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责任心现状及培养策略
北仑区绍成小学 王瑛瑛
责任心作为一个人的重要心理品质,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需要、情感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善其身”才能“济天下”,责任心培养是社会对育人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有助于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也是现阶段学校各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心理角度解读小学生的责任心,我们可以理出这样一张结构图:
责任认识 道德认知 学习活动 内 化责任需要 引发行为 责任实践 责任情感 调节行为 引发积极情感 责任意志 内部调节 严要求、激励 外化 责任行为 采取行为 内化习惯
责任心的上述心理因素不是相互独立、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共同构成人的责任心。
那么现阶段,小学里学生的责任心状况如何呢?我们试通过问卷、谈话掌握相关情况和数据。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
1
卷859份,占学校总人数的70.8%。同时针对不同调查角度,还进行了跟进调查和连续调查。(各年级均发有调查卷。) 一、调查内容的设计
小学生的责任心涉及他们心理的众多因素,我们试从几方面设计内容,全方位掌握相关信息。
自我 责任心 爱惜身体 如:生病时表现;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等 珍惜时间 如: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利用时间的态度;对待网络的态度等 诚实和守信 如:对待朋友委托的事的态度 维护人格、荣誉和尊严 如:面对侮辱的态度;对荣誉的轻重;尊严的分量 关注心理 健康 如:对自己的性格、气质等特征的熟悉程度;对合理发泄的方式了解 乐于帮助他人 如:对待同学犯错的态度;面对别人需要帮助时的态度等 关心自我发展 对他人的责任心 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如:做错事或对不起别人时的态度 与他人合作 如:有困难是否想到朋友;与同学相处是否愉快;是否喜欢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等 承担家务 如:下雨了家里的衣物还在外面露天凉晒你的态度;你正要出门,发现家里没人但电视机还开着,你的想法做法等 为集体作贡献 如:耐挫折 的能力;对待作业的态度;对于发挥自身在集体中作用的认识 做他人的 诤友 如:发现好 友考试舞弊的态度;发现同学弄虚作假的态度等 家庭的 责任心 与父母思想沟通 如:烦恼事向父母诉说的情况;日常学习生活的汇报情况;是否与父母经常聊天 孝敬父母 如:父母生病时的表现;家庭气氛不太和谐时的态度等 体谅父母 关注家庭 经济 如:每次外如:在商场出是否跟你看见自家人说明己喜欢的去哪里;出东西,但价门在外,临钱不便宜,时决定不你的想法;回家吃饭,每年所得你会怎么的压岁钱,做;等 你的处理 方法 学校、班集体的责任心 关心集体荣誉 如:班级有比赛,你的态度;班级获得荣誉,你的想法 参与集体活动 如:集体参加你不擅长的项目,你的想法做法;班级组织活动,与自己活动冲突,你如:值日时 无人监督,你的想法做法;发现班级包干场地上有纸,你的想法做法 2
社会、国家的责任心 关心国家行使权利服务社区 大事和关和为社会注社会发尽义务 展 如:先天下如:对于为如:是否喜如:班干部如:参与社之忧而忧,祖国为社欢看中央选举活动区活动的后天下之会多作贡新闻联播中的想法情况; 乐而乐的献的想法;电视节目;做法;对于想法;当个是否想出是否知道公益性捐人利益与国学习工我国综合款的态度国家社会作或定居;国力; 做法;对义利益相矛对于现在务献血的盾时的想读书的目看法等 法做法 的认识 责任认识 责任需要 责任情感 责任意志 责任行为 个人与社会关系 的想法做法 热爱祖国 参与环境保护 如: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参与保护环境活动的调查
调查内容从小学生责任心的五方面入手,即自我责任心;对他人的责任心;家庭的责任心;学校、班集体的责任心;社会、国家的责任心。每一大块又细分出具体的内容,但纵观整个内容,又分别从小学生责任心的认识、需要、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进行分层分块的阶梯调查。纵横交错中,发现总结小学生责任心的规律及特点。
二、小学生责任心的特点及规律 1、循序过渡性
小学生的责任心的发展表现在:被动、模仿占主导地位向自觉、主动占主导地位过渡;直接具体的责任意识向间接抽象的责任意识的过渡。从单项内容上看,责任认识、责任需要、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表现为同步同向发展。
6050403020100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责任认识责任需要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 3
图表中,横向是所调查的年级,纵向是总体发展水平。单项内容中,整体呈现向上发展的态势。以“自我责任心”为例。
问卷典型内容 责任 认识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为自己好 浪费时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班级的荣誉也是我的荣誉 心情不好了,要找父母或朋友倾诉 责任 需要 希望不要生病,可以天天上学和同学一起学习、活动 希望作业速度快点,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希望多得到表扬,让大家都喜欢自己 希望烦恼有人倾听,有人开导 责任 情感 少感冒生病,感觉特别好 能提早完成作业,特别轻松自在 得到别人的称赞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遇到挫折,能坚持下来,是特骄傲的 责任 意志 责任 行为 能坚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能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有损尊严的事情坚决不做 78.3% 80.6% 87.2% 90.6% 93.5% 94.2% 51.2% 56.2% 63.1% 64.2% 65.2% 64.2% 53.4% 67.8% 73.5% 82.7% 87.6% 91.4% 71.3% 73.4% 81.5% 85.6% 90.3% 95.6% 89.7% 85.6% 90.1% 