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 细胞膜A. 细胞分裂A. 脂肪A. 草→兔→狐C. 狐→草→兔A. 海带A. 性激素A. 耳郭
B. 葫芦藓B. 胰岛素B. 鼓膜B. 细胞质B. 细胞分化B. 糖类
C. 细胞核C. 细胞生长C. 蛋白质
D. 细胞壁D. 细胞死亡D. 维生素
2. 科学家将骨髓干细胞转化为与其功能不同的肝脏细胞,该“转化”主要是指( )3. 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是( )4.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B. 阳光→草→兔→狐D. 草→兔→狐→细菌C. 肾蕨C. 生长激素C. 听小骨
D. 花生D. 甲状腺激素D. 耳蜗
5. 为观察植物“从种子到种子”的周期性变化,下列植物适合作为观察对象的是( )6. 调节人体内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7. 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堵耳,可保护( )
8. 科技日报报道:世界首例克隆北极狼在北京诞生。克隆过程如下:将“供体细胞”注入
比格犬甲的去核卵细胞内,重新构建细胞并发育成胚胎,将胚胎植入比格犬乙的体内培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供体细胞”来自于北极狼C. 重新构建的细胞是受精卵
B. “供体细胞”提供的是细胞核D. 胚胎在比格犬乙的子宫内发育
9.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肺泡及其周围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病毒个体微小易侵入细胞内C. 红细胞进入肺泡促进气体交换
B. 病毒破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D. 肺泡被破坏减少了气体交换面积
第1页,共22页
10. 如图是芬芬制作的“胆汁名片”,自我介绍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11.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分泌量光暗变化影响,昼少夜多,改善人体睡
眠质量。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是视网膜,②是神经中枢C. 效应器是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12. 下列组成运动系统的是( )
①骨骼 ②关节 ③肌肉 ④神经元
B. 褪黑素分泌量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D. 黑夜看手机,手机光线影响褪黑素分泌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3. 如图邮票票面是环颈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被鳞片C. 卵有卵壳
正确的是( )
B. 身体分为头、胸、腹D. 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14. 溶血性链球菌无鞭毛,是细菌性感冒的罪魁祸首之一。下列关于溶血性链球菌的叙述A. 一般不能运动C. 有成形细胞核
B. 是细菌性感冒的传染源D. 能利用芽孢繁殖后代
第2页,共22页
15. 如图为酵母菌的自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6. 水蛙是两栖动物。曾被认为是最后一只西温克斯水蛙的“罗密欧”是幸运儿,科学家
历经十几年终于为它找到雌蛙“朱丽叶”当配偶,减缓该物种的灭绝。有关保护西温克斯水蛙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迁到适宜的环境中加强人工管理C. 让它在自然环境中自行寻找配偶
是( )
B. 在其生存环境中投入其它物种的水蛙D. 将“朱丽叶”转移到干燥的场所产卵
17. 奶豆腐是鲜奶发酵而成的形似豆腐的酸奶,制作流程大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A. ①菌种是醋酸菌B. ②有利于繁殖C. ③可以继续发酵D. ④可杀死杂菌
18. 清道夫鱼原产南美洲,肉量极少,肉质粗糙,它们大量吞食其它的鱼卵和鱼苗,在我
国无天敌。有人将清道夫鱼放生在河流中,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下列对此事的相关评论,合理的是( )
A. 随意放生无所谓B. 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威胁我国生态安全
C. 增加我国鱼肉产量D.
19. 某男子耳郭上长有长而硬的毛称为长毛耳,控制长毛耳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他女儿
有长毛耳的可能性是( )
A. 0
A. 控制传染源
B. 25%B. 切断传播途径
C. 50%C. 保护易感人群
D. 100%D. 清除病原体
20. 勤洗手是预防蛔虫病的重要措施,该措施属于( )
21. 表中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装片的操作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第3页,共22页
选项操作ABCD
滴加生理盐水
目的染色
轻刮口腔内侧壁去除食物残渣缓缓放下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滴加稀碘液
维持细胞形态
A. AB. BC. CD. D
22. 1926年前,澳洲兔子泛滥成灾,超100亿只。1950年,为消灭兔子,澳大利亚播
撒一种只对兔子有害的黏液瘤病毒,野兔致死率达95%。但使用多年后,兔子重新泛滥。下列根据时间轴为顺序列的观点中,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A. A
各小题:
B. BC. CD. D
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请利用相关知识完成
23. 合理密植的目的是( )A. 增加叶片数量
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 抑制植物呼吸作用C. 促进蒸腾作用D.
