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作业科学化设计策略分析
作者:兰爱芹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7年第10期
摘要:所谓习作作业内容设计科学化就是,教师在进行习作作业设计时,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因生制宜\",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习作作业。这样的习作作业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习作作业了解学生,给学生带来积极地影响,也可以使学生对习作永葆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作业设计;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092-01 1.习作作业生活化设计
习作作业生活化是指教师在习作作业的设计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捕捉现实中的事物等。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习作作业的设计上给予学生生活化的建议,学生的习作内容将不再是空洞洞、干巴巴的,而是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
要设计生活化的选题,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始。首先,教师应该将突破口定位在学生的生活,避生就熟,从学生都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教师希望习作作业回归生活,教师就要先走进学生的生活,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活状态,积极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师还应当恰当地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正像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要做\"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习作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三使习作作业联系生活,还需要教师善于创设作文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感觉眼前好像出现了奇异的景象,耳边好像回荡着情境中任务,脑中好像跳出了一幕幕熟悉而又感动的往事。这样写作就成了一种快意的自我表达。
比如,在设计作业之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观察生活中的小事,之后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最后将习作作业设计为生活中的一件事、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改变我的一件事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生活的所思所想。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生活化的习作作业,就如同给学生一个表达对其生活所思所想的平台,有助于学生选材更加丰富化,习作作业内容更加生活化具体化,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习作作业趣味化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长和学生认为习作困难,对习作作业有畏难情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感觉习作作业乏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思维的活跃。让学生们对习作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找到习作的快乐,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习作作业时关注习作的趣味化设计。如设计问答式作文、\"微循环日记\"、续写故事、改写故事等形式。笔者以问答作文和\"微循环日记\"为例。
问答作文:所谓问答就是发问和回答,可以是教师发问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发问,问答作文就是把要习作作业的主题,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是口头问答形式也可以设计为书面的问答形式,像填空的形式、选择形式或是主观题形式然后由学生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大家的回答,结合到作业的设计中。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也可以增加学生在设计习作作业时的参与度,增强其写作的兴趣。
\"循环微日记\":微循环日记就是让学生自由组合为若干个小组,再对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序号编排。每个小组的学生按序号在\"循环日记上\"写日记、写随笔、写心得或是画图画编故事都可以,第二天与其他作业一起上交。微循环日记不限定习作的题材,不规定习作的字数,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写自己想说的话。循环日记不再是学生为了敷衍了事的流水账,是学生童心童趣童话的展现,在微循环日记中开始出现的小涂鸦、短故事和小趣事都是学生真情的流露与表现。笔者实习学校的吴老师就是运用\"微循环日记\"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小练笔展现童心童话,运用了这样的设计之后,班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微循环日记\"的方法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习作作业的趣味化设计,其实就是在丰富习作作业的设计形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习作作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其实习作作业不仅仅只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枯燥乏味的作业,而是丰富多彩的活动。
3.习作作业分层化设计
每个班级的学生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各不相同。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别的作业,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习作作业容易阻碍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因此习作作业必须一改以往\"统一化\"的设计情况,给学生的习作作业开个\"自选超市\",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宽松的习作氛围,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使不同习作水平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习作作业,从而提升他们的习作能力。教师在设计习作作业时,应给予各组不同的作业题目不同的完成要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进行习作作业设计时,根据小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分为基础薄弱型、水平中等型和能力较高型这三种类型。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写字、组词、造句比较困难,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进行习作时也会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在设计习作作业时,教师对于这种学生就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提升空间,针对这类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训练目的明确的习作作业,引导他们回顾以前学习的习作知识,并且让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小练笔,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先听后说再写,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能够减轻习作的难度。对于习作能力中等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文章结构的安排也能够大致合乎逻辑的要求,但是他们的习作中缺少一些亮点,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不是很灵活。所以语文教师在设计习作作业时,应该着力训练学生抓住习作对象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让文章活起来。还要设计一些修辞手法和关联词的专项训练以提升学生对修辞的运用能力,为习作作品增色添彩。
习作水平较高的小学生,他们能够语言通顺,逻辑清晰的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也能够灵活使用修辞手法来为习作作业添彩,对习作充满了兴趣。对于这类学生,因为他们的基础比一般学生高,为了保持他们习作的积极性,也为了端正他们的习作态度,语文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高的习作要求和更高的评价标准,给予他们一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 小学作业设计的伦理失衡与纠偏[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6):69-73. [2] 靳博, 黄景艳.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的设计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6(23):54-56.
[3] 吴忠豪. 为习作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新思路《\"主题式\"小学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小学习作教学文体序列与主题设计》序[J]. 语文建设, 2017(13):75-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