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模板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好走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353690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9.06

(21)申请号 201821863129.5(22)申请日 2018.11.13

(73)专利权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 刘子斌 王跃飞 费博伟 李艳华 

刘帆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51)Int.Cl.

E04G 11/36(2006.01)E04G 17/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模板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装置包括:开设有传料口的楼板模板;设有相互贯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传料口模具,传料口模具放置并固定于楼板模板的上表面,且下开口对应连通于传料口,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固定有对应于植筋的占位件,在楼板浇筑完毕并取出传料口模具后,楼板的对应于传料口的周侧形成供植筋插设的容置槽。后续封堵传料口时可将植筋插设于容置槽内,从而可保证植筋插设的深度和位置,保证植筋的施工质量和后续封堵传料口的施工质量。

CN 209353690 UCN 20935369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传料口的楼板模板;以及

设有相互贯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传料口模具,所述传料口模具放置并固定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开口对应连通于所述传料口,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固定有对应于植筋的占位件,在楼板浇筑完毕并取出所述传料口模具后,所述楼板的对应于所述传料口的周侧形成供植筋插设的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对应于下开口的端部贴设固定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占位件的底端位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方,且和所述楼板模板之间留设间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对应于上开口的端部和所述占位件的顶端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固定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底端贴设固定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占位件的高度等于所述植筋插设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占位件为垂直固定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的占位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上开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下开口的截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包括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的漏斗框和矩形框。

2

CN 209353690 U

说 明 书模板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模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采用传统木模板浇筑楼板的施工中,需要设置卸料平台,将拆卸的模板和钢管集中到卸料平台,然后由塔吊吊到所需安装层进行施工。[0003]在采用铝模板浇筑楼板的施工中,在铝模板的相应位置预留孔洞作为传料口,可直接将下一层拆卸的铝模板和杆件通过传料口运输至所需安装层,从而方便材料运输,避免搭设卸料平台,同时减轻塔吊与施工电梯垂直运输压力,缩短工期。[0004]由于传料口会将两侧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分隔开,在施工后期,需要通过在传料口周围的楼板上植筋,且将钢筋弯折覆盖于传料口,并在钢筋上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对传料口进行封堵,使得被分隔的钢筋混凝土楼板里重新连为一体。植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锁键握紧力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0005]但是,植筋过程中钢筋插设的深度肉眼难以观测,无法控制钢筋插设的深度,植筋质量难以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钢筋插设的深度,植筋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0007]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板装置,包括:[0009]开设有传料口的楼板模板;以及

[0010]设有相互贯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传料口模具,所述传料口模具放置并固定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表面,且所述下开口对应连通于所述传料口,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固定有对应于植筋的占位件,在楼板浇筑完毕并取出所述传料口模具后,所述楼板的对应于所述传料口的周侧形成供植筋插设的容置槽。[0011]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通过采用占位件固定于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取出传料口模具后,占位件形成容置槽,后续封堵传料口时可将钢筋插设于容置槽内,从而可控制植筋插设的深度和位置,保证植筋的施工质量和后续封堵传料口的施工质量,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钢筋插设的深度,且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容易移动,植筋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0013]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4]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对应于下开口的端部贴设固定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表面,所述占位件的底端位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方,且和所述楼板模板之间留设间距。

3

CN 209353690 U[0015]

说 明 书

2/3页

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对应于上开口的端部

和所述占位件的顶端齐平。

[0016]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固定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底端贴设固定于所述楼板模板的上表面。[0017]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占位件的高度等于所述植筋插设的深度。

[0018]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占位件为垂直固定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的占位板。

[0019]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占位件为垂直固定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的占位板。

[0020]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的上开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下开口的截面积。

[0021]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料口模具包括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的漏斗框和矩形框。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传料口模具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3为图2的主视图。

[0025]图4和图5均为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27]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传料口模具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包括:[0028]开设有传料口的楼板模板10;以及

[0029]设有相互贯通的上开口和下开口的传料口模具20,传料口模具20放置并固定于楼板模板10的上表面,且下开口对应连通于传料口,传料口模具20的外侧面固定有对应于植筋的占位件30,在楼板浇筑完毕并取出传料口模具20后,楼板的对应于传料口的周侧形成供植筋插设的容置槽。

[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和图5均为图2的侧视图。结合图1至图5所示,传料口模具20的对应于下开口的端部贴设固定于楼板模板10的上表面,占位件30的底端位于楼板模板10的上方,且和楼板模板10之间留设间距,从而在形成的容置槽的底部高于楼板的底面,防止在将钢筋插设于容置槽时,钢筋的底部外露出楼板。通过设置容置槽,控制钢筋插设于楼板的深度,从而保证植筋质量。[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传料口模具20的对应于上开口的端部和占位件30的顶端齐平,以保证占位件30的顶端和传料口模具20的对应于上开口的端部之间没有空隙,从而后续在将传料口模具20取出后,楼板上的容置槽和传料口相互连通。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占位件30的顶端和料口模具20的对应于上开口的端部之间存在

4

CN 209353690 U

说 明 书

3/3页

的间隙被混凝土封堵,从而后续在将传料口模具20取出后,楼板的上表面没有容置槽而难以插设植筋的问题,便于施工,能够保证植筋质量以及封堵传料口的施工质量。[0032]作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传料口模具20的外侧面固定有加固板40,加固板40的底端贴设固定于楼板模板10的上表面。加固板40起到加固支撑传料口模具20的作用,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传料口模具20变形。[0033]作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占位件30的高度等于植筋插设的深度。占位件30为垂直固定于传料口模具20的外侧面的占位板。[0034]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占位件30的厚度等于植筋的直径,从而便于控制植筋的施工质量以及封堵传料口的施工质量。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占位件30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植筋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控制植筋的施工质量以及封堵传料口的施工质量。占位板的形状和位置对应于容置槽的形状和位置,容置槽和传料口相互连通。[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传料口模具20的上开口的截面积大于下开口的截面积,上开口大于下开口,方便将混凝土通过传料口模具20的上开口进行灌注。

[0036]作为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4所示,传料口模具20包括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的漏斗框21和矩形框22。漏斗框21方便形成较大的上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漏斗框21为采用梯形铝板斜向围设成倒置的四棱台形状。矩形框22为矩形铝板围合成的长方体形状。漏斗框21和矩形框22的连接位置的尺寸一致,过渡平滑,没有阻碍,便于运输材料。加固板40固定于漏斗框21和矩形框22的外侧面的四个角部,用于加强结构角部的支撑强度。

[0037]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0038]本实用新型模板装置通过采用占位件固定于传料口模具的外侧面,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取出传料口模具后,占位件形成容置槽,后续封堵传料口时可将钢筋插设于容置槽内,从而可控制植筋插设的深度和位置,保证植筋的施工质量和后续封堵传料口的施工质量,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控制钢筋插设的深度,且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容易移动,植筋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0039]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

CN 2093536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6

CN 2093536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2

图3

7

CN 209353690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4

图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