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

来源:好走旅游网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 10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4、在M+N→盐+水的反应中,M和N不可能是 A.HCl和NaOH C.H2SO4和Fe2O3

B.CO2和Ca(OH)2 D.AgNO3和BaCl2

5、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图1,区分硬水和软水 B.图2,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图3,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4,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7、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8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 ) A.1.1g

B.2.2

C.4.4g

D.5g

8、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9、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SO2

B.NO2

C.NH3

D.N2

10、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2 / 10

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 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11、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1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e

B.N2

C.H

D.2O2

13、在20℃时,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经历如下变化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 ) A.溶液甲是饱和溶液

B.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C.溶液丙若蒸发10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4g D.溶液乙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丙溶质的质量分数 14、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3 / 10

1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6、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17、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18、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 / 10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9、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20、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 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请从①冰水混合物、②铜粉、③硫酸铜、④活性炭、⑤氧化铁、⑥硫磺、⑦稀盐酸、⑧澄清石灰水、⑨锰酸钾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

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钾元素________。 ②2个氮原子________。 ③2个水分子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 ⑤标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2)写出“3CH4”中“4”的含义______________。

5 / 10

3、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原子:_______; (2)硫酸钾:_______;

(3)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 (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

1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

2、如图是“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A中加入5 mL浓氨水,B中加入20 mL含酚酞的蒸馏水,罩上大烧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6 / 10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2、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9.0g于烧杯中,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10 5.0 3 10 3.0 4 10 1.5 5 10 X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剩余固体质量/g 请计算:

(1)X的值为____。

7.0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7 / 10

七、 《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

8 / 10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A 2、D 3、A 4、D 5、B 6、C 7、B 8、B 9、B 10、D 11、C 12、A 13、B 14、B 15、C 16、C 17、D 18、A 19、D 20、C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 ②④⑥ ⑦⑧ ①⑤ 2、K 2N 2H2O NH4+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3、3Mg K2SO4 Na、Cl N2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9 / 10

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B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防止氨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或使氨分子局限在一定空间内运动,浓度增大,实验现象明显)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9.9(2)90%.

2、(1)1.5(2)83.3%(3)14.6%

七、 《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1、B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