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及桂林的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及桂林的实践经验

来源:好走旅游网
农业资讯NONGYEZIXUN 农业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及桂林的实践经验莫桂烈(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广西桂林 541003)摘 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发展,概述桂林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桂林在社会低碳发展、经济产业调整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关键词 生态文明;低碳发展;产业调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做了系统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均取得了很多成就。本文将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在桂林实践的情况为研究视角,重点探讨桂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经验。1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性的战略部署,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1 邓小平理论: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建设 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的重心是经济建设,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识到经济飞速发展必然会带来环境破坏,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并试行了我国第一部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法》,并于1989年12月进行了全面修订。这是生态文明建设首次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并引起大众重视。随后为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1982年起,《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相继出台,邓小平还号召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1]。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一行动一直持续到今天,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法律和政策的有效支持。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提速同等看待,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论。1996年,我国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目标纲要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退耕还林投入力度,并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战略。1.3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提出“两型”社会建设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属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党在此时期提108JIANGXI AGRICULTURE出要建立“两型”社会,也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战略任务。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党和国家主张大力发展国内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里最鲜明的内容。1.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后,成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被写入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为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能够好转,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了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被细化为多方面的具体部署。这不仅绘就了美丽中国的新画卷,更明确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到可持续性的经济社会发展,从环保到经济再到社会和谐的认识,最后到美丽中国的提出和确立,并以基本国策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以稳固和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具体和细化,它是思想认识的历程,也是制度创新的升华,更是社会发展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2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桂林的实践成效理论是用于指导实践的,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理论的探索历程,实质是实践探索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是促使中国发展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美丽的有力推手。结合桂林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所探索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3方面.2.1 唤醒环保意识 作为中国最早的120个工业基地城市之一,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桂林市的工业一直走在广西前列,发展比较快,而且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工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桂林山水的污染也日益严重。1978年,中央发布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在这份文件里,桂林被列为全国需要重点治理污染的20个城市之一,文件要求必须在1985前基本解决大气与水等污染问题。从此,桂林市委全面转变发展思路,环保优先成为发展的新格局。2.2 全面整顿污染企业 桂林市先后颁发了《桂林市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排放污染物收费规定》等文件,全面关停并转化全市范围内的污染企业,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曾经辉煌一时的桂林电厂和腐乳厂等因位于市区中心污染较大进行了整体搬迁,一些食品企业、玻璃企业和制药厂的污染车间也进行了整体改造,污染特别严重的工业企业有70多家被依法关闭。2.3 生态成效明显 虽然经过重大调整,桂林市的工业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导致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但是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回顾改革开放40年多来桂林城市生态发展历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森林覆盖率已超过70%,比20世纪80年代的38%增加了32%[2],全市各级生态乡镇数量均居全区榜首,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59个、自治区级生态村151个。桂林市也获得了一系列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荣誉,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绿化十佳城市”等。2018年1月,桂林市更因在生态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被国务院认定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市转变发展思路,严格践行党的生态发展政策,结合实际创新实践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集中体现的正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3 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在桂林市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经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坚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尽快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各地共同研究的课题和发展的重任。坚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找到理论指导,也要从各地实际发展中总结经验,而桂林市在长期实践党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形成了自身发展的独特经验。3.1 社会发展:低碳发展成为新理念 改革开放有效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问题和生态恶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颁布后,各地开始反思并重新调整发展思路。桂林市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指导下,逐步走上了低碳城市与旅游城市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3.1.1 将景观开发与生态保护融合起来 桂林市的景点繁多,排列于漓江两岸,穿插于城市纵横间,可谓景景相连,园园相邻。