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6-12-13]
来源:无锡市安镇中学教科室 作者:佚名
[字体:大 中 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对课改的认识与实践也在逐步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课程改革重头戏的教学改革,要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打一场更持久,更复杂的攻坚战。纵观全国各地新课程的实践,大多把教学的研究定位于三个层面:一是采用传统因素分析方式,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来研究;二是将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以课堂为中心来研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三是从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教学模式的维度来研究和把握教学。当然,我们也可以教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为核心,进行不同维度的专题性研究,显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细节研究》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范畴意义上的专题性研究,同时它也是描述教学、分析教学、研究教学的独特而有趣的角度。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细节尤其是处于关节点的教学细节,能够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进程,使教学现场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情境演变为情节,从情节中导出戏剧。好的教学细节能够不断营造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和创造教学现场的高潮,能够提升教学现场的品位,能够开掘出教学的意蕴,能够实现教学的潜在意义;好的教学细节会给我们意外和惊喜,令我们陶醉和享受,会使我们感受教学的意味深长和回味无穷。从这种意义上看,教学细节作为一种局部,并不简单地受制于教学现场,它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学现场,它生成和创造教学现场,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规定、制约和影响着教学现场。
关注细节,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关注研究细节源于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出现的忽视教学细节,对教学细节关注不够或处置失当等现象。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师教育的大智慧、新理念,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关注教育细节,国外已有成功先例。美国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提出了独特
的细节教育的方法,使许多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为优秀学者、成功人士,他也因此获2001年度美国迪斯尼优秀教师奖。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提出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旨在唤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搭建一个研讨、交流、合作、共享的平台,整理教学细节的实践案例(故事),引导教师发现细节、反思细节,进而改造惯常的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量具体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绚丽多彩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细节的反思、把握、感悟、改造与重构,必定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加强总结,走向智慧,走向成功。关注课堂教学细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把握文本、学生、环境和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让课堂充满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中,体现对学生的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1.关于“新课程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基础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鲜明的旗帜,揭开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本次课改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及保障支持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和长远意义。“新课程背景”主要是要表明本课题研究的环境、条件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的区别。 2.关于“课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走向成功、成才的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人格学力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也是教师进行知识创造与再创造、充分展示自身教育智慧、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场所。所以,课堂是师生共同构成和拥有的,因而,课堂教学是师生创造生命灿烂辉煌的过程,具有生命活力。
3.关于教学细节。“细节”按字面上的理解,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汉语大词典》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具体分解,教
学行为是由教师发出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基本目的的、指向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的师生外部行为的总和。狭义的教学细节是指处于教学过程关节点上的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接作用的教学行为。教学细节形成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是外显的,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教学细节具有多种表现及复杂结构,是可从外部进行观察的具体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师生之间互动的组合,只有处于教学过程关节点的教学行为,才具有推动、激活、联接、延续教学过程的功能,才具有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细节,既包括广义上的教学细节,更注重狭义上的处于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点意义的教学细节,更注重对教学起重要推动、联接作用的,具有独特功能和教育价值、意义的教学细节。
本课题旨在研究影响课堂教学细节产生和处理的诸多因素,提高教师的素养;以新课程理念反思、改造、创新课堂教学细节,从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和境界,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师生的交往。由于教学细节是由教师主动发出的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指向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连续不断的教学行为或师生互动的总和,它本身具有外显的、可观察的特点,同时,也是师生实现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据此,处理好教学细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能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二是能使教师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能使师生的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互动、沟通、影响、补充,进而能创造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实施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指标 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构建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细节的教学基本模式;
(2)探索把握关键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3)探索教师教学行为及师生互动中的细节对教学效率的影响。 2.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指标是: (1)完成论文5-8篇;
(2)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系列讲座稿5-10篇;
(3)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汇编政、语、数、英、理、化、生、音、体、美、劳等各科课堂教学细节研究的案例[故事]集1本。
(4)以“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为主题,开展片级以上公开课活动2—3次; (5)开辟专门橱窗,每学期进行1次专题宣传;
(6)完成“关注细节、优化行为、提升素质”学生征文汇编1-2册; (7)形成师生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浓郁氛围,让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师生心灵,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范畴(含子课题具体分工) 1.教学理念与教学细节关系研究(万利群、陈红亚) ——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细节基本现状与存在问题调查;
——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差异及对教学细节的影响研究;
——教师教学理念对其教学行为、习惯呈现及养成的影响研究; ——学校文化环境对课堂师生行为及互动的影响研究;
2.把握关键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研究(冯伟民、胡锡峰) (1)内容:
①相关学科实施关注教学细节研究的方案; ——课堂教学中关键细节的内涵研究与实践; ——增强“教学导入”吸引力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性语言研究; ——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
——教学内容(材料)呈现方式有效性研究;
②各学科组开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课题研讨课”系列活动; ③编写一套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教学个案集; (2)成员:
行政:刘东 冯伟民 巫春华
语 文:华青 数 学:许明兴 英 语:周琴英 物理:胡锡峰 化学:许建明
政史地:黄惠芳 陈红亚 生 物:王建春 体 育:蔡伟 信息技术:盛新峰 3.课堂教学细节基本特征的研究(许建明、华青) ——教学细节外显性研究; ——教学细节情境性研究; ——教学细节指示性研究; ——教学细节教育性研究;
4.学生课堂学习素质中的细节研究(郑峰、陆凌) ——学生听课状态研究;
——学生作业习惯与作业格式研究;
——学生习惯素质与教师教学行为关系研究; ——学生行为表情与学习效果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进度 1.本课题采用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研究的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在分析比较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
(2)调查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分析、了解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教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异同”来研究教学理念与教学细节的关系。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把握关键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途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与管理中探寻提高教学效率的操作策略和具体方法,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我们将主要对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地、系统地解释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要找到可资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2.具体工作进度安排:
(1)设计申报阶段 (2006.3~2006.11)
①主要工作: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组师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调查。
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掌握教师教学理念现状及对课堂教学细节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
③阶段成果:完成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相关论文。 (2)课题研究阶段(2006.12~2007.12)
①主要工作:编制课题实施方案,成立子课题组,制订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举行开题仪式,按方案组织实施,总结经验,反馈修正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市、区专家中期评估。
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对课堂教学细节基本特征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探寻“把握关键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③阶段成果:编制1套有关课堂教学细节系列讲座讲稿;各学科关注教学细节的成功案例(故事)材料汇编;“关注细节、优化行为,提升素质”的学生征文汇编;2-3次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片级以上公开课材料。 (3)结题鉴定阶段:(2008.1~2008.12)
①主要工作: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反思、总结,梳理、整理相关资料。 ②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反馈性评价、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和经验推广,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验收。
③阶段成果:完成多个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一组论文,举办一场论文报告会,举行一次区级公开课专题展示活动。
七、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实践性、应用性研究,旨在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相结合,与构建良好的学校文化(质量文化)相结合,让关注课
堂教学细节的浓郁氛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优化行为,完善习惯,提升素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八、本研究课题的保证措施 1.队伍保证:
本课题由学校分管教学与教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冯伟民领题,由教科室副主任万利群任组长,教务处副主任胡锡峰任副组长,课题组主要成员大多为中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学研究资源,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力和较高的积极性,同时,成员分布各相关部门和学科,有利于课题的顺利推进。
2.组织保证:
由学校教科室统一管理全校的课题,学校有较为规范的教科研制度及检查评估制度,能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的进展情况,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落实到位。
3.经费保证:
课题申报一旦通过后,学校将保证安排课题研究的经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