24. 下列措施中,主要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 阴雨天移栽幼苗B. 施肥时注意用量C. 夏天正午不浇水D. 农田设置排水沟25.
组别
A1
A230
B145
B245
株距(cm)30剪叶
不剪叶多次剪叶不剪叶多次剪叶
第4页,共22页
A. 不剪叶时,位置相同,株距越大产量越大B. 不剪叶时,株距相同,位置越高产量越大C. 剪叶时,位置相同,株距越大产量越大D. 剪叶时,株距相同,位置越高产量越大
26. 阅读资料并判断下列叙述是作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蝉在干树枝上产卵,卵刚产出,蚋(一种小昆虫)会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放进一个自己的卵,蚋的幼虫以蝉卵为食。蝉卵孵化后,幼虫立刻钻到地下,四年后爬山地面,外层的皮由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变成完全的蝉,在阳光中歌唱五星期。(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1)蝉和蚋是寄生关系。 ______ (2)蝉体温恒定,适合地下生活。 ______ (3)文中的“皮”指的是蝉的外骨骼。 ______
(4)从生物学的角度,文中的“翅膀”用词不科学。 ______
27. “状元蜜橘”原产于漳州市长泰区,生长期需较多的肥
料,果实扁圆且籽少,果肉清甜适口。请结合如图回答: (1)蜜橘果实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______ 。果实中的糖______ ]制造,储存在果肉细胞的 ______ 中。 类主要通过图中[
(2)“状元蜜橘”吸收肥料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______ 并通过③中的 ______ 运输到叶中,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______ 。 (3)为保留“状元蜜橘”的优良性状,果农一般采用 ______ 生殖方式。
28.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都说春暖花开,但某些植物在冰天雪地里也能开花结果,如毡毛雪莲利用 类似温室的结构降低冻坏概率;腊梅花期为晚冬到初春,它进化出先开花后展叶的特长,避免低温伤害。
资料2:研究表明,调节温度和日照长度的变化是影响植物开花季节的主要措施。此外,改
第5页,共22页
变遗传物质也能培育植物,使之在不同季节开出绚烂的鲜花。 (1)资料中的植物都是被子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2)划线句子体现了雪莲能够 ______ 高山极寒的环境;腊梅的特长保护了耐寒性较差的器官—— ______ ,避免低温伤害。
(3)为培育在晚春也能开花的腊梅新品种,资料2中可借鉴的措施 ______ ,这种性状能否在后代重复出现? ______ 。
29. 中国农科院发出警告:告急!我国传粉蜜蜂不够用了,
保护传粉昆虫就是保护我们的口粮。请结合如图回答: (1)根据蜜蜂身体特征判断,蜜蜂属于 ______ 动物,它的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 。
(2)蜜蜂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 ______ 行为,它们采蜜可帮助农作物 ______ ,提高粮食产量。
(3)针对农科院的警告,中学生能做的是 ______ (请举一例)。
30. 如图为两个与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相关系统的结构模式图,①②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血液流经图 ______ 所示系统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多,这些氧最先通过 ______ 血管进入心脏。
(2)乙中尿素含量较少的血管是[ ______ ],该血管内氧含量比另一血管内 ______ 。 (3)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排出二氧化碳和尿液,属于 ______ 反射。 (4)除如图所示两种系统外,人体的 ______ (填器官名称)也有排泄功能,它们都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 ______ 。
31.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易破(如图1)。图2为某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红细胞形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请据图回答:
第6页,共22页
(1)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甲和乙是一对 ______ 。图中的 ______ 为患者的红细胞,其运输 ______ 的面积减少,导致患者部分组织损伤、坏死。
(2)图2中,根据夫妇[ ______ ]可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 ______ (选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3)根据受精卵中基因的来源,解析10患病原因: ______ 。
(4)为保证10婚配后子代不患该病,理论上其配偶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32. 病毒检测是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一个关键环节,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
测三种方法,请回答: 质控区(C)检测区(T)结果出现红色带出现红色带未显色
出现红色带阳性(+)未显色
阴性(-)
显色/未显色无效
(1)根据寄生的细胞分类,新冠病毒属于 ______ 病毒。
(2)核酸检测时采样管中的液体能破坏图1所示的结构[ ______ ],从而暴露待测的核酸。 (3)直接检测病毒还可使用 ______ 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具有 ______ 的特点。图2是晓晓采用此方法检测的结果,比对上表,他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______ 。
(4)若不直接检测新冠病毒,还可利用人体内产生的 ______ 进行检测,但检测时间一般在 ______ (选填“刚接触传染源时”或“发病一段时间后”)。
33. 生物炭不易分解,不同植物对生物炭的需求不同,目前生物炭的农业用量未达标准化,
导致其广泛应用受限。有学者认为生物炭还田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为此,研究人员进行如下
第7页,共22页
实验:
①取生长状态相似的足够数量的玉米幼苗,均分并种植在4个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试验田中。 ②试验田中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2.4t•hm-2、12t•hm-2和48t•hm-2,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
(一)研究人员在玉米植株生长15天后测量株高,每间隔10天测量一次,结果如图。
(1)步骤②中避免偶然性的具体做法是 ______ 。 (2)分析图,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是 ______ 。
(二)植株生长与养分吸收的能力有关。研究人员在60天后收获洗净、烘干称重,结果如表1。为进一步了解生物炭用量影响玉米植株有机物积累的具体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结果如表2。 表1每个试验田的玉米植株干重 处理(t•hm-2)
0
2.4
12
48
植株干重(g•pot-1)21.0823.8223.1618.86表2不同生物炭水平下的玉米植株养分吸收量 处理(t•hm-2)
0
2.4
12
48
氮的吸收量(g•pot-1)0.2900.3660.3840.309磷的吸收量(g•pot-1)0.0410.0520.0420.036
(3)表1表明:生物炭用量为 ______ t•hm-2时,对玉米植株干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用量为 ______ t•hm-2时,具有相反的影响。
