们先来到松口的梅东桥上,放眼望去,桥的左边远山如黛,绿树如烟,右手边的临河街道是写满历史的老街——建于明朝的“世德新街”,从街口望去,两边竖立着长长店铺街楼,一眼望不到边,街道是著名的骑楼式建筑,下雨时大家可在卡楼行走里不会淋雨,举头向上望,屋檐建筑则是法国式的建筑,和香港外马路的建筑是一样的,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们在这儿修建码头和商店,用全都从南洋运回来的水泥,我妈她们到现在还管“水泥”叫“洋灰”,“世德新街”经过华侨们不停的整修,终成融合了中西建筑智慧,别具一格的骑楼名街。

顺着骑楼继续前行,可以看到梅江旁边的“火船码头”,这里是“下南洋”的标致,是客家人衍播四海的出发地,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一直保留到今天,100多年前,许多客家人就是从这个码头踏歌上路,远赴南洋,沿梅江顺流而下,经过潮州等地再到南洋谋生。1918年的夏天,孙中山就时从这里坐着“机械船”到南洋的,由于当时船烧的是木炭,船的烟囱飘着火花,所以称“机械船”为“火船”,“火船码头”也因此得名。历史的脚步是前进的,现在的火船码头已被废弃,人们都坐着飞机去南洋,松口水运逐渐衰退,“火船码头”如繁华的画卷只保留在历史的记忆中,但是,在众多华侨的心中,这个码头永远是漂泊的符号,是背井离乡的起点,我在静静的站在 “火船码头”,仿佛听到“这边唱来哪边和”的哀伤送别山歌和看到奋斗不屈的华人出门远行的背影。

松口千年时光的故事数不清、说不完,怡静的河水,悠悠的山歌、国父的足迹,……欢迎您到松口来,感受我们客家人奋斗的足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