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心力储备 3.窦性节律 4.期前收缩 5.血压 6.中心静脉压
二、填空题
1.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处于 _________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 _______________状态。等容舒张
期时,房室瓣处于 _______________状态,半月瓣处于 _______________状态。
2.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 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心脏内传导时, 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最快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4.PR 间期是 _______________起点到 _______________起点之间的时程。在房室传导阻滞时, PR 间
期_______________。
5.血压突然降低时,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传入冲动减少,血压升高。
6.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是循环途径 ______、压力 ______、血流 ______,血流量 ______和在每一心动周期中血流呈 ______________变化。
三、选择题
1.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发生在( )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
A.心房收缩期 B.减慢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 E.减慢充盈期
3.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
A.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B.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C.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
D.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E.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
4.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A.心房压 B.大动脉血压 C.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E.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
精选
1
5.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
A.4 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 C.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D.0 期去极化速度 E.静息电位的高低
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C.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步收缩
D.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7.当血流经过下列血管时,血压降落最大的是在( )
A.主动脉和大动脉 B.小动脉和微动脉 C.毛细血管
D.微静脉和小静脉 E.大静脉和腔静脉
8.老年人动脉管壁组织硬变可引起( )
A.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加大 B.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E.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9.关于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B.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 N 受体 C.使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使心舒出量减少 E.使心率减慢
10.促进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的动力主要是( )
A.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11.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 )
A.大量血浆蛋白丢失 B.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淋巴回流受阻
精选
2
12.平时维持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的基本中枢位于( )
A.大脑 B.中脑 C.延髓 D.脑桥 E.下丘脑
13.正常时,肺泡内无液体存在是因为( )
A.右心室舒张压高 B.肺动脉舒张压 C.肺毛细血管血压低
D.右心房内压力低 E.腔静脉压力低
14.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物质是( )
A.CO2 和 O2 B.乙醇和麻醉剂 C.H2O D.K+ E.HCO3 -
15.调节冠脉血流量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心交感神经 B.心肌代谢水平 C.肾上腺素 D.心迷走神经 E.去甲肾上腺素
四、问答题
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分期。
2.简述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3.简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年平均搏出储备。
3.窦性节律是指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4.期前收缩(早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 异常刺激面产生了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兴奋引起的额外收缩。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或千帕为单位。
6.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精选
3
二、填空题
1.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2. 90mV K +平衡电位
3.房室交界 浦肯野纤维
4. P 波 QRS 波 延长
5.颈动脉窦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6.舒张压的高低 心舒期的长短 短 高 快 大 规律性
三、选择题
1. B 2.C. 3.B. 4.B. 5.D. 6.C. 7.B. 8.E.
9.B. 10.E. 11.D. 12.C. 13.C. 14.A. 15.B.
四、问答题
1.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明显特征是复极时间长。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期即 1 期(快速复极初期)、 2 期(平台期)、 3 期(快速复极末期)、 4 期(静息期)。
0 期(去极化)、
2.答:心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充盈以及保持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适宜的相对关系是形成血压的前 提。在这个前提下,动脉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是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此外,大动脉的弹性扩张和回 缩对血压的形成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3.答:组织液是血液经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 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 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的变化对组织液的生成均有影响。
4
精选
第五章 呼吸 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 .胸内压 4 .肺泡通气量 5 .用力肺活量 6.最大通气量 7
.血氧饱和度
8
.解剖无效腔
二、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吸气末,肺内压_____________大__气压,胸内压______________大_气压。 3.肺通气的阻力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_____________。__ 5.肺每分通气量等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__乘积。
6.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肺换气是指( )
A.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外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环境之间所气体交换 D.外界氧气进入肺的过程
E.肺泡二氧化碳排至外环境的过程 2.有关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腔内有少量的气体 B.呼气时胸内压等于大气压 C.用力吸气时胸内压是正压 D.胸内压的大小由肺回缩力决定 E.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3.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肺泡II 型细胞合成和分泌 B.增多时可引起肺不张 C.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D.减少时可引起肺水肿 E.减少时可增大肺弹性阻力 4.肺换气的动力是( ) A.气体的分压差 B.呼吸运动
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E.胸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5.肺活量等于( ) A.潮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B.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C.潮气量与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D.潮气量与余气量之和 E.肺容量与补吸气量之差 6.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达50g/L时,出现紫绀
精选
5
B.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 C.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紫绀 D.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紫绀 E.一氧化碳中毒时不出现紫绀 7.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 A.KHC3O B.H2CO3
C.Na HC3O
D.HbNHCOOH E.物理溶解
8.CO2 增强呼吸运动主要是通过刺激( ) A.中枢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 E.大脑皮层
9.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
+
B.外周化学感受器 D.脑桥呼吸中枢
C.CO
2
A.O2 B.H D.Hb E.NaHC3O
10.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 C.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E.又称黑-伯氏反射 四、问答题
1.简述红细胞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的作用。 2.试述机体缺氧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3.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肺泡II 型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以单分子层形式悬浮于肺泡液-气界面。其分布密度与肺泡半径反相关。 3.胸内压是指胸腔内的压力。因平静呼吸过程中低于大气压而称其为胸内负压。 4.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 腔气量)× 呼吸频率
5.用力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在前三秒钟内所呼出的气量分别占其肺活量 的百分比,正常人约为83%、96%和99%。
6.最大通气量指尽力做深快呼吸时,每分钟入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7.血氧饱和度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8.解剖无效腔是指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其腔内的气体不参与气 体交换,称为解剖无效腔或死腔。正常成年人容量约为150m。l
B.感受器在气管至细支气管平滑肌内 D.在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起重要作用
6
精选
二、填空题 1.肺通气 2.等于
肺换气 低于
非弹性阻力。
3.弹性阻力 4.肺活量 5.潮气量 6.物理溶解 三、选择题
呼吸频率 化学结合
1.A. 2.D. 3.B. 4.A. 5.C. 6.B. 7.C. 8.A. 9.C. 10.D. 四、问答题
1.简述红细胞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的作用。
答: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成HbO2,将氧由肺运送到组织,血中的氧有98.5%是 以Hb O2 形式被运输的。血红蛋白还能与CO2结合成HbNHCOO,H将CO2由组织运送到肺。 另外,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使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碳酸,继 而形成碳酸氢盐。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的二氧化碳约占血液运输二氧化碳总量8的8 %。可 见,红细胞在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试述机体缺氧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答:当血液PO2降低时,可兴奋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 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但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其活动机。体轻度缺氧时, 经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占优势,可掩盖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 用,使呼吸加深加快。机体严重缺氧时,经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已 不能抵消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必将导致呼吸减弱,甚至呼吸停止。 3.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答: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即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每 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当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增加一倍时,每 分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却明显减小。因此,从气体交换的效率看,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 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率高
7
精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