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er Mongolia Banking Research 2008.10 t毪 嘻 一 薯一 。|§l露 尊 | 罄l§ 薯 毫强 《嚣蕊 l鼍鞋鬟 《Il沌 ll 盘 蛾 黄忠胜 王建军 孙泓嵘 贺凤 伸同人民银行达拉特旗支行树林召0143001 为了全面了解鄂尔多斯市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公示内 容情况,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O家不同行别类型的金 融机构营业网点.对其公示的内容、方式及可行性进行了调 查,从调查情况看.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公示内容存在过多、 过滥,可行性差,且一些必须公示的信息反而未公示等问 题。 f一)目前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公示的特点 从被调查的3O个网点看,目前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公示 特点归纳起来有四点:一是公示内容政出多门,不规范 主 要有存款利率电子牌、反假币、残损人民币兑换点标识牌、 代理保险、基金收益、服务监督电话、业务收费标准、新业务 宣传单等等 这些公示内容的提出部门较多:外部的主要来 源于人民银行、银监局、X-商局、公安消防、税务等单位,内 部的主要有储蓄部门、理财部门、信贷部门、保卫部门等,政 出多门.不规范 二是公示内容不全面.即使是同一个行别 的公示的内容也不一样。从调查情况看,各网点公示的内容 不全面,有的没有服务监督电话,有的没有服务收费价格, 有的没有营业证件。三是没有统一规范的公示栏,公示方式 各不相同 从调查的30家情况看,均未设立公示栏,公示的 主要方式是柜台摆放、墙壁悬挂和营业大厅摆设。四是公示 内容无依据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公示内容无据可依,没 有明确标明公示内容政出何方 f二)公示内容不规范带来的问题 一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公示栏,要公示的内容东摆一点, 西放一些.有的机构由于营业场所小,许多需要公示的内容 摆放在柜台内.顾客在柜台外难以观看到。由于公示方式 杂、乱.造成金融机构营业场所环境差,不利于树立金融机 构良好服务形象:二是对公示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顾客迷 惑,同时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如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机构 存款利率电子牌未及时进行调整,个别监督电话打不通,服 务收费标准未及时调整等:三是对一些重要内容未进行公 示。抽样检查中我们发现许多金融机构未对收费业务的收 费标准、金融许可证、客户办理业务流程等重要内容进行公 示。以业务收费标准为例,农业银行对其收费业务的收费标 准进行了公示.中国银行只对部分业务收费标准进行了公 示.建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个别金融机构均未作公示 由于各 金融机构规模、发展阶段和业务侧重点不同,同样的服务项 目各家收费标准不一。如果所有机构都对业务收费标准进 行公示,客户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可根据各银行的服务项目 和收费特点.进行合理选择:IN'是投资业务公示内容对投资 风险提示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居民投资渠道狭窄,目前各金 融机构推出的基金成为了“抢手货”.但一些金融机构在业 \54・ 冀 来 稿 摘 登 务宣传单上只讲收益。不谈风险.这样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 况下,盲目投资,一旦形成风险,损失难以挽回,对金融机构 的发展也带来不利影响;五是部分公示内容未在营业场所的 醒目位置张贴公示,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检查中 发现个别网点的业务收费标准、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贷款 利率等重要公示内容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这种方式不 仅不利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也不ft.1于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 理;六是一些早已过时的奖状、锦旗、规章制度仍然滞留在墙 壁上,造成顾客对政策理解的混乱.同时阻碍了新政策的顺 利实施。 f三1规范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公示内容的建议 1.由人民银行牵头.对各部门需要公示的内容进行全面 梳理.该保留的继续保留,不需要的马上撤换.统一制作公示 牌.这样不但增强了公示内容的权威性.同时也树立了金融 机构的良好社会形象 2.统一设立公示区.将营业网点需要公示的内容集中在 一起.既有利于客户的观看,又便于对公示内容的管理。 3.针对目前顾客反映的由于服务收费标准未公示、金融产 品风险未充分提示等问题,造成排队时间相对较长这一现状,建 议金融机构一是加强大堂的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顾客办理业 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业务等候时间预告牌制,便于顾 客合理安排时间:三是通过印发传单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公示内 容的宣传力度.以补充营业网点公示面窄的缺陷。 (责任编辑:杨海平)(校对:xz) 马微 彭秀丽 f中同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rrl心支行海托尔021008) f中国人民银行扎兰屯支行 扎兰屯 162650) 随着基层央行金融服务业务标准化管理领域的拓展,事 后监督专业也被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 践,对规范业务操作、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 f一1存在的问题 1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县支行监督机制创新前,事 后监督业务作为会计、国库部门的附属业务,标准化工作的 开展与国库、会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融为一体,没有制定单 独的内部管理制度。县支行监督机制创新后,按照《内蒙古自 治区人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业务标准》及《实施细则》的有关 要求.应建立岗位轮换、主管授权审批、重大事故与差错报 告、监督情况反馈、印章保管制度等,从县支行事后监督业务 实际来看.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仅有如实时监督员岗位 职责、安全责任书、党风廉政承诺书、事后监督联席会议、会 计资料传递交接等制度,与事后监督业务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仍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加以充实完善. .2.会计档案管理.Y-作有待加强 县支行监督机制创新以 来.国库部门的会计档案全面移交纪检监察审计室事后监督 Inner Mongolia Banking Research 来 稿 摘 登 岗装订、保管.会计部门的会计档案则由事后监督人员监督 后返回会计部门自行装订、保管。事后监督人员依据国库部 门会计档案标准化管理要求,使国库会计档案管理能够按部 就班地实施。但是对于事后监督业务自身产生的会计档案, 如操作日志、相关登记簿等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归档工作,来 设置“会计档案保管f移交)登记簿”、“会计档案借阅登记簿” 等.