94.5% 92.4% 92.3% 80.2% 78.6% 85.5% 84.7% 93.2% 93.4% 82.7% 87.7% 93.2% 91.5% 95.7% 96.8% 71.2% 73.5% 77.5% 81.2% 90.1% 95.5% 95.7% 93.5% 96.7% 92.5% 92.1% 90.5% 80.2% 85.6% 83.5% 88.2% 90.7% 94.3% 87.6% 89.1% 90.3% 91.2% 90.1% 90.7% 53.2% 62.4% 78.6% 81.2% 90.7% 94.6% 80.7% 83.7% 87.5% 87.3% 90.2% 91.2% 83.2% 87.4% 93.5% 92.7% 97.2% 97.4% 一 年级 二 年级 三 年级 四 年级 五 年级 六 年级 78.6% 80.3% 89.1% 88.5% 92.4% 94.7% 遇到挫折时,绝对不会放弃 54.2% 56.1% 62.7% 65.3% 65.1% 67.3% 能主动调节自我情绪 56.7% 59.2% 60.1% 62.3% 65.3% 68.4%
4
(百分比表示认同或能履行的比例)
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也是能思考和感知的社会主体。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的认知、情感、心理都会随之发展,对于责任心的理解、感受和实践也能不断深入和强化。同时,这些变化也受到不同学生个人因素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比如,体质较差的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状况的责任心认知体验就特别强烈;家长、教师平时注重责任心培养的,这方面发展会比较快。
纵向对比责任心的五项内容,也呈现阶梯形。自我责任心较强,其次是对他
人的责任心与家庭责任心、最后是学校、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心。许多学生在注重个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主体自我实现的同时,却难以准确把握集体与个体,集体观念和主体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不平衡性。
构成责任心的诸要素彼此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小学生责任心的诸要素并非总是同步发展的。在五方面的纵向交叉中,会出现超前和滞后现象。
一般来说,责任认识超前于责任行为,责任意志的发展落后于责任情感的发展。这点我们从各年段各项内容的数据表中便可显而易见,责任意志及行为的达成比例总体要比责任认识和责任需要要低。越往高年级发展,各内容发展项越明显。但对于具体某项内容的五方面发展却常会打破逐步稳升状态,而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如,在“对待他人的责任心”的一项调查中,关于对待同学犯错的态度。对于这问题能正确认识到和正确履行在不同年级中呈现不同步发展的趋势。
100806040200责任认识责任行为、意志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
要将责任认识发展到责任情感、意志,外化为责任行为,这其间伴随着众多的心理因素,虽然随着青少年年龄增长,心理发展整体是呈上升提高状态,但在
5
其发展中,还会收到许多因素干扰,各种微妙的心理变化都会导致责任意志、行为的转变。如:
从众心理的驱使——责任认识滞后于责任行为,导致责任行为停留形式,未被内化。
舆论力量的压迫——责任情感滞后于责任认识与行为,导致责任行为受情感牵制。
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责任需要滞后责任行为,导致责任行为不稳定性。 „„ 3、不稳定性。
责任心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素养,一旦形成,各方面心理发展也趋于稳定。所以责任心养成之后,一般不会时有时无,时强时弱。但青少年的责任心,很多时候会受情绪情感的制约。热情高涨时,责任心强,热情消退时,责任心减弱。还因为青少年认知水平和道德是非观念还处于发展期,责任心的养成还会受到各方面环境的干扰。
我们分别抽取一、三、五年级学生各50个,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几项内容中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下面是关于自我责任心的作业管理内容调查:
年 级 时间 9—10月 % 13 37 64 11—12月 % 18 45 67 3—4月 % 15 57 61 5—6月 % 25 42 76 一年级 三年级 五年级 从整体情况来看,年级越高,对于作业管理的责任心越强。但横向数据同时反映,在短期的发展过程中,责任心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开学阶段,学生的责任心基本有所提高,但一段时间后,责任心也会有所减弱。对于责任心个体而言,也是有变化的。相同的数据背后,具体的个体往往已经发生了变化。受天生性格、气质、情感等众多因素影响,一部分学生责任心从低年级开始发展和巩固都非常稳定,而一部分发展缓慢,经过六年的小学阶段培养,也很难养成。
6
4、情境性。
责任心养成的原动力来自学生自身的责任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责任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的影响作用。
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学校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班级成了儿童日常交往的中心场。生活接触面扩大了,新的活动、新鲜事物使儿童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例如,学习中的成功,使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学习中的挫折,则使他们产生痛苦的体验。另外,儿童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以及集体对他的要求和评价等,都能引起他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儿童通过学习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接受着各种社会性情感的陶冶。集体生活、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儿童体验着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良好的交往会使学生体验着团结、友爱、互助、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等积极的情感;不良的交往会使学生体验到孤独、嫉妒、自暴自弃、不负责任等消极的情感。这些情境中发展形成的情感都会影响责任心的培养。
