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 2006-4 恩施州辖2市6县,总人El 384万,其中农业人口占 解决丁通信难。 88%,少数民族人口占52.6%。国家实施“八七”扶贫 第二个结合:整村推进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全 攻坚计划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恩施州8县市都被列入同 州坚持走特色资源开发之路。近几年来,全州累计投 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进入新世纪,全州仍有1888个 入信贷扶贫资金7.9亿元,扶持、培植形成了烟草、茶 贫困村,占村总数的62%;12.7万个贫困户,占农村总 叶、药材、特色蔬菜、干鲜果、畜禽等六大特色支柱 户数的14%;赤贫人口45.83万人,低收人人口l16.16 产业,建设基地面积达440多万亩,年经济收入33亿 万。近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 元,带动近90万农户,户均年经济收入达3600多元。 把扶贫开发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摆到重中之 大力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2005年,全州重点扶 重的位置,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突出重点, 持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约有70%贫困乡村和贫网户从 狠抓落实,在379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规 中受益。此外,近五年来,全州共招商引资6.8亿元投 划,共减少特困户1.34万户、4.8万人。通过整村推进 入农业产业化建设,带动了贫困村经济发展。 的实施,基本实现贫困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 第三个结合:整村推进与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 喝、有房住,适龄儿童能上学,有病能就医,改善了 相结合。主要是开展“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 重点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重点贫困村基 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致富园、建文明新 本增收门路,提高了农民的基本素质。我们的主要作 村)。近几年,全州农村建设沼气池3l万口,既改变了 法是:搞好“六个结合”,创新“三大机制”。 广大农民“烟熏火燎”的生活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 第一个结合:整村推进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结 展和生态保护,还为农民减少了数以千万元的化肥开 合。全州坚持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先行,为 支,并可使l6万亩森林免遭砍伐。同时,全州各县市 整村推进搭建基础平台。全州五年累计投入近30亿元 启动特色民居生态家园示范村丁作,建设了一批具有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成了以州城为中心到各县 “青山环抱、小桥流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风格的 市的“三小时经济圈”,新修乡村公路4534公里,完成 土家族、苗族山寨,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 了715个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T程;建水池(窑)4 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 万多151,解决饮水困难l9.87万人。95%的村通公路, 社会和生态效益。这些做法,被农业部称为是对生态 100%的村通电,94%的村覆盖了广播电视,99%的村 家园内涵极大丰富的“恩施模式” 34芦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fl6-4 第四个结合:整村推进与扶贫搬迁相结台 近两 新农村建设 来.各帮扶 位幽:接投人到茕点卡1J的帮扶资金3890万 元,口I进项目资金4200万元.4I进人才l52名.资助贫 年来.省政府共下达给我州扶贫搬迁任务7538 . 30I52人.实际完成764IJ 30400人.完成投资共 9543.77万元 在实践叶1,我们探索H{就地改造安嚣、 就近分散搬迁、梯次搬证 就近相对集巾安置、依托 困学 ̄3040g i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f5i5障机 制.始终把加强綦层组织建设 作推进扶贫歼发的戈 键措施来抓,按照“五好”班子的要求.把一批有责 产业化扶贫生产基地集中安置、地灾避让集中安鬣、 政府规划移民小区集中安置、“两路“建设集中安置 任感、有事业心、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年轻人、数富带 头人选进村级班子。现在全州50%以L的村级班子已成 为“五好”班子,成为有凝聚力 战斗力和带领群众 脱贫致富能力的“领头雁”■ 编辑:黄泽夫 以及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等多种模式.达到了挟穷人、 帮穷人、搬褂m、能致富的目的. 第五个结台:整村推进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台。 全州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30家.近i年 培训劳动力6.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5.8万人。转移培训 带动r全州劳务经济的发展 另据统计,全卅I农村常 年在外务工人数基本稳定在60万人左右,2005年实现 封务收入l7.134L元.较上年增加2.9I亿元,农民人均 504元。此外.全州还建屯魔芋、茶叶等各种产业科技 协会144个.以乡村成人技术学校为依托.每年培训乡 利f部和农民达10万多人次 2005年在重点贫嘲村开 展农村实用技术培 ̄,JII60244人(次),培圳扶贫] 作人 员556人 第六个结合:整村推进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相缩 合。全州各县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优先解决重 点贫阑村的“普九”债务.优先对重点贫困村的学校 实行危房改造.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65万平方米.使 贫阐村的学q 入学率和巩同率达100%;新建村级卫生 室675处.基本实现村村建卫生室;积极开展“十星级 文明农户”评选活动等 为r切实抓好整村推进]:作,我们在实践中。还 创新了“三大扶贫机制”:一是整合政策资源。创新投 入机制.一方面加大投入.按照“柒道不乱,用途不 变.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把发改委、扶贫 开发、水利.农业、交通等各方面的项目、资金整合 起来 截至2005年底.全州累计为379个重点贫困村捆 绑投入各类资金3.8亿元.村平100万元,确保了整村推 进T:作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 策.使贫闻农民从中受益.实现增收。二是实行部门 扶.创新参建机制。组织全州各级各部门参与髌村 推进r作.从资金投入、物资帮扶、科技指导等方而 加大对重点村的支持力度,井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全州3 l位在职州级领导十部和l21位县处级领导干部在 重点村建立r扶贫I 作联系点.缚年安排帮挟部门 (单位)537个;安排驻村J‘作队员500多人。近五年 第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