不利于事后监督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3.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不规范现象。事后监督业务开展的 对象主要是国库、会计部门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国库、会计部门标准化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事后监 督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着 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手工凭证制作质量不高.印章加盖不 清晰,会计凭证要素不全等情况.使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长 效机制的建立.只是纸上谈兵,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4.个别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金融业务标准化管理 工作开展以来.纳入其中的业务部门都自上而下制定了相应 的业务标准和实施细则.并根据实际业务的变化情况.及时 加以修订完善。事后监督中心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对县支 行下达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标准。作为具体执行者的被 监督部门,由于事后监督业务责任目标考核不关系本部门. 加上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不力,致使个别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 执行,使事后监督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不顺畅。 (二)对策建议 1.事后监督中心应作出统一安排部署。县支行事后监督 标雀化工作作为事后监督中心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处于附 属地位,还未真正独立地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表现是按 照事后监督中心的要求统一了相关的业务登记簿.统一了会 计凭证、会计资料等方面的具体做法。由于自身还未积累足 够的经验,为了少走弯路,节省人力,实现资源共享.事后监 督中心应对县支行的事后监督标准化工作给予全方位的指 导,使辖区内事后监督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做到整齐划一,统 一做法,统一标准,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向纵深发展,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并得以推广运用.有利于 标准化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2.加强业务标准及实施细则的学习。《内蒙古自治区人 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业务标准》及《实施细则》是开展事后监 督业务标准化的指导依据,事后监督人员应加强学习.认真 理解掌握其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及相关业务登 记簿,确保事后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科学 化。对于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把握不准的,一定要及 时向事后监督中心领导进行请示汇报.取得业务指导.切不 可不懂装懂,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给事后监督标准化整体 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3.取得被监督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事后监督业务与国 库、会计部门有着很深的渊源,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事 后监督业务标准化没有经验,可以向国库、会计部门学习借 鉴好的做法与经验,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事后监督人员 应强化服务理念.为国库、会计部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一 些中肯的、切合实际的建议,不断促进会计核算质量得以提 高。对于制度规定和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分歧,事后监督人员 应与被监督部门加强交流与探讨.达成共识 会计核算人员 2008.1O 与事后监督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工作理念, 增强责任意识,共同为金融服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贡献力量。 4强化制度落实。国库、会计部门应强化内部管理,规范 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 配合.为事后监督工作的标准化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白莹)(校对:XZ) 安颖博 (中国人民银行太仆寺旗支行 太仆寺旗027000) (一)产权制度存在缺陷。一是股权结构不甚合理。如县 级统一法人社自然人持股比例太高.企业法人持股比例太 低:股东主动参与农信社治理的意愿差,对农信社的资本保 值增值和稳健发展大。二是产权主体缺位,所有者虚化。在县 联社“三套班子”中.有的高管连股东都不是,他们纯粹是行 业主管者的代理人 (二)法人治理机制未得到有效完善。一是责任主体不 明。监事长与经营主任、副主任、理事长三套班子成员都参与 决策、参与经营、参与业绩考评。在党政不分的议事规则背景 下,经营决策者又是经营实施者,也是经营业绩考评者。二是 监事工作职能没有发挥。县级统一法人社的监事会“监督什 么”、“如何监督”,在有关农信社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很难找到 答案,在县联社章程中也仅仅对监事会职权作了一般性规 定,因此监事工作在法人治理中很难找到准确定位。三是行 业主管部门越俎代庖.行政管理代替法人治理 省联社对核 心业务和人事任免“一锤定音”.使县级统一法人社一切听从 于上级行业主管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三)经营机制陈旧且缺乏效率。一是科学的发展理念尚 未树立。不少联社在业务扩张过程中不考虑最佳的资本配 置,未以资本的增长来约束规模的增长 二是富有效率的资 源配置机制没有建立。目前农信社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两少 两集中”现象,即对有需求的纯农业经营户贷款少.对有需求 的贫困户贷款少:信贷资金向商贸、房地产和非农行业集中, 向贷款大户和关联企业集中。三是自主创新机制没有建立。 新产品开发完全依赖于行业主管指令和市场模仿.行业主管 部门布置使用的新产品,县联社基于风险和成本考虑缺乏积 极性。四是集约式管理方法未得到采用。目前,农信社还习惯 于定性风险管理与事后被动式化解资产风险,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的风险管理模式与事前事中主动式前瞻性管理方法尚 未得到采用;习惯于行政指令管理,市场导向管理未得到建 立,因而思维观念和微观管理方式未随着角色变换而转变, 所以经营效率不能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白莹)(校对:XZ) 麟 鼹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