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论文: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论文:学校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学校的德育就是对学生不断输送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影响和转变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情况和生活经历的千差万别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能力呈现出多元化、层次性的特点,加上当前的一些庸俗道德文化的侵蚀,又使得学生的道德状况出现复杂化的特点,如道德观念混乱、道德心理和道德情绪波动等等,从而使一些学生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的滞后。陶行知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德育的第一指标,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笔者认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改师严尊道为尊重主体

德育过程中的灌输,就是对学生进行各种道德观念的灌输教育。长期以来,传统的“师严尊道”主导着德育教育过程,这种“师严尊道”是一种单一的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模式,从教师的说教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不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意见。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地扼杀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会扼杀学生对德育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自我意识已有所发展,自尊心已有所增强,因此,他们强烈地要求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求独立自主,但是,众多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却是多元性的矛盾,主要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他们既有自我进取、发展和完备的渴望,又有在实际问题前束手无策,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迷茫、懊悔和惆怅。在这样的德育环境下,我们可以顺着学生本性,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自我分析、自我控制和自我鼓舞,这样,学生就会在得到尊重自我的情况下完善自我。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就是学生自觉,自动地进行的一种对自身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自己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在德育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先进理论思想的灌输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是在德育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道德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更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这种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将道德教育纳入自己的道德品质结构之中,从而使这种道德义务成为道德自觉,逐步实现由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

化。如果被教育者缺乏自觉、自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强烈意识和要求,单靠从外部进行思想灌输,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随地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学校还需要制定一套学生思想政治行为与道德行为规范,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教育者应采取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新鲜的、活泼的、有趣的形式,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接受教育。

三、渗透情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现在教师都反映现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和以前的很不一样,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之间各方面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特点。1.道德教育不能单靠单纯的“讲道理,摆事实”,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要懂得运用多种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2.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经历、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代沟”,而沟通理解则是能消除代沟,这要求教育管理者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3.每一代学生都有其特殊个性,这是时代特点所造成的,学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存在着一些非主流的东西,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因此,在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中要以情感人,切忌压制、训斥。要加强对学生的

人文关怀。作为教师,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应该深入学生中间,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困惑,了解学生的需要。当然,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要以负责的态度进行批评教育。

四、改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观念

改变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观,首先要改变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管理”意识为“服务”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其实质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要站在“服务”的角色上面对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工作。其次,要改变“行政命令”为“积极引导”的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不但要学生这样,更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以“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道德自律。此外,还要改变对班主任的“微观管理”为“宏观调控”管理方式,给班主任更多的自主权,以此来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