(4)比较表1和表2,生物炭用量引起玉米植株干重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 。
(5)结合实验(一)(二),学者的观点是片面的,表现在 ______ (请举一例说明)。
第8页,共22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符合题意。 B、细胞质的流动能加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性的知识点,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即可答题。
2.【答案】B
【解析】解:细胞分化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形成了不同的组织。骨髓干细胞能够分化形成功能不同的肝脏细胞,这个过程是细胞分化。 故选:B。
(1)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
3.【答案】A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故选:A。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人体除需要少量脂类参与构成细胞膜外,脂肪是作为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储存在皮下的,这也是当今人们时尚减肥的理论基础。
第9页,共22页
4.【答案】A
【解析】解: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生产者草与消费者兔、狐的捕食关系,A正确。 B.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B错误。 C.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并且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而“狐→草→兔”从消费者开始,同时箭头也由消费者指向生产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及书写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由分析可知,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而不产生种子,A、B、C不符合题意。花生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可以观察“从种子到种子”的周期性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是否用种子繁殖后代,可以把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植物分类的依据,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6.【答案】B
【解析】解:A、性激素促使性器官的发育和人的第二性征的出现,A错误
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样血糖含量就能够保持相对的恒定,B正确; C、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的,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C错误;
D、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能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错误。 故选:B。
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各种激素的作用。
7.【答案】B
第10页,共22页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日常生活中,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堵耳,其目的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解答此题要掌握耳的结构及功能。
8.【答案】C
【解析】解:世界首例克隆北极狼的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先将一只发情期雌性比格犬甲的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并保留无核卵细胞,接着取出一只名叫“玛雅”的北极狼(动物B)的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并将此细胞核注入发情期比格犬的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了具有动物B细胞核和动物A细胞质的卵细胞,这个卵细胞经过分裂形成胚胎。科学家再将此胚胎移入另一只雌性比格犬乙子宫内继续发育,一段时间后,克隆北极狼出生了。据克隆过程分析,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解答此题要掌握克隆技术的特点。
9.【答案】C
【解析】解:A.病毒个体极其微小,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易侵入细胞内,A不符合题意。
BD.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由感染后的图示可以看出,病毒侵入肺部后,破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肺泡被破坏减少了气体交换面积,BD不符合题意。
C.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不能进入肺泡促进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 故选:C。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变换的场所,由大量肺泡组成,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进行气体交换。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人体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其原理。
10.【答案】D
【解析】解:AB、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中,AB错误。
CD、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其乳化作用,即将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
第11页,共22页
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了脂肪消化,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其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脂肪微粒可以加大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消化。关键是把握消化腺的功能。
11.【答案】C
【解析】解:A、在眼球的结构中,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由图示可知,①是视网膜,②是神经中枢,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褪黑素分泌量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B正确。 C、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松果体,C错误。
D、由图示可知,黑夜看手机,受光线影响,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解题关键是掌握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
12.【答案】B
【解析】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所以运动系统是由骨骼肌、骨连结和骨组成的,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肌肉)组成的。解答此题要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3.【答案】C
