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把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表情彰显出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畅谈演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有没有看过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大型连续剧中, 你最喜欢哪部?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2.据闻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影片举不胜举,可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收视率却最高,于是人们记住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为什么人们对他们的表演记忆犹新呢?
(他们演技超群,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细读文本,播放影片,探讨演出
1.同学们,还记得《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吗?请找出描写他带领军士们“雾中借箭“的段落,细细去读,想象他的动作语言。 2.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3.课文与电视剧演绎的同一故事,但却风格不同,电视剧与课文有哪些区别,我们要把课本排成课本剧需要哪些准备呢?师生探讨 (1)把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3)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三、合作创编,赏析表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 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 (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 (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编排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 (2)分组表演。 (3)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通过这节课的表演, 老师发现我们同学中有极富表演天才的“小演员”也有善于揣摩文本,能够把枯燥的叙述性语言变为生动鲜明的动作、神情的“小导演”。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编排成课本剧。
2.祖国的语言博大而精深,祖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希望同学们尽情遨游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多读一些我国经典的古典名著。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
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 2.交流:
①什么是缩写?
②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 ③缩写后要对照,修改。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 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 指导。 五、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六、学生修改,展示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3.展示与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