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隔河头中学 玫瑰花的制作 学习领域:动手实践 课题名称:手工制作(校本课程) 年级:初二 课时:1 玫瑰花象征热情,花型比较常见,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频繁。简单易懂。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了解、研究玫瑰花的花型种类;二是了解玫瑰花造型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领域是“动手实践”,教学重点是探究玫瑰花的制作和形式美感。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玫瑰花的种类和构成美的因素,掌握玫瑰花的制作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涉及面很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制作时,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引导。 1课时时间较为紧张,可根据学生情况降低要求。 学生在正在现实生活中对玫瑰花有所了解,对花型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够学情分析 全面。但正因为了解不多,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作品的赏析,通过设问、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玫瑰花的种类以及构成的形式规律。 设计思路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质疑、答疑。 3、“欣赏·评述”与“造型·表现”相结合,突出本课的“动手实践”课型特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玫瑰花的特点、用途。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赏析活动,运用比较专业的术语评价喜欢教学目标 的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综合探索活动,使学生感悟艺术魅力和风格特点,热爱传统文化,体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 重点:了解玫瑰的种类和构成的形式规律及造型方法。 难点:形式规律及造型方法。 教学要点 解决办法: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出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的基本规律和夸张变形、适合添加等造型方法。 兴趣点:玫瑰的独特美感和丰富的花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 资料: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学生: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准备工具及材料。 基本要求:能说出玫瑰的种类和花型并进行简单制做。 较高要求:能做出符合花型特点的作品。 作业要求
兴趣点: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玫瑰花用于装饰自己的生活。 1、学生是否能够按老师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评价建议 2、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知识进行作品赏析活动? 3、学生是否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4、小组讨论是否合作、积极主动?学生能否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在讲台前摆放几件制课堂作成品,发放学习资料。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就座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活跃氛围,提出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讨论,并提出问题。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竞赛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问题释疑 教师归纳总结,使知识形成系统性。 通过简单练习,使学生学会评引入 2、话说“纯洁的天使”,引入课题。 3、出示课题和学习评价标准。 欣赏与探索 1、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多,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想知道大家都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学习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想法汇总起来,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价值? 2、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突出学习重点,及时表扬活动积极的小组和同学。这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回答,予以解决? 展示同学们提出的主要问题,结合重点作品, 请同学们自己解决! 课堂发展 4、教师总结 结合作品范例进行解析,重点讲述玫瑰的构成因素以及制作方法。 造型与表现 自己动手实践制作玫瑰花。 提醒学生根据实物的形状、功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相应的手法进行制作。 展示与评价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指导学生写评价小短文。 教师结语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各小组进行问题竞赛。 学生练习,交代注意事项,教师巡视辅导并适当演示。 价,深化知识和 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发表自己的能力。
感受 教学延伸 (略) 板书设计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关于玫瑰的相关资料,故事。做好下节课课前准备。 以生为本 快乐学习 本课的学习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要想在短短的一节课里,让学生对玫瑰花制作有一个全面的、比较深入的了解,难度确实很大。如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关键。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我遵循了这样几点原则:1、以学生为本,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强调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3、注重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在本课教学中,设计思路是以创设问题情景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开放、互动的交流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是易地教学,学生情况不熟悉,课前准备也不可能充分,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学习状态如何?有什么学习要求?都是未知数,因此在“欣赏·评述”环节中,我着力营造一种开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激活学生的问题教学反思 意识。一般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厚,提出的问题多,讨论的深度就会加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会大大提高。另外通过问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展开,这样的“欣赏·评述”教学就不会显得枯燥无味。虽然,一开始学生响应的并不积极,通过语言激励、降低难度、改变问话的方式等手段启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有些问题还颇有深度,出乎我的预料。 注重课堂评价。优秀的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进行反馈,并随之调整教学的要求和方法。在这方面本节课运用评价工具,设计评价项目,通过评价营造一种学习、竞争的氛围。通过小组竞赛,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不足与思考:
1、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知识的梳理不够,因为学生的问题比较散乱,跳跃性大,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打断。 2、后半段的练习也显得匆匆忙忙。 要过程还是要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初中的美术课应以重过程、重体验为主。 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开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思考、问答,并且形成习惯和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