【解析】解:A、鸟类体表被覆羽毛,而不是鳞片,A错误。 B、鸟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B错误。 C、鸟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产的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C正确。
D、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气囊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供给鸟类飞翔时充足的氧气,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C。
环颈雉属于鸟类,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12页,共22页
熟记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细菌的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无鞭毛,故其一般不能运动,A正确。
B.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因此,溶血性链球菌是细菌性感冒的病原体,B错误。 C.根据分析,溶血性链球菌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C错误。
D.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与细菌的繁殖无关,D错误。 故选:A。
细菌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解答此题要掌握细菌的结构特点。
15.【答案】A
【解析】解:A.出芽生殖是指由细胞分裂产生子代,在一定部位长出与母体相似的芽体,即芽基,芽基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根据题图可发现,酵母菌正在进行出芽生殖,A正确。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直接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生产者,而是分解者,B错误。
C.在酿酒时,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会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
D.制作馒头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不是氧气),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D错误。 故选:A。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有液泡等结构)、细胞核。
2、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酿酒用到酵母菌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真菌的特点。
16.【答案】A
第13页,共22页
【解析】解:A、水蛙作为濒危动物,自然界中的数量已经非常少,同时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威胁其生存的因素,为减缓其灭绝,应该人工进行相关合理干预,将其迁到适宜的环境中加强人工管理,A正确。
B、为保持该水蛙品种的独特性,同时为了保证其安全,不应该投入其他物种的水蛙,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对原产地的生物产生毁灭性的灾害,B错误。
C、水蛙作为濒危动物,自然界中的数量已经非常少,故应该人工进行相关合理干预,人工为其寻找配偶,C错误。
D、水蛙是两栖动物,生殖的发育离不开水环境,其产卵一般在水环境内,不能在干燥环境中产卵,D错误。 故选: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A.酸奶发酵过程中加入的菌种是乳酸菌,不是醋酸菌,A错误。
B.控出酸奶中的水分是为了将酸奶中多余的水分稀释出来,让酸奶变黏稠,是为了酸奶的风味,而不是利于繁殖,B错误。
C.容器密封后,制造无氧环境,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乳酸。乳酸菌如果活跃起来,酸奶可以继续发酵。C正确。
D.低温冷藏对杂菌的生长繁殖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并不能够杀死杂菌。低温冷藏可以延长酸奶的保藏期,抑制乳酸菌的活性,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保持酸奶的风味,D错误。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解答此题要掌握发酵技术的特点。
18.【答案】D
【解析】解:由题干内容可知,清道夫鱼原产南美洲,肉量极少,肉质粗糙,它们大量吞食其他的鱼卵和鱼苗,在我国无天敌。如果将清道夫鱼放生在河流中,属于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本地其他生物的生存,降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而威胁我国生态安全,所以不能随意放生。
第14页,共22页
因此A、B、C不合理,D合理。 故选:D。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19.【答案】A
【解析】解: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男子的Y染色体与女子X染色体结合是男孩,因此,男子的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而控制长毛耳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因此他女儿有长毛耳的可能性是0,A符合题意。 故选:A。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掌握遗传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戴口罩、勤洗手,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角度看,这些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答案】C
【解析】解:A.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使细胞维持原有的形态,错误。
B.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然后在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轻涂几下,这是为了获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错误。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可以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正确。
D.滴加碘液是为了给细胞染色,便于观察,错误。
第15页,共22页
故选:C。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为: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来形态。 “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抹”,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产生。
“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路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掌握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A
【解析】解:A.先有变异,后经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因此兔群一开始就可能存在抗黏液瘤病毒的个体,A正确。
