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2.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金田起义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定都天京 D. 《资政新篇》
3.促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军事行动不包括( ) A.北伐军进逼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B.两征军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C.东征军控制江苏部分地区 D.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
4.“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是( )
第1页/共5页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
5.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B.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太平军后期主要与李鸿章的湘军、华尔的洋枪队和曾国藩的淮军作战
6.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是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C.突出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D.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难以实现
7.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文中所说的“叛乱运动”( ) ①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②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③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第2页/共5页
D.①③④
8.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说明( ) A.外国势力已经开始侵华 B.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清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 D.太平军已经攻陷北京城
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B. 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 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0.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
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第3页/共5页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材料四 “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B 2.B 3.D 4.B 5.D 6.B 7.D 8.B 9.A 10.C
11.(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 (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
第4页/共5页
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第5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