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凤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第10期
保定市曲阳县七里庄小学 张凤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个孩子最初的行为都是以父母为榜样的,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父母言传身教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个孩子最初的行为都是以父母为榜样的,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以,父母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状态的林林总总,大都能够追根溯源到他的家庭教育中。
在一期注意力训练班里,笔者注意到,学员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年龄不等。两个男孩儿的表现格外引人关注:一个上二年级,一个上五年级。请允许我暂且用A代表二年级的孩子,用B代表五年级的孩子。之所以特别注意到他们俩个,是因为A是这期班里年龄最小的,B是这期班里最令其他孩子烦恼的。
为期七天的训练,每一节课都要对他们两个格外关注,发现了几种现象:
第一种现象
A和B都会不由自主地摆弄手中的或者是笔或者是书或者是他能接触到的各种小物件,往往我会刻意地多看他们一下。A会迅速放下手中的东西,害羞地低头避开我的目光,把注意力收回到训练中来;当B接收到我的示意后,会怔怔地盯着我,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我会一边讲
课一边很认真地睁大眼睛再看他一会儿,他也会慢慢地放下手中的东西,怏怏地同到课堂中来。
解析:两个孩子都能收到老师提示认真听讲的信息。A和B对老师的指令的反应速度不一样。
第二种现象
让孩子们参加每一项训练项目时,我会先告知大家该训练项目的规则,确保所有同学都明白后开始训练。一些简单的规则,一遍就可以,孩子们就会按照要求开始。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训练项目,我就会用较慢的语速边说边介绍,孩子们也会可以理解训练规则,除外A和B。很好懂,A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我会单独对他和B再解释一遍,A也会迅速进入训练状态。最让我费解的是B,当听完这一遍,B还是茫然状态,需要再次单独解释,才可以参与训练。
解析:两个孩子都能明白老师讲的内容;A和B对内容理解需要的时间或者刺激的强度不一样。
面对这两种现象,这两个孩子的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态度成了我期待解读的关注点。于是,在训练班即将结课的最后一天,邀请所有孩子的家长(或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参与最后一
节课的训练,以便结课后在家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后续训练,巩固训练效果,培养训练习惯,让训练效果转化成为学习能力。
第三种现象
各位家长如期而至,像学员一样,坐在自己孩子的旁边。活动内容分两个部分先是孩子们“分享感受”,然后是“亲子传送军事机密游戏”。
第一个环节,当A羞怯地站着,无从开口时,坐在他身旁的爸爸鼓励儿子: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就怎么说,不用害怕,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孩子看着爸爸,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张开嘴巴,说出来几天里自己的体验。我注意到爸爸的眼睛始终给孩子以力量;轮到B时,他毫无顾忌地摇动着双腿和身子,脸上一副满不在乎:“额,就是觉得挺好玩的,没有其他的了。”我看着他的眼睛,努力提示他说出切身感受,眼睛的余光发现他身边的爸爸正心不在焉地划着手机,根本没有在意孩子的发言状态。我尝试了好几次想让他表达出来,他却不开口。他的爸爸也始终刷着手机屏幕,对孩子发言的状态不置可否,确切一点说是置若罔闻。
第二个环节,明白游戏规则后,A爸爸认真地告诉儿子,这是军事机密,并教导孩子:尽最大可能保持“军事机密”的准确性;B爸爸一脸的不在乎,笑嘻嘻地对儿子说,这就是个游戏,意思差不多就行了。结果是:A竭尽全力复述他所听到的军事机密;B嘻嘻哈哈转述大概的军事机密。
当活动进行到尾声时,B的爸爸不耐烦地问,“老师,还有多长时间结束?”而其他所有孩子的家长都在认真地陪同孩子。
解析:两个孩子的爸爸,对待孩子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尽相同,导致两个孩子面临问题时处理方式的迥然不同。
父母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认识与态度,清晰地定格在孩子的心里,父母的言行,通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当为人父母的我们抱怨孩子的种种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反思自我。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对孩子的教育从日常生活巾分离出来。我们时常会这样做:试图专门腾出时间、精力来对孩子做一下“集中”的教育。往往,父母以一个说教者的身份对孩子进劝诫,而在这样做时,我们似乎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怎样的人。父母的言行才是孩子看到的教育的真正模样。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婴幼儿学会了说话、走路等一系列基本生存技能,同时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形态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也是完全由父母主导的。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到了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为60%左右。这一时期,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父母的言行是青少年判别是非善恶的第一标准。因此,父母要做好表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过渡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对家长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逆反情绪,采用合理且易于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
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了解孩子成长需求,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做孩子成长的坚实后盾。
总之,父母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暴露在孩子面前的所有行为习惯、举止谈吐等,都会被孩子学习和模仿。虽然很多东两孩子一时可能还不理解,但仍会不白觉地存储到他们的大脑中去。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子之道。
(责任编辑:蓝天)
参考文献:
[1]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2]秦少华,浅谈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J].读与写.2016.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