B.1950年,若加大黏液瘤病毒的投放量,兔子不一定100%死亡。因为适应者生存下来,将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也具有抗性,因此死亡率会越来越低,B错误。
C.适应者生存下来,将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使后代也具有抗性,因此死亡率会越来越低,不是病毒改变导致的,C错误。
D.兔子种群数量较大,变异类型较多,因此兔子几乎不可能100%死亡,D错误。 故选:A。
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解答此题要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23~25.【答案】D、D、C
【解析】解: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种植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种植农作物时要做到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故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
第16页,共22页
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解:阴雨天移栽幼苗,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不是应用呼吸作用原理,A错误。
B.施肥时注意用量是因为肥料过多引起土壤溶液浓度过大,造成植物的烧苗现象,B错误。 C.夏天正午不浇水是因为夏天正午,温度很高,如果给蔬菜浇水会因为根部温差较大,对蔬菜造成伤害,影响生长,C错误。
D.农田设置排水沟,目的是排出农田中的积水,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促进根的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D。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掌握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A.由柱形图可知:如果不剪叶,A1和B1位置相同的情况下,株距越大,则有机物积累越多,产量越大,A正确。
B.由柱形图可知:如果不剪叶,株距相同,在番茄植株的低、中、高三个位置中均能看出:位置越高产量越大,B正确。
C.由柱形图可知:如果剪叶,B2比A2的株距大,在中和高位置,B2比A2的有机物的相对积累量大,产量高;在低位置,B2比A2的有机物的相对积累量低,产量低,不能说明株距越大,有机物积累越多,产量越大,C错误。
D.由柱形图可知:如果剪叶,株距相同,在番茄植株的低、中、高三个位置中均能看出:位置越高产量越大,D正确。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26.【答案】正确 错误 正确 正确
【解析】解:(1)由题干描述可知,蝉产卵,卵刚产出,蚋(一种小昆虫)会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放进一个自己的卵,蚋的幼虫以蝉卵为食。因此可判断蝉和蚋是寄生关系。题干描述正确。 (2)蝉属于节肢动物,体温不恒定。题干描述错误。
(3)蝉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蝉具有蜕皮现象,文中的“皮”指的是蝉的外骨骼。题干描述正确。
第17页,共22页
(4)蝉为半翅目昆虫,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文中的“翅膀”用词不科学。题干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蝉和蚋都属于节肢动物。
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器官 ② 液泡 成熟区 导管 无机盐 无性
【解析】解:(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蜜橘果实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果实中的糖类主要通过图中②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储存在果肉细胞的液泡中。
(2)“状元蜜橘”吸收肥料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并通过③叶脉中的导管运输到叶中,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3)无性生殖由母体产生新个体,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所以,为保留“状元蜜橘”的优良性状,果农一般采用无性生殖方式。 故答案为:(1)器官;②;液泡。 (2)成熟区;导管;无机盐。 (3)无性。
(1)图中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2)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液泡中含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除叶绿素)和蛋白质等。解题关键是掌握植物叶片的结构与功能及植物常见的繁殖方式。
28.【答案】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适应 叶 调节温度和日照长度 不能
【解析】解:(1)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资料中的植物毡毛雪莲和腊梅都是被子植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2)毡毛雪莲利用类似温室的结构降低冻坏概率,体现了雪莲能够适应高山极寒的环境;腊梅花期为晚冬到初春,进化出先开花后展叶的特长,腊梅的特长保护了耐寒性较差的器官——叶,避免低温伤害。
(3)由题干可知,调节温度和日照长度的变化是影响植物开花季节的主要措施。因此,培育在晚春也能开花的腊梅新品种,资料2中可借鉴的措施是调节温度和日照长度,这种变异不能在后代中重复出现,因为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第18页,共22页
故答案为:(1)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2)适应;叶。
(3)调节温度和日照长度;不能。
1.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
29.【答案】节肢 完全变态发育 社会 传粉 保护蜜蜂等传粉昆虫,做好保护昆虫的宣传活动
【解析】解:(1)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根据蜜蜂的身体特征判断蜜蜂属于节肢动物。蜜蜂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因此蜜蜂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这是一种社会行为;蜜蜂采花酿蜜的同时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3)针对农科院的警告,作为中学生应该保护蜜蜂等传粉昆虫,不随意捕杀,做好宣传活动。 故答案为:
(1)节肢;完全变态发育。 (2)社会;传粉。
(3)保护蜜蜂等传粉昆虫,不随意捕杀,做好宣传活动。
(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2)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3)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0.【答案】甲 肺静脉 ① 少 非条件 皮肤 水、无机盐、尿素
【解析】解:(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肺后经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血液中,因此血液流经图甲所示系统时,血液中氧含量增多。这些氧会随着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最先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时把血液中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排出体外,因此①肾静脉血液中尿素会比②肾动脉内的减少。而②肾动脉内为动脉血,①肾静脉内为静脉血,因此①