责任心较强的人数比%
友爱文明团结守纪民主积极向上勤奋501班 52.2 601班 61.3 502班 56.7 602班 65.7 503班 68.5 603班 58.1 504班 59.8 604班 67.2 备注 在四个学期评比中,503、604获得优秀班级称号次数是最多的。
我们统计了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生,发现责任心强的个体数多的班级,往往都是年级中比较优秀的班级。对于其中责任心强的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心目中的好班级的关键词有:友爱、文明、团结、守纪、民主、积极向上、勤奋。可见良好的班风、校风会让人产生关心他人,对他人、对集体负责的积极情感。
三、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策略
7
小学生的责任心涉及认知、情感、行为方方面面,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应循序渐进,重内化,抓外化,用多种渠道唤醒责任自觉意识。 1、建立责任到位制,强化意识
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出现“责任分散效应”时,行为主体受到六种心理因素影响:利他主义动机、社会惰化、从众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责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作用。
根据这些心理研究提示,我们将任务责任到人,并配以奖励、惩罚手段,利用集体舆论力量,培养学生责任心。
措 施 任务责任到个体 三级管理 奖励制度 竞赛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
举 例 值日安排细化,打扫范围包干到人 早自学纪律,班长负责全班,发现问题督促大组长,由大组长管理好本组人员 能连续一周、一月、一学期按时完成课堂作业,按级别奖励 小组双休日参加公益活动积分竞赛 完成特定任务,采用一损俱损原则 „„ 2、强化多样训练,巩固实践效果
责任心是一种心理,但同时也是需要具备的一种素养,他是可以经过训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的。尤其在小学生认知、情感还未定性,可塑性较强时期,更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责任心转向训练。
目标训练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用确立目标,实施目标及考核目标,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标管理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鼓励性,能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愿望感,引发学生的迫切感。
榜样示范法——学生易于模拜别人,只要某一方面打动他们,他们就去效仿,针对这一特点,多让学生接触典型先进人物和模范英雄人特,用他们鲜活的生动
8
事迹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激发他们的自我责任感,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及至推销自己的巨大热情,提高自我意识。
习惯训练法——改变学生身上的坏习惯、不良思想,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先进思想,他们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宽容体谅之人,做一个自立、自信、自控、自爱之人,这也是学生自我责任感培养的目的之一。以教师的博爱之心,换取学生的爱心,以爱换爱,形成师生间爱的双向交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习惯,其中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 3、无声润心,自然熏陶
学校各学科教师利用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像和联想,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领悟自我感知,自我责任心在自我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重要意义。借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以直观事物、和谐的音律剌激学生感官,产生情绪体验,感化自我责任心,感知具有一颗责任心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形成自我责任心的良性循环。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队课,品德课,渗透责任意识。班级工作要发挥班团干部的核心作用并教给他们管理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
学校德育部门可以围绕关于责任心的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意识,激发学生“拼搏、竞争、自我推销”等增长才干的强烈愿望。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引发心灵上的交换和弃旧图新的决心。 4、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内心动力
学生责任心不强或不理想,责任心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存在心理原因,如学习情绪、改正缺点缺少毅力和信心,不健康动机等。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做好个体心理辅导,为学生责任心养成解决内部动力问题。
以上所讲的策略比较多的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同样重要。只有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小学生的责任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