包围于市中心的两江四湖、西山公园、七星公园、訾洲公园、象山公园、伏波公园、叠彩公园和独秀峰等景点,都可归划于自然生态景区和人文历史景区的融合。桂林市加大了对这些空间景区的生态保护扶持力度和监督力度,将景观开发与生态保护融合起来,让城市生态景观有效去吸收温室气体,提高其碳汇能力,促使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提升。2019年,桂林市区优良天数323 d,PM 2.5年均浓度 37 μg/m3,同比下降2.6%,成为全区唯一一个连续5 a完成空气质量各项考核指标的城市[3]。农业信息农业资讯NONGYEZIXUN3.1.2 努力实现旅游消费方式低碳化 实践证明,一个城市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认为,如果某个城市能有效实施低碳消费方式,那么这个城市将会减少城市居民75%的年人均碳排放量。桂林市是旅游城市,正确引导游客低碳旅游是实现城市生态低碳治理的有效路径。桂林市加大对游船、公车等设备的投入力度,通过大量投放公共自行车、共享新能源汽车,全面启用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对漓江游船和竹筏实行节能减污改造等,更好地消除或降低游客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影响。为倡导生态休闲生活方式,桂林市加大对休闲公共设施的资金投入,努力转变市民休闲生活方式和观念等。在多项措施的推动下,人们的低碳生活意识在不断增强,桂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良好的态势发展,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效。3.2 经济发展:产业调整成为新动向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必须同步进行,为避免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桂林市开始不断改进产业的经营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有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3.2.1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桂林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探索旅游发展生态之路,大力推动旅游由传统的观光型向集观光型、休闲型、度假型和会务商务型于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桂林市在创新璃江观光游览方式的同时,加强对市区卢笛、七星、象山景区及龙胜龙脊、资江八角寨、遇龙河等景区的深度建设,致力于建设以桂林市区、阳朔县城、龙胜温泉、丰鱼岩、古东瀑布、乐满地等为主体的生态型产品体系。这既有利于解决桂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又顺应了休闲时代旅游城市向生态休闲城市拓展的趋势[4]。当前,桂林市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与会展商务、红色体验等已实现融合发展,并针对不同特色和群体构建多重旅游线路,促使桂林生态旅游增效提质。3.2.2 创新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低碳化是实现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生态农业是桂林市的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不断探索低碳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了“可控环境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能量循环农业”。“可控环境农业”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也是低碳农业的重要发展模式,不但高产无毒,不受季节气候影响,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小,是实施绿色理念下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模式被大量推广于桂林市的蔬菜、葡萄等种植上,比如灵川县的大棚蔬菜、兴安县的提子产业园等。“观光休闲农业”主要针对游客的体验兴趣,在农业产业园开发不同区块,以满足不同旅游群体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多功能划区后,这些多功能区的规划发展与农业科研机构相结合起来,突出功能区的环保性和低碳性,既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又符合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灵川、兴安、恭城和阳朔等县的乡村旅游均以此为依托,取得了极好的发展成效。“能量循环农业”主  (下转第111页)JIANGXI AGRICULTURE109农业信息环境监测结果的精确性[2]。③综合评价实验结果报告,对农村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三级审核,包括采样审核、原始记录分析审核、结果报告审核等。通过三级审核,可对农村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层层把控,最大限度上保证监测精度。农业资讯NONGYEZIXUN程质量体系,并通过对前期准备、监测过程、实验环节的质量控制,可有效保证农村水环境监测质量,值得高度重视。参考文献[1]靳楠.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几点体会[J].干旱环境监测,2019(2):92-96.[2]陈珏.我国农村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4):181.3 结语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农村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体系构建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农村水环境监测。通过构建全过(上接第109页)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与环境竞争齐步提升,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实现协同发展。从“两江四湖”建设到“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的实施,桂林市持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使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日益显现。从“十二五”开始,桂林市所制订的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促使全市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8.75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69.15%,森林蓄积量达到8 189万m3[5]。经过几年建设,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全市开展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以及生态低碳环保工程项目建设,在这些项目建设的推动下,整个桂林绿色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城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无论是老城区改造还是临桂老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主线。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唐庆林.生态文明建设在桂林的实践与探索[J].传承,2013(12):56.[3]梅锐.新形势下桂林由“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拓展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4]邱浩.去年桂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3天[N].桂林晚报,2020-01-16.[5]杨子健.桂林:坚守生态“掘金”路[N].广西日报,2013-04-12.要指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能量循环,彻底降低产业过程的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市通过对大型的养殖场提供技术和资金奖励等扶持,在养殖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系统,着力打造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能量循环链条,实现农业产业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3.2.3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桂林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的方式,坚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主要措施是创建国家高新区,促进桂林工业转型升级。20世纪末,桂林开始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该开发区被国家批准为首批27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桂林高新开发区已经基本形成了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创意艺术产业5大产业。这些产业突出了生态、低碳、环保功能,是工业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以桂林高新区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桂林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生态化、环保化上取得的重大成就。3.3 城市建设:生态立市成为新特色 随着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美丽中国纳入五位一体国家战略布局,全国各地纷纷推出美丽城市规划部署。桂林市也立足实际,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城市发展定位,遵照*总书记对桂林市提出的“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的要求,全面打造生态绿色旅游城市,促使整JIANGXI AGRICULTURE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