第19页,共22页
肾静脉内氧含量比另一血管内少。
(3)刚出生的婴儿会通过这两个系统分别排出二氧化碳和尿液,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4)除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外,人体的皮肤也有排泄功能,它们都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 故答案为: (1)甲;肺静脉; (2)①少; (3)非条件;
(4)皮肤;水、无机盐、尿素。
由图示可知,图甲属于呼吸系统,图乙是泌尿系统,①是肾静脉,②是肾动脉。解答此题要掌握排泄的途径和意义。
31.【答案】相对性状 乙 氧气 3和4 隐性 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10号基因组成是aa,一
个a来自6父方(Aa),另一个a来自7母方(aa) AA
【解析】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所以,人的红细胞呈圆饼状和镰刀状,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正常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可见图1张甲是正常的红细胞,乙是患者的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患者的红细胞运输氧气的面积减少,导致患者部分组织损伤、坏死。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3号正常×4号正常→7号出现:贫血病),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性状,故根据图2中的3和4可以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遗传病。
(3)若用字母A和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10号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6父方(Aa),另一个a基因来自7母方(aa)。
(4)图中10号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组成为aa,若其与正常且基因是AA的人结婚,子代的基因是Aa,子代不患病。 故答案为:
(1)相对性状;乙;氧气。 (2)3和4;隐性。
(3)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10号基因组成是aa,一个a来自6父方(Aa),另一个a来自7母方(aa) (4)AA。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
第20页,共22页
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基因在亲子代的传递规律。
32.【答案】动物 ① 抗原 特异性 是 抗体 发病一段时间后
【解析】解:(1)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类,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活细胞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2)核酸检测时采样管中的液体叫病毒核酸保存液,主要含有的成分是胍盐,可以破坏病毒的①蛋白质外壳,从而暴露待测的核酸。
(3)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有核酸检测法、抗原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抗体检测法可以直接检测病毒。该方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具有特异性的特点。特异性结合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时,相应的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叫做特异性结合;试剂盒中含有能识别新冠病毒的物质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新冠阳性(+):两条红色条带出现。一条位于检测区(T)内,另一条位于质控区,根据图中检测结果,看出晓晓检测阳性,已感染病毒。
(4)如果不是直接检测新冠病毒,还可利用人体内产生的抗体进行检测,但检测时间一般在发病一段时间后,这时候已经产生抗体,可以检测。 故答案为: (1)动物; (2)①;
(3)抗原;特异性;是; (4)抗体;发病一段时间后。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①蛋白质外壳和②内部遗传物质组成。解答此题要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
33.【答案】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当生物炭用量为
48t•hm-2时,对玉米植株株高的抑制作用最强 2.4和12 48 生物炭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量 实验(一)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与玉米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合理即可)
【解析】解:(1)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步骤②中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可避免实验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2)根据图可以看到,相比没有用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都较低,可知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当生物炭用量为48t•hm-2时,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抑制作用最强。
第21页,共22页
(3)根据表1数据可知,对比没有经生物炭处理的对照组植株干重,当生物炭用量为2.4t•hm-2和12t•hm-2时,植株干重比对照组增加,说明该用量促进了植株干重的增加;当生物炭用量为48t•hm-2时,植株干重比对照组降低,说明该用量减少了植株干重。
(4)结合表1、表2数据可知,对比没经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量,用生物炭处理的玉米植株氮和磷的吸收量有所增加,因此推知:生物炭是通过促进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而引起玉米植株干重增加的。
(5)实验(一)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实验(二)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的影响,与玉米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学者探究的观点和角度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故答案为:(1)每个实验处理重复3次;
(2)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当生物炭用量为48t•hm-2时,对玉米植株株高的抑制作用最强;
(3)2.4和12;48;
(4)生物炭促进了玉米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量;
(5)实验(一)探究的是生物炭对玉米植株株高的影响,与玉米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合理即可)。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单一实验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学会分析图表中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第22页,共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