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课堂实效性
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是所有教学工作者不断的追求。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以自己几年的教学工作,有以下感受:对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如何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一、教师,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自己和学生
备课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所在,教师教授的内容要有吸引力,学生觉得有可听性,除了备好每一课的重难点之外,还要备好学生。每个班级有几十位学生,他们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个人性格都不相同,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较好的沟通,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另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备好课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灵活应对,尤其在阅读课文时,由于英语是语言科学,对于推测字里行间隐藏的含义,学生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对此老师要如何解答,都必须在课堂前有所准备,备课要兼顾深度和难度。
备自己既是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准备课堂知识和语言。快乐和烦恼是会传染的。老师的热情势必会感染到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热爱学习。其次,要求学生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抱怨课上听不懂,归根究底,是课前没有做好预习,特别对于基础比较差点的学生,对单词的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不像我们的母语生来就耳濡目染,缺乏学习的语言环境是言语学习的一大障碍。但在这样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学生不坚持在每节课前先预习生词,那么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影响教师教学进度和安排。所以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科学的安排和要求。比如说,这节课是听力课,那么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先预习可能碰到的生词。如果这节课是阅读课,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Pre-reading设置的问题或者让学生先去理解课文,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旨,推测作者写作意图等等。总之,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完成预习的任务。
二、课堂效率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和很多英语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交流时,会发现他们英语基础不好可以追溯到初中,可是初中英语程度较低,那归结起来主要是在学习初期,学生就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把语言学习当任务,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通过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创造条件,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讲课文Body Language之前,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像人的面部表情、手势等,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猜测表情或手势的含义。在讲NewZealand单元,可以通过地图、片、景景点介绍等对国家有特殊的影响。教师为了让学生印象深刻,可用中文进行介绍,其次,可用值日口语回报
方式,锻炼学生口语,每天布置一位同学进行一分钟演讲,这样的任务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让全班参与到语言中。可以是单个人讲小故事或者是最新的新闻概述,内容不限制,文化、科技、生活各方面。比如,在上课文Good Manners的时候,学生可以来个点菜的情节,由此引入餐桌的礼仪。或者是小组话剧表演,如讲完莫泊桑的作品necklace的时候,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角色扮演,布置任务,第二天在课堂上表演,如学生基础较差,则可以使用中文表演,了解话剧大意,提高教学的兴趣。
最后,利用竞赛的方式。如以小组为单位,对单词或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测试,以小组为单位计算分数,增加学生责任和荣誉感,督促他们及时复习。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优化整合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堂改革的最高宗旨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的课堂教学主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按照这个宗旨,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而不能是主导者,在整个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导性。并不只是让课堂一团乱,任其发展,而是多给学生表现和发展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模式应该优于“填鸭式”教育。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老师讲,我们也并不是要完全或定这种模式,现在的应试教育让更多的教师感到无奈,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靠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的知识,靠练习来运用新知识,靠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没有突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摆脱这种教学模式,要给学生更多走上讲台的机会,减少教师满堂讲的时间,教师可就某单元给学生布置任务,接下来分组,由教师选定一个宣传目标,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过程,课堂上通过设计合理任务,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景,促进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和谐愉快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心理效应,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正如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二)构建个性教学的课堂
构建个性教学的课堂,这是我在班主任教学中看到的提法,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因材施教,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获得自身的最优发展。例如在问题设置中,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留给比较好的学生。而对于中差生,则要设置一些中低档的问题。如在阅读文章时,我把那么需要推断、概括文章主旨的题目留给基础好的学生回答,而对于一些细节理解题,快速寻找信息题留给中差生,由此分层教学,既鼓励了学生,也照顾到大多数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在自我承认的状态下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这样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显主
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队协作精神。除此以外,教师也要不放弃一位学生,尤其对差生,既要对他们显示出尊重,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
总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容易,需要教师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业务能力,增加个人魅力,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风格及上课风格,自然对此科目有更多的关注,愿意听课